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納瓦爾寶典1

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 A Guide to Wealth and Happines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7461?srsltid=AfmBOooTgTmpKymYI_6ycyA6J8kRqDcSqA_BuhSltSdosJ_PwjGXsxfe 


Naval Ravika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val_Ravikant 

https://www.navalmanack.com/ 

https://nav.al/




前言 從一無所有到快樂致富

https://fs.blog/knowledge-project-podcast/naval-ravikant/ 

就算你生活一無所有,只要有一個人無條件愛你,你的自尊就會受到神奇的影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Y2To_HW98 

一些核心價值觀和習慣

  • 誠實 (Honesty):誠實是核心中的核心價值。這包括能夠做真正的自己,不願處在需要謹慎說話的環境中,因為這會使思緒分散,無法活在當下。對自己誠實也極為重要,不對他人撒謊,因為一旦你對他人不誠實,你就會開始欺騙自己,最終相信自己的謊言,脫離現實。批評時盡量針對事情與方法,讚美時則針對特定的人。他的「徹底誠實」(radical honesty) 並非為了製造驚嚇或表現自我,而是為了自由——能夠想什麼就說什麼,說什麼就想什麼,高度一致且整合。
  • 長期思考 (Long-term thinking):不相信任何短期的想法或交易。生命中所有的好處都來自於複利效應,無論是金錢、人際關係、愛、健康、活動或習慣。
  • 純粹的關係 (Pure relationships):不相信階級式的關係,不希望自己凌駕於任何人之上,也不願屈居於任何人之下。如果不能像對待同儕一樣對待某人,而對方也不能這樣對待他,那麼他就不想與這個人互動。他認為,許多重要的關係(伴侶、同事等)的建立在於找到價值觀一致的人。
  • 每個人都有價值觀,而找到好的關係在於找到價值觀一致的人。他提到 integrity (正直/誠信) 是最難判斷的品質,通常體現在長期觀察以及他們如何對待他人。他發現真正正直的人內心有道德羅盤,不會為了自身利益而做不公平或不道德的事,因為這會損害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與高度正直的人協商通常很容易,他們會給予超出必要範圍的東西,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才公平。

如果有人花太多時間談論自己的價值觀或誇耀自己,他們可能正在掩蓋什麼。做讓自己無法引以為傲的事情會傷害自己,因為你無法欺騙自己,你自身的失敗會銘刻在你的心靈中,損害自尊。他有個原則:「你越想靠近我,你的價值觀就必須越好」。正直通常短期內無利可圖,甚至需要犧牲,但做出艱難的選擇會在長期帶來好處。

人們最常見且不斷重複犯下的最大錯誤是相信外在環境會帶來快樂。他將此稱為一種根本性的錯覺 (fundamental delusion)。這種錯誤體現在人們總是想著「等我得到那個東西,我就會快樂了」。他用自己購買新車的例子來說明,他發現自己沉迷於渴望 (desiring) 新車的狀態本身,而非車子本身。他知道車子一到手,就不會再關心它了。納瓦爾指出,雖然作為生物去行動和創造是自然的,但認為外在成就將帶來持久的平靜和快樂是一種根本性的錯覺。這種不斷向外尋求快樂的模式,是他認為人類不斷重複犯下的最大錯誤。


對生命的意義的看法?

  1. 意義是個人的 (Meaning is personal):生命的意義是個人的追求,你必須找到自己的意義。無論是佛陀、你或其他人給予的任何智慧,除非你自己去挖掘並找到令你滿意的答案,否則都只會聽起來像無稽之談。重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提問和挖掘這個過程。這可能需要你花費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但找到讓你滿意的答案將成為你生命的基石。
  2. 生命沒有本質的意義 (There is no intrinsic meaning):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來看,你在出生前的數十億年並不存在,在未來的數百億年(直到宇宙熱寂)也不會存在。你所做的任何事,甚至包括人類這個物種和地球本身,最終都會消失,會被遺忘。無論你是藝術家、詩人、征服者、乞丐,幾代人之後都不會有人記得你。因此,你所感知的任何意義,都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 (例如,自我實現的過程,或是為了一個特定慾望的追求)。宇宙沒有一個根本的內在目的,你總是可以繼續問「為什麼那是目的?」如果你將自己視為無足輕重,就像變形蟲一樣,或是將你的成就視為水上書寫或沙灘城堡,那麼你就不會對生活應有的樣子抱持期望,而是接受它本來的樣子。在這種狀態下,你幾乎不會感到快樂或不快樂,這是一種「完美狀態」,類似於小孩沉浸在當下而沒有預設應有樣子的狀態,讓你更容易快樂。
  3. 生命的意義並非由外界賦予或存在於某個固定的真理中,而是一個個人的探索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意識到生命本身沒有固有的終極意義,或者從一個更廣闊的科學視角來看待生命的物理功能。他強調活在當下的重要性,因為過去和未來只存在於思緒中,而只有當下是真實存在的。




第一部 關於致富

https://nav.al/rich  

如何變得富有? 

1. 理解財富的本質:

  • 財富(Wealth) 是在你睡覺時也能為你賺錢的資產。它不是金錢(Money)或地位(Status)。
  • 金錢(Money) 是轉移財富的方式,它是社會信用,是交換他人時間的能力。
  • 地位(Status) 是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位置,是零和遊戲(Zero-sum game),爭奪地位往往讓你變得好鬥和憤怒。應該避免地位遊戲。
  • 尋求財富的目的是為了自由。自由意味著你不必受制於特定的時間、地點或做你不想做的事情。這不是為了炫耀性消費,因為那很快就會變得無聊和愚蠢。

2. 這與運氣無關(但有四種類型的運氣):

  • 變得富有並非單靠運氣。而是要成為能賺錢的那種人。
  • 納瓦爾認為,如果你失去所有金錢,被丟到任何一個說英語的國家,在 5-10 年內,你應該能夠再次變得富有,因為這是一套可以培養的技能。
  • 目標是在 1,000 個平行宇宙中,你在其中 999 個都能變得富有。你不想只在因為僥倖而富有的那 50 個宇宙中。
  • 有四種類型的運氣: 
    • 盲運(Blind luck):完全無法控制的事情發生了。
    • 透過努力得來的運氣(Luck from hustling):透過堅持、努力、奮鬥、行動而產生的運氣。努力攪動事物會創造更多機會。
    • 機會偏愛有準備的頭腦(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建立教育背景、知識體系和技能,當機遇出現時,你能夠抓住它。
    • 源於你獨特個性的運氣(Luck from your unique character):這是最困難也最特別的一種。你建立了一個獨特的性格、品牌或心態,以至於運氣會找上你。例如,如果你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深海潛水員,當發現沉船寶藏時,人們會來找你。
  • 變得「不靠運氣」富有,是透過培養前三種運氣,尤其是第四種運氣,將其變成一種確定性。

3. 不要做的事情:

  • 出租你的時間(Renting out your time):你無法透過簡單地出租你的時間來變得富有。時間是線性的,而致富需要非線性收入。出租時間意味著你是可被替代的。
  • 過快升級你的生活方式:生活在遠低於自己財力水平的人享有升級生活方式的人無法想像的自由。維持自由很重要,不要急於升級房子、生活方式等。
  • 沉迷於「月薪」(Monthly salary):納瓦爾引用他人的話說,「最危險的事情是海洛因和月薪」,因為它們都極具成癮性。理想情況下,財富應分批獲得,而不是穩定的小額收入。
  • 從事非法或不道德的事情:避免身敗名裂的風險。坐牢或聲譽盡毀等同於歸零。
  • 在一次機會上賭上一切:不要將所有的資金或儲蓄都賭上。
  • 與憤世嫉俗和悲觀的人合作:他們的信念會自我應驗。
  • 找藉口或專注於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因為別人沒有同樣的機會而拒絕利用自己的機會。你應該盡最大努力利用手中現有的機會。
  • 過度社交或參加無意義的會議:與其希望透過社交獲得幸運突破,不如花時間發展聲譽和獨特視角。繁忙的日程和思緒會破壞你做大事的能力。
  • 模仿他人:逃離競爭的方式是保持真誠。做你自己,沒人能在這方面與你競爭。模仿他人會讓你陷入競爭。

4. 必須做的事情(致富的三大支柱 + 判斷):

  • 要變得富有,你需要特定知識(Specific Knowledge)、問責制(Accountability)和槓桿(Leverage)。
  • 特定知識(Specific Knowledge): 
    • 這可能是整個概念中最難解釋的。
    • 它是無法被傳授的,但可以被學習。
    • 它可能來自於你的先天特徵、童年學習的軟技能(難以在成年後學習)、是全新的知識(沒人知道如何做),或者是在高度複雜環境中透過實踐學習和模式識別(培養判斷力)。
    • 它往往是高度技術性或高度創造性的。
    • 找到特定知識的途徑是追隨你真正的好奇心,而不是當下的熱門趨勢。
    • 你的目標是成為你所做領域中的佼佼者,並不斷重新定義你所做的事情,直到實現這一點。網路讓你在任何小眾領域做到極致都能規模化。
  • 問責制(Accountability): 
    • 以自己的名義承擔商業風險。
    • 擁抱問責制,社會將回報你責任、股權和槓桿。
    • 這意味著願意公開失敗並接受批評。有能力以自己名義在公共場合失敗的人會獲得巨大的力量。
  • 槓桿(Leverage): 
    • 財富需要槓桿。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
    • 商業槓桿來自勞動力(Labor)、資本(Capital),或產品/媒體(Products with no marginal costs of replication)。
    • 勞動力和資本是較舊形式的槓桿,通常需要他人的許可。
    • 產品和媒體是新的槓桿。這始於印刷術,加速於廣播媒體,現在透過網際網路和程式碼真正爆發。
    • 程式碼、寫書、錄製播客、發推特、做 YouTube 等都是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的槓桿形式。這就是它們具有平等化力量的原因。
    • 最新的財富都來自於程式碼或媒體。學習程式碼讓你擁有「機器人軍隊」。
    • 利用程式碼和媒體創造財富在道德上更優越,因為這些產品可以平等地服務於所有人。
    • 選擇具有良好微觀經濟概念的商業模式:規模經濟(Scale economies)(生產越多成本越低)和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每個新用戶都為現有用戶增加價值)。零邊際成本的產品(如軟體、媒體)具有極佳的規模經濟和網路效應潛力。網路效應往往會產生自然壟斷。
  • 判斷力(Judgment): 
    • 在一個無限槓桿的時代,判斷力成為最重要的技能。
    • 你的決策被槓桿放大了。正確的決策帶來非線性回報。
    • 需要廣泛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學習一切,包括哲學。
    • 憤怒會損害判斷力。

5. 其他重要原則:

  • 玩長期遊戲,與能玩長期遊戲的人一起。生活中的所有回報都來自長期遊戲中的複利效應。
  • 盡可能努力工作,但要知道你做什麼以及你與誰一起工作更重要。在有靈感時像衝刺一樣工作,然後休息。
  • 高度重視你的時間:為自己設定一個極高的、甚至感覺荒謬的期望時薪。
  •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不讀書的聰明人很少。培養對閱讀的熱愛,從你喜歡的書開始閱讀。閱讀基本原理性的書籍很重要。每天閱讀一到兩小時可以顯著提升你的成功和智力水平。
  • 思考宏大:創辦一個小型企業和一個大型企業所需的努力一樣多。所以要敢於思考大格局。
  • 理解微觀經濟學:供需、勞動與資本、賽局理論等概念是基礎,對於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取得成功至關重要。理解消費者剩餘、淨現值和外部性等概念也很重要。
  • 管理你的內在狀態:憤怒等負面情緒會阻礙你看到現實。認識到你可以控制自己對外界情況的反應和詮釋。不要期望外部事物(包括金錢)能帶來持久的快樂或平靜。金錢可以解決金錢問題並購買物質自由,但身體健康、內心平靜和充滿愛的家庭需要自己努力獲得。
  • 保持真誠:當你做自己時,就沒有人能與你競爭。這是逃脫競爭的方式。
  • 避免盲從和所謂的「大師」:對那些聲稱知道如何致富並向你收費的人保持警惕。忽略那些只會批評但自己沒有創造過價值的人(例如很多財經記者和學術經濟學家談論私營公司時)。不要僅僅因為符合你現有的偏見而接受建議;要特別關注那些你不同意的觀點,這有助於提升你的思維。
  • 要配得上:要找到一個有價值的合作夥伴(或伴侶),自己首先要變得有價值。努力提升你的價值觀雖然短期內需要犧牲,但長期來看會帶來巨大的回報。



第一章 創造財富,拿回自主權


追求財富,而非金錢或地位

財富=在你睡覺時還能幫你賺錢的資產,e.g., 股權、人力槓桿、長期合作夥伴;不要依賴時間來賺錢,學習創造+銷售(靠心智賺錢)

創造別人與世界需要的價值+銷售你自己(信用保證、獨特知識、人格特質)

找到你的支點(好奇心熱情),發揮人生的槓桿(持之以恆)


三種槓桿:

  1. 人力(管理與代理人問題)
  2. 金錢資本
  3. Social Media

窮人富人、藍領白領差別只在於槓桿


不要鄙視財富(鄙視權力)

財富創造不是零合遊戲,但權力爭奪(與運動賽事)是零和遊戲

為自己工作、找回在玩的感覺

金錢不會讓你快樂、解決你的健康問題、不會讓你家庭幸福、心情平靜,但錢可以解決錢能解決的問題



變好運的四種方式

1.矇到的

2.不斷嘗試=堅持、努力與打拼

3.讓自己擅長幸運(知道如何增加成功機率+知道往哪邊去找尋)

4.打造獨一無二的性格、品牌與心態,讓好運找上你(馬太效應)


人騙過不自己,如果你的道德缺陷太多,你就不會尊重自己;基本上在作自己不會引以為榮的事情時要戒慎恐懼,因為那終究對自己有害。

臨終回顧一生,一定圍繞著你做過的犧牲與面臨得痛苦



第二章    培養判斷力,改變心智模式


成功=判斷力+努力

判斷力的要素

1.清晰思考(認清現實+底層邏輯)

2.清晰陳述(連貫的邏輯)

3.不要被自己的情感偏好矇蔽(越希望事情按自己的想像發展,越難看清真相;感受不是真相,只是你對現實的判斷)

4.絕對的誠實:實話實說,不以個人立場利益發言,


成為專家的心智模式與工具組

1.演化論

2.永遠反過來思考

3.複雜理論

4.經濟學

5.委託代理問題

6.複利

7.數學(比率)與微積分

8.黑天鵝與不確定性

9.可否證




第二部 關於快樂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卻又不把別人當回事

快樂>健康>財富



第三章    學會快樂,欲望少但更好

保持快樂的五項技巧

1.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缺 (欲望帶來痛苦)

2.不以二分法看待世界

3.以最好的方式詮釋一切(萬物為心造,凡事正向思考)

4.接受現實,找回平靜(痛苦=希望改變)

5.快樂是種選擇(選擇如何看待自己與現實)


活在當下,開悟在一念之間

快樂靠内心平靜,而不是目標達成

焦慮是必然,釐清為何焦慮

慾望不滿足帶來痛苦,慎選你的慾望

外在成就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贏家/成功人士=放下輸贏慾望,超越遊戲/擺脫競爭陷阱,内心平靜

讓你不快樂的敵人:社會與他人加註給你的期待,不去忌妒他人,對於每個人而言都很困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