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他的經歷見聞、八卦與收穫
Disclaimer: 以下為個人片斷的記憶與偏誤的感想
前輩是化工背景,最初工作經歷是在兵工廠,之後到外商公司任職,他後來跳出來執業,不但到CT大學讀產安班第一屆,更到大陸取得 博士學位
見識了外商對於人才培育的重視與大手筆,前輩說當年園區早期全職的工安只有四人,後來發生的幾次重大火災,其實只是不足,然而對現今的法規要求,可謂是過猶
把握機會向前輩請教導左岸的見聞與收穫,歷練完整前輩說:
工安的發展大概是從礦業起家,接著是建築營造,之後是化工石化業;以上三個產業大概是公認相對危險的產業,也都有著各自的作業特性,隔行如隔山,各自有其行規與獨特作法,無法互通(營造業的工安去到石化業一無是處,石化業的工安到礦坑一樣也是發揮不了作用)
左岸師承蘇聯與馬克思主義,因此很重視勞工與規劃乃至由上而下的主導思想,一個他見識過的國營礦場,裡面的安全人員編制是2000人…..;他爆料說前王主委曾經詢問勞研所的游 博士=>台灣有沒有工安的哲學觀點與指導原則(靠,她真是不簡單與好樣的,結果當然是沒有)
產業先天特性的差異
就產業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產業特性來看,礦業、營造業與石化業之後,應該是機械業=>汽車組裝、CNC、沖壓機械工廠;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當中的半導體與光電業,可謂是獨立於以上四大產業的後起之秀的工安奇葩:
截然不同的生產流程與危害特性
想把石化業的PSM套用到半導體與光電業,是胡鬧與玩笑(只是這胡鬧與玩笑寫成法規了)
把機械業的捲夾安全防護套用到石化業,那是耍寶與搞笑
學校的工安科系大概只能教教一些工安的學理皮毛,如果要教得更深入,其實應該區分不同產業別來看,例如很多學校就把礦業特別拉出來獨立談
沒有考慮不同產業的背景脈絡,一昧的移植這些(沒有根基)的知識到不同的土壤(學生腦袋)當中,後果當然就死背與胡鬧
相對的很多工安的 老師,其實是化工、機械背景出身的,這些人來看半導體與光電業,某程度可謂是看讓熱鬧的門外漢與戴著偏見眼鏡的鄉民
真的要談半導體與光電業的工業安全,說不定應該師法的是核電廠安全管理的作法與理念大材小用會比較恰當與接近
不同的國情與哲學觀點
台灣其實是個很特殊的地方
是個移民社會,人民友善但不見得聽話
被日本移民過,也深受美國影響(崇洋媚外)
政治制度上,海峽兩岸的國民黨與共產黨師法的都是蘇聯以黨領政的那一套
回歸到法律上,在這個領域打滾久了,常常覺得環保職安與消防的法規都很怪(例如前一陣子日月無光廢水案二審無罪的判決),只是後來想想=>這個國家連憲法都很奇怪,所以位階更低的法律奇怪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白紙黑字的法規有著截然不同認定與詮釋,遑論各利害關係人的八仙過海、角力與扭曲;法律不是萬能,規範不了人性、執法者與整個政商共生體制,常常有這些環安重大爭議、不符合common sense的新聞事件可以觀賞,或許也是一種樂趣!(活在小島上只能這麼自我安慰TAT)
就官僚體系制定法規而言,由於這些人腦袋空空,最保險的方式就詢問別人怎麼做,直接抄襲師法別的國家的法規與做法
所以台灣有了抄襲日本的消防法規與體系、抄襲美國的製程安全與優先化學品管理
沒有一套自己的中心思想、自知之明與自信。
在實務界也差不多,很多企業或組織的主管,沒有想像力、創造力與自知之明,也同樣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與肩膀,總是會要底下部屬去探聽詢問別的公司怎麼做,特別是一些同業大廠。拜託,沒有那個屁股請不要吃那個瀉藥
好嗎?
做一樣的事情、步他人的後塵雖然可以檢少一些前車之鑑的風險,然而做一樣的事情,還想贏過人家,可謂是把先行數年的同業對手當成是笨蛋(只有真正的笨蛋才會以為別人都是笨蛋)….
策略與競爭優勢來自於差異,利用自己與他人不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選擇、創造對於自己有利的時機與情境。
日本的民族性特色
合群、服從、守規、重視規律、秩序與禮儀
相對的工業安全管理特色與哲理:
管理規範及標準相對詳盡、重視例行性點檢確認
依靠公司本身之自主檢查與管理
重視儀式、標語口號、溝通
直線與由上而下管理
視異常意外為恥辱與羞愧
感覺日本的工安很重視現場的5S,原因是因為怕造成社區的困擾、怕被他人講話的心理制約,組織內部文化其實很不人道(對呆丸郎而言),聽話、長幼有序….
美國的特色:
強調平等,合理,個人權利,法律訴訟與懲罰性賠償
相對的工業安全管理特色與哲理:
風險評估、統計計量
製程安全管理
重視SOP/緊急應變視意外為法律責任
感覺美國很重視工安是因為怕法律訴訟造成的巨額賠償、員工等利害關係人相當重視自己權益的伸張與維護
左岸中國的特色
規定很嚴格,執法看關係
農民工水準教養有待提升
靠內部控制(城管/黨工)
和諧掩蓋事情
出事視同現行犯(逕行羈押),出事領導直接下台依循中央與上級政策、方向、風向
台灣的特色
老闆向看錢
需要官方稽核督導,但不希望被罰
員工耍小聰明、需要被說服
重大意外造成新聞口水社會議論(官方看新聞辦案)
生態與風俗是演化與均衡的結果
採用哪一種哲學觀點或抄襲師哪一國的作法,其實都無訪
重點在於PDSA
以及
因時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誠實面對自己的風土民情、優缺點與無法落實的地方,不斷嘗試與想出對策因應面對,才能累積智慧與經驗,久了也才會有自信與自己的一套,而非盲目迷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當冤大頭)
如果說工業安全管理要有一套哲學觀,敝人卑微地希望是以上open mind 的PDSA與入世、不要與實務脫節(空談法律與工程技術,忽略人性與組織脈絡),不食人間煙火(的電腦模擬與數理統計模式)
而不要是:
- 相信所有職災意外都可以避免的那種洗腦口號、下樓梯一定有手扶扶手的那種行為制約
- 安全文化與氣候量表的那種構念與心理評量
- 內部稽核那種塑造組織對立與下有對策的走動管理與micro-management
- 走火入魔引用AIHA數理統計模式的那種科學哲學(統計很嚇人,但不要用統計來自欺欺人)
感想
1.本來應是最低標準的法規,變成是某種高規格的門檻(佩套沒到位,大家參考觀望)
2.法規的制定還是為少數所把持操弄,立法的溝通依舊是表面形式
3.一個圈子的發展變化有其慣性與惰性,也需要在過猶與不及之間來回摸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