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小,是我故意的(1/2)

小,是我故意的:不擴張也成功的14個故事,8種基因
Small Giants: Companies That Choose to Be Great Instead of Big.





 前言 誰說企業一定要成長?

有些公司不想成為「大」企業,只想成為「很棒」的公司,就算遇上成長與擴張的好機會,他們也會拒絕,因為他們有以下的想像與堅持:
希望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成為唯一,而非第一,熱愛自己的business)
不盲目追求規模經濟效益與成長(選擇不要追求營收成長、不要擴大市場、不要上市;讓公司維持在「人性規模」,不要成為股價的奴隸)
重視員工福祉、個人發展與心理感受(真正擁有公司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而非股東)
重視利潤但絕不會在品質上打折扣(堅持當初創業的初衷與理由,不要失去當初的熱情與特質)
關心客戶、供應商、股東與所有夥伴(企業的靈魂源自於經營過程中所建立的關係,大部分的企業會在長大的過程中失去創意、背棄顧客與變得商業化,只顧成本與財務數字)
關懷社區、願意攜手打造更好的環境(企業其實與所在城鎮有非常深厚的關連性)

企業不見得要一直成長、賺更多的錢,其實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中小與Niche企業教案




第一章 事業要做多大,才算成功?
別輕易放棄選擇的自由!

天上掉下一筆超級大生意,卻是惡夢的開始…
為了達交數量與期限,犧牲品質

每個企業都必須成長,否則只有死亡,不是嗎?
創業的初衷通常只是建立一家自己為傲的公司,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做事;而非不斷成長與上市上櫃(股票換鈔票)

踏上人煙稀少的路,將有非常可觀的回報
如果你的公司與事業存活下來,總有一天你會需要決定這家公司該成長到多大?成長速度應該多快?
你的股東、律師、銀行與會計師,只會叫你越大越快越好….
你有責任與義務做出抉擇,不然利害關係人會幫你做出決定(讓你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者被迫出售公司
出售公司一方面是創業是開花結果/獲利了結,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結束

想清楚: 你真的想把自己的公司賣掉嗎?——克里夫能量棒公司的故事
如果要把公司賣掉交給比你/妳更有能力的人經營,那麼當初為什麼要設立這家公司?

小餐廳生意好,就去開分店,通嗎?——辛格曼商業社群的故事
餐廳成功的關鍵都一樣:和社區的緊密聯繫、親密的顧客關係、員工的團隊精神、高品質的食物與服務

為「營業額」打拼,真是蠢斃了!──城市儲存公司的故事
不要用營業額來作為目標,追求營業額與獲利是引誘人遠離初衷的陷阱(追求更高的薪水亦然),人往往要到事業失敗與家庭破碎的邊緣,才意識到自己走上歧途/不歸路

你的咖啡好喝,要不要開分店?──聯合廣場餐飲集團的故事
三大條件
1.新店必須一樣特別(每家餐廳都是一個獨特的故事)
2.1+1>2,提昇整體的價值
3.讓創辦人生活更平衡,而非增加工作時間

開餐廳的「五分鐘原則」,還有...員工的前途
不在離家超過五分鐘的範圍內開餐廳,因為老闆要出現讓大家認識、觀察員工與顧客的互動
破壞五分鐘原則的唯一理由是:為了給傑出的員工機會

如果你希望自己日後可以有所選擇,那麼你現在必須有所堅持
壓力來自四面八方,你如果不做出選擇,各利害關係人也會幫你做出選擇



第二章    老闆,魔鬼現身了…
要把公司帶往哪一個方向?
創業會面臨很多的壓力,往往身不由己

錢燒完了,要不要跟魔鬼打交道?──三網公司啟示錄
必須要只挑出得起高價的客戶,才能避開同業削價競爭(差異化+niche)

你從事的行業,也許沒有「小」的本錢
為了活下去,只好融資借錢,融資借錢要答應出資人的條件=不能決定自己要跟誰工作、去哪裡做什麼與如何做
如果規模是所處產業環境必要的生存條件,那麼不可能創立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小心!太成功也會害你失去自己的公司
有些產業是資本密集(毛利率低,無法光靠獲利來支應產能擴充需要),公司的成長速度會受資金多寡與借貸能力高低的影響=>如果無法取得所需的資金與達到最小規模的門檻,公司會被迫出售(e.g., 啤酒廠的產能擴充,不可能只增加一兩箱,而是一兩噸的桶槽=>有相當的資金門檻)

想清楚你要的股權結構,有些資金絕對不能拿
小而美與遵照創辦人的心願,vs外部利害關係人的期待,通常只能兩者擇一與取捨(除非碰到的投資人認同創辦人的理念)
而通常最能認同創辦人理念的是其家族與員工,所以股權就分散在這些內部關係人而非外部股東

「成長」只是幫助員工的手段,不是公司存在的目的
成長的壓力來自於客戶(因為產品服務好)=>通路商
也來自於員工:希望有所成長與發揮的機會
企業不是成長就是凋零死亡,沒有半中間的狀態,是否成長只是果不是因
顧問與事業只有兩種:一種生意太好累死的、另一種沒有生意餓死的

還記得嗎,當初你想為消費者提供最棒的服務
放棄成長=讓顧客失望或沒有讓更多人享受到這項服務
放棄成長=拒絕供應商、讓員工不得不離開

精選客戶,將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不要讓工作超過自己能應付的範圍與品質失控
刪除大客戶(佔去太多心力/姿態高傲)、利潤不佳與超過服務地理範圍的客戶
努力縮小規模以確保服務品質與避免員工過勞(代價是有錢不賺、名望與地位沒那麼屌)

盲目膜拜「成長之神」,你就死定了…/每一個創業家,都要練習消除自己的心魔
每個人都會想要追逐名望與地位
很多看似成功富有的人,其實活在追求更多的無間道地獄當中
回到原點:
創造被人需要的好產品與服務
創造員工喜歡的工作
創造讓自己樂在其中的工作與生活



第三章    放眼世界之外,你是否關心腳底下的土地?
這城市很糟,但它是我的故鄉──搖滾寶貝樂團與水牛城的故事
選擇留在故鄉的叛逆搖滾明星,買下殘破教堂作為公司總部

土地有靈魂,好好與它共處
小公司才能保有靈魂與特色,靈魂離不開風土民情,如同葡萄的風味與孕育的土壤土地有關

什麼是社會責任?就是不能做卑鄙的事
小城鎮中的的人與企業特別看重責任,因為你的名聲就是所有一切
遠離大城鎮的聲光誘惑,才能靜下心來、專注把事情做好

租金很貴?沒關係,我們讓它更有價值/ 治安差,名聲爛?沒關係,我們來改變它
隨著公司營運好,能夠聘請到更多人才加入與聘用當地人,與社區的關連性會更強,更加fitting與相互影響

嚴肅且認真地當個好鄰居,大財團辦不到,你可以(公民企業)
用心的小公司與在地員工/當地觀察,才能夠做出真正的關係經營,而非只是沽名釣譽的公關捐款
提供工作以外的意義和成長機會給員工

千萬別學大財團,老把慈善當公關
大肆宣傳自己投入慈善事業、以慈善當品牌行銷工具的企業,不值得信任!
對於由股東擁有上市公司而言,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賺錢(在商言商)
然而對於小巨人公司而言,公司的擁有者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家族與員工夥伴,為了自己認定的價值與意義(=爽與開心)而工作(賺錢不是第一要務),回饋社區與慈善是必須做的事情

對照很多大企業的慈善活動,那可以為某種形式的整形美容或贖罪吧?!
呵呵,動機真的很重要Motivation Matters!



第四章  先有連結,才有業績,而不是倒過來
真誠對待每一位員工、顧客與合作夥伴

特別是餐飲服務業

創業者,都要有一種「不愚蠢的強迫症」
讓客戶知道與感覺你是站在他們那一邊的
所謂的「有感」不能只靠SOP,要靠第一線的員工有同理心與敏銳的觀察力+打從心底關懷他人的感受
欸,王品只剩SOPToyota更糟糕,只剩客戶滿意度問卷的分數
而要做到以上這點,價值取捨的順序是:
員工>客人>社區>供應商>股東與獲利(員工與客人都來自當地社區)甚至讓客戶都想來應徵擔任員工

博好感情,業績自然來…
要跟消費者建立聯繫,與其透過廣告,不如直接贊助或舉辦消費者會參加的活動

你有沒有親筆寫過信給客戶?
打交道的對象不是大老闆,而是部門主管或是負責檔案儲存的人員
創辦夫婦寫信給這些人

你要拚價格,還是搏感情?
不同類型的組織與公司,提供不同的產品
1.最好的價格:專注營運「效率」,把事情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壓低成本
2.最好的產品:專注於「創新」而非效率,走在顧客前,開發出意想不到的新產品與服務
3.最好的整體解決方案:必須專注於「親近顧客」,要有足夠彈性滿足客戶多樣的需求,也必須要知道如何滿足不同客戶獨特的需求

製造業「親近客戶」的案例
不只是關心客戶、銷售好產品而已,還要有能力提供多樣的產品線與低於其他競爭對手的價格給客戶 能耐其實是源自於試誤
e.g., 不要浪費時間與金錢為新客戶開發新產品、不要向業界沒有實績的供應商採購產品、邀請客戶參加設計/提供意見

建立「社群感」,你將擁有威力強大的商業工具
幫助客戶瞭解產品生產製造過程、使用限制、課服專線不能外包
社群感三大要素
1.正直、不虛假
2.專業、信守承諾
3.彼此關環

誠實的問自己:你是否真心對待顧客?
不相信行銷手段時,該如何行銷?
顧客上門是源自於名聲
創造這種緊密連結的,不是公司高層,而是負責各種業務的經理人與員工

做生意別太現實,別忘了飲水思源
生意夥伴不是基於在商言商或是合約規範,而是分享使命的長期夥伴。
優點:誠實、專業、關心別人、及時解決問題、非常公道、不會死要錢
缺點與代價:阻礙公司成長、無法有效拓展顧客群



第五章    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
真心對待員工

大公司的問題,在於太虛假,每個人都不快樂、資訊不透明、大家都擔心會被開除(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依據SOP,搞砸了追究責任)
而小公司每個人都是公司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是該項業務的主管,不需要其他人來管!(沒有太多規定與SOP,解決問題就是了,萬一搞砸了,大家一起攜手解決問題)

將心比心,陪伴員工們度過人生低潮期
在乎公司、希望幫助公司成功

你需要多少員工,才叫做「剛剛好」?
員工與公司的關係是這些企業魔咒的基礎
除了某些著名企業之外,員工人數與歸屬感通常呈現反比
得到認可與同儕支持的才會留下來,無需費心管理問題

我寧可產量少,也不要員工輪班加班
輪班交接=增加出錯機率與責任介面
人少維持家庭氣氛

也許有一天,你將帶領一個千人大家庭
創辦人衷心希望每位員工快樂工作、家庭幸福(打造這樣子公司與工作機會是創辦人的心願)

打從面試起,就要清楚知道你想找什麼樣的人
所有組織都會面臨很類似的問題與兩難取捨
努力用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不只讓人知道如何解決問題,還要讓人知道問題為什麼要這樣子解決(傳遞背後的價值抉擇)

教育訓練很重要,不妨考慮成立你自己的...學校
透過教育訓練傳遞價值觀與公司文化

沒有標準答案,但務必筆記這三件事...
1.訂定出高層次目標(價值抉擇),依此目標經營公司,並將目標融入企業文化
2.以出乎意料或有感方式讓員工知道公司有多在乎他們,創造歸屬感
3.建立願意一同面對問題的同事情誼

不少公司窮得只剩錢,高階主管只關心自己的前途與分紅
員工當然也不會笨得把公司的各種口號放在心上…(所謂企業價值與理念,通常就是該公司最欠缺的價值e.g., Integrity, Innovation….如同一些忽視安全與風險高的公司才會在大門口貼上以下標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