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角度應變指揮體系-各平行單位的需求,要反應給指揮官,再由指揮官命令權責單位支援(典型Commend and Control)
問題與罩門在於是事故情境的演變是動態的(指揮官要是超人一刻都不能懈怠...)
如何能夠讓各單位直接聯繫?指揮官與主管只是被副知?(以利快速反應-米軍的實戰經驗)
官員來來去去VS職業軍人
爭功諉過的心態VS系統性思考與反省
災難應變指揮架構常見問題探討
演習的規劃與設計
不同類型的演練
簡介導引型(Orientation)
技術(技能)訓練型(Drill)
桌上模擬演練(Tabletop)
功能運作型(Functional)
實兵演練型(Full-Scale)
台灣演習的檢討與常見毛病
以劇本編排的方式而非”狀況→應變”模式。所有應變者應有的動作、台詞都有清楚的標示,因次所有的參演者,只要知道自己是哪個角色,就可以從劇本中知道自己的”戲份”,而完全不用瞭解現場的狀況是假設什麼情形,該小組被指派的任務,指揮官或是小組長指派了他什麼工作。在這種制度下,參演者只是一個受擺佈的其子,隨著劇本做動作,下一次真實的狀況時沒有劇本,他們就無法知道該如何做,所以學習價值很低。
指揮功能不被演練的。在這些演習中,各個小組的工作進行式靠著非常精密的出場時刻表在工作,每個小組知道他們在何時出現。所以其實指揮官只有象徵的意義
技術面的操作,而不重視整合面。這部分的理由很容易瞭解,技術面的操作有很多動作,應用到很多機械,發出很大的聲音,觀眾比較看的見,而整合面,例如災情蒐集分析,災難決策管理,資源控管,通訊聯絡等,很多根本沒有動作,外行人根本看不見。
不知道有沒有能人先進願意設計一套緊急應變的桌遊或APP遊戲
現在我們大家來驗收,做桌上模擬演習,這個方式不像傳統演習,只求操演時的好看、欺騙長官和老百姓,這無任何事先劇本,只給你們醫院、軍方、消防、警方既定的醫療資源,然後下各種不同狀況給你們,你們必須用手中握有的資源立即反應處裡。」教官說著發下一堆卡片,標示救護車、醫療器材、救護人員、擔架、食物…等資源,無線電跟著就開始喊了。
台灣毒化災應變體系及案例介紹
http://new.cpc.com.tw/file/life/8%E5%8F%B0%E7%81%A3%E6%AF%92%E5%8C%96%E7%81%BD%E6%87%89%E8%AE%8A%E9%AB%94%E7%B3%BB%E5%8F%8A%E6%A1%88%E4%BE%8B%E4%BB%8B%E7%B4%B9.pdf
事故情境沙盤推演
應變指揮官教材
欸,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緊急應變的設計與規劃
By
事故情境(火災、化災、地震、水災)
不同區域(防火區劃)/棟別/製程作業特性
功能組別(搶救、疏散、公關、除污、災後復原)
類型(知識介紹、技能訓練、沙盤推演、功能演練、整體演練)
應變演練成效的評估
不是表演作秀(迅速確實零缺失),而是找問題(發現問題越多才是越成功的演練)
是練習與想像失控(資源不足)的情境,而不是演練一切盡在掌握中(部門要演練機台與作業失控,動員協調其他部門協助的二階事故。公司要演練的是需要外部單位支援的三階事故。各縣市政府需要演練的是跨縣市與跨中央地方層級的事故情境)
真正的成敗-看出事的時候:
1.有沒有人員傷亡
2.事故是否侷限與擴大(全廠疏散代表部門一階的應變失敗;請求外部支援代表公司二階應變的失敗)
3.那些應該發揮作用的機制能否work?事後檢討有哪些該準備的東西沒有?當初為什麼沒有想到或者為什麼不做?(自做虐)
應變演練流於表面與準備不足的原因
1.交差了事比較省事、容易(沒有單位的核心任務是緊急應變)
2.跨部門溝通與整合運作耗費能量(誰主導誰倒楣/吃力不討好)
3.高層不重視、相關單位本位主義(=消極配合/自掃門前雪)
緊急應變的先天不良、後天失調與雪上加霜
1 廠房設計與防火區劃遷就製程與生產
2.相關設計與建制追求成本最低,犧牲安全性(e.g., PP管材)
3.消防防災系統隨著廠區逐步擴充被disable、疊床架屋、沒有整合/難以整合
4.防火區劃integrity遭到逐步擴充的生產區域與製程變更
破壞
5.追加的detection(洩漏偵測)與protection(撒水頭)造成日後更嚴重的人力資源與維保負荷(有不代表能用、不代表好用、不代表能夠用得出來)
6.不景氣沒錢、景氣趕工生產=>總是無法修補以上問題(直到真的出事或看到同業出事)
7.單位與部門間的分工不合作、各顯神通、與柿子挑軟的吃(績效能見度VS不可見無形的風險)
讓緊急應變被落實與發揮功效的幾個訣竅
1.大頭親自參與
2.不是演戲而是找問題
3.要讓大家有感
4.要有方向感與整體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