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場次是以下三家國家工安獎得主公司的經驗分享
分別是BAS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9%82%A6
Dow Chemica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6%E6%B0%8F%E5%8C%96%E5%B7%A5
三家共同的特色是
1. 化工業
2. 公司成立超過百年
3. 跨國企業
各項的工安作法在集團全球Global資源與經驗的支援下,其細膩度與業務間整合控管的成熟度,當然不是土法煉鋼的台灣本土local企業所能匹敵
扣除掉所謂企業文化與組織安全的部份,以三家公司的主講人與環安代表來看(學經歷都是化工與環工背景),講述內容與方式間接反應了他們的眼界與格局:
BASF祝經理(環安技術幕僚)講比較多自己公司環安業務與作法
包含責任照顧系統(供應商稽核、運輸安全、產品/化學品安全資訊溝通)、內部網路與線上學習系統、緊急應變、職業健康促進、現場走動與電腦桌面ESH訊息、集團全球工安週
Dupant 簡經理(除了有環安的經歷,也當過現場操作經理與亞太區供應鏈經理) 強調人員安全(發生頻率高/嚴重度低)≠製程安全(發生頻率低/嚴重度高);所以分享重點在於杜邦的製程安全管理"系統"
Dow 的劉經理(環工博士,還是現任的廠長,
會後論壇(Q&A)前,
內化於心
固化於制
外化於行
還有
想法主導行為
行為養成習慣
習慣造就態度
態度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以上四位講者,剛好從低到高,讓人看見不同階層主管的格局與思維
會後論壇主持人的李理事長(MIT碩士、Stanford MBA),也讓人印象深刻與佩服
一下子就講出了:
Be careful of your thoughts, for your thoughts become your words.
Be careful of your words, for your words become your actions.
Be careful of your actions, for your actions become your habits.
Be careful of your habits, for your habits become your character.
Be careful of your character, for your character becomes your destiny.
論壇中,李理事長,拋出兩個問題就教於各講者
1. 台灣員工太會耍小聰明(嫌安全規定麻煩,加以bypass),如何建立安全文化?
杜邦簡經理認為主管要負連帶責任與落實安全紀律(懲處)
陶氏劉經理認為要touch people’s heart,舉例要員工想像那個高架作業的承攬商工人是自己的親人(當然事後該員工還是遭到懲處)
長榮何副總認為:
(空洞虛幻的)政策要變(具體)規定,規定要變成(更明確的執行)標準,標準要變成(落實)行動,行動要確認結果是否符合預期;不能讓意外疏失變成一種習慣與無可奈何。
(空洞虛幻的)政策要變(具體)規定,規定要變成(更明確的執行)標準,標準要變成(落實)行動,行動要確認結果是否符合預期;不能讓意外疏失變成一種習慣與無可奈何。
2. 如何改變石化業的形象?政府檢檢單位是否能給予協助?
(導因於六輕,政府對於石化產業加強督導稽核
勞委會傅處長,建議石化業可出資成立仿效美國API或歐洲OPG,進行代檢、設計、維護標準、事故調查與會員間的經驗分享;亦可解決勞檢人員人數與經驗不足的問題
杜邦:社區關係建立要先管好自己廠內(不要三不五時出事),政府稽核可以放在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陶氏:誠實是最佳政策、安排社區工廠參觀與進行相關社會公益活動。
看來一搭一唱,這齣政府與事業單位之間角力的大戲,隨著職安衛法與職安衛署的誕生,正要上演….
另外本週中油出包,立馬讓石化業形象再度破功
---------------------以下為個人的偏激批判---------------------
想到幾個issue
1.安全文化能夠被模仿嗎?!(效法這些公司的制度做法獲得同樣的安全績效)?
會議中的幾個講(=獎)者侃侃而談,認為這些文化與制度都是可以被移植和培育的,淺見認為要建立安全文化要有以幾個先決條件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0/12/blog-post_12.html#more
a. 公司的產品與製程先天危害風險高
b. 創辦人重視工安(受到條件a的影響)
c. 公司大到一定規模/有一定年限(開始有一些超越求生與獲利的思維)
加上三不五時會有同業出包(例如會議上被拿來鞭屍的BP與韓亞航舊金山墜機),乃至於自己公司內都都有很多犯錯與出事經驗(杜邦簡經理說這是自己久病成良醫…);所以公司領導管理階層,自然會碎碎念與再三要求(搭配條件c)
所以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不是那種條件a的公司與產業,要搞安全文化,將會是事倍功半與作秀。
在管理的領域談到競爭優勢的秘密,有所謂資源基礎理論RBV
http://wiki.mbalib.com/zh-tw/%E8%B5%84%E6%BA%90%E5%9F%BA%E7%A1%80%E7%90%86%E8%AE%BA
競爭優勢持續性的來源在於:資源的不可模仿性 (或難以被模仿)
企業文化與組織的價值理念,就是其中一個難以被模仿的"資源”
台灣的公司可以依樣畫葫蘆模仿這些跨國企業的製程安全稽核與不同廠區相互稽核(甚至挖角對方的員工),大家稽核的項目與做法其實是大同小異的,最大的差別分野在於:國外的大公司累積了很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扭曲經驗(下午BASF亞太區的副總裁提到了這點,他絕對不相信各廠區會沒有虛驚世故
偏偏這些代表公司的台灣講者,也是後來才進到這些公司被洗腦,沒有看到或意識到這些必經過程是missing peace;只能說在這種會議上,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吧。 (中間的差別在於國外這些百年的跨國企業,累積了數十年處理組織政治、內鬥與下有對策的經驗和know how;而本土公司只學到表面的制度,而非其運作的精隨,功力落差數十年....)
2.零災害這個目標達得到嗎?
在會議上這些講者,一直
假設公司營運狀況穩定,人員沒有嚴重流失或稀釋,沒有人會希望發生工安事故,隨著時間與經驗累積,一家公司的職災率本來應該是呈現下降的趨勢與poisson distribution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8A%E6%9D%BE%E5%88%86%E4%BD%88
所以職災率的下降是否可以歸功工安人員的努力,其實是個大問號!
這些業界先進也運用所謂的cheese cake與保護層理論來分析預防事故,意味著他們知道再好的放護機制,也都有破功的或然率,那麼他(她)們怎麼還敢誇口相信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
這些人沒有精神分裂與認知錯亂才真是讓人驚訝啊!
長榮何副總引用犀利人妻的對話:沒有不會出軌的老公,只有不夠努力的小三=>把這句話衍伸為:沒有預防不了的事故,只有不夠努力的工安。 (在他手底下幹工安一定很可憐,千錯萬錯都是工安的錯;正面思考請參照=>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1/07/responsibilityaccountability.html#more)
也犯了同樣的邏輯誤繆與拿石頭砸(工安)自己的腳
比較健康的說法應該是:
工安會盡全力降低風險,然而機率小不代表不會發生,萬一事故發生了,反而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學習現有的機制那裡還不夠好與可能的偏差情境!
這個觀點,下午的人因學會的王理事長的分享,正好呼應與點出了這個圈子主流想法的盲點
更精闢(羞)的簡報與說明請參照: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3/02/isepesh.html#more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16.html#more
其實工安很會後見之明、穿鑿誤會"詮釋"事故的發生原因、頭痛醫頭&責怪別人犯錯
只是在職場上,面對績效的壓力與老闆的質問,又有多少人能夠把持得住?
扣除掉Yes, We Can的基本信念,其實更應該學習謙卑地面對不確定因素吧
零災害目標達成的那一天,也會是工安人員面臨失業的一天
看到災害與缺失的發生,工安人員其實應該竊喜(又有了表現的機會與show time)....
3.既然不能從跨國集團公司那邊學到東西,那本土中小企業該如何自處?
很簡單,
反過來想:
完全不要學這些公司搞e-learning,電子化宣導/不同廠區相互稽核/製程設備知識庫=>因為沒有對應配套的資源與時間去累積經驗。
回歸人性、公司的規模與需求來設計規畫業務=>
如果跨國大企業的水準和業務間銜接整合的細膩程度是90分,那麼中小企業其實30分就及格&夠用了;而且公司小,每個人都認識,沒有那麼多裝模作樣與政治語言,只要言之有物/有理,講清楚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和來龍去脈,當事人買帳自然會配合,大家相互信任/各司其職,不需額外的管控稽核、搞系統或paper work;執行其實很有效率;也不需要不切實際幻想要搞大公司的那一套制度與排場。(管理其實是很耗費組織能量與資源的必要之惡!管理本身不是績效,良好的結果產出才是!)
用生產中斷的損失去trade-off人員的safety risk
集團大公司雖然事前有良好的規劃、專業的人員與嚴謹的執行,然而KPI太多太全面,可謂斤斤計較;中小企業本來管理能耐與人員素質就比不上大公司,遇到狀況教大家按EMO與逃生保命比較實在
大象和螞蟻各自有其生存之道與存在價值,不同形態與規模的組織不需要比較、無法比較也不應該比較。
http://eshmanager.blogspot.tw/2013/05/2013vs.html
只怕沒有思辨能力的人,聽了人家的片面分享、信以為真,幻想自己擁有正規軍的編制、資源與支援,去打叢林的游擊戰;不肯正視現實當然是自討苦吃!
再沒跳脫比較與輸人不輸陣迷思的,請服用以下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