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一如既往3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Same as Ever: 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0024 




16 不斷奔跑

唯一比取得競爭優勢更困難的事情就是繼續保持競爭優勢

大部分的競爭優勢都會逐漸消逝


https://santafe.edu/news-center/news/bigger-is-better-until-you-go-extinct 

演化有利於大型生物,隨著演化,多數物種體型都會越來越大

但滅絕也傾向於消滅大型生物


同理商場競爭有利於大公司+公司追求規模變大,但景氣波動不利於大公司(損益平衡點高)=>競爭優勢不會長期存在


國家與霸權亦然


競爭優勢衰退的原因

1.驕傲在敗壞已先

自我感覺良好的傲慢


2.成功帶來成長,讓人誤以為追求成長可帶來成功

如同彼得原理:員工被不斷晉升,直到他們不適任為止

企業組織不斷膨脹,直到被自己體型與惰性拖垮為止


3.取得成功與競爭優勢後,放鬆休息一下理所當然

戒慎恐懼的心態隨之消散=>世界持續改變、競爭者持續


4.事過境遷,當初的成功招式失去作用

很多創業成功的公司只是水漲船高、站在風口上的豬


5.成功只是幸運與運氣

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優勢與成功的展現有其窗口


A new evolution law 

生物滅絕的機率,實際上與其存續時間長短沒有太大的關係(niche不斷改變與被鯨吞蠶食)




商場與職場競爭、產品與物種、國家皆是如此


結論與建議

1.演化與物競天擇,無情且無理=>不會告訴你什麼東西有用或什麼方式可以成功,而是不斷淘汰無用與不適應的

2.存活與成功不是常態,死亡與失敗才是生物圈與業界的常態

3.想要存活與存續的,都要繼續努力與加倍奔跑,讓你感到安心的護城河與高枕無憂的競爭優勢,往往讓人死於安樂


難以預測未來

這章的一些觀點,不同於Tablet 與巴菲特=>那一方會是對的?





17 未來的奇蹟




Fisher’s Fundamental Theorem of Natural Selec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sher%27s_fundamental_theorem_of_natural_selection 

https://philsci-archive.pitt.edu/15310/1/FundamentalTheorem.pdf 

變異與創新不同就是力量,沒有人知道哪些變異與創新會有用

不少創新與變異要在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發揮作用

不同微小的創新與變異聚集在一起,可以發揮蝴蝶或骨牌效應




18 比看起來更困難,不像看起來那麼有趣

你要非常努力才能讓人看起來輕鬆


看待別人的職涯、事業與生活時切記:

  • 每個人都只展現高光的一面,而非底下數以萬計的失敗、不安、痛苦與心碎掙扎
  • 一切都是銷售:每個人都對他人推銷自己的人設
  • 宣揚自己的能力與成就,隱藏自己的缺陷與軟弱醜陋(吹噓揚長隱短)


每家公司都是運作鬆散的冰山:員工看得見内部種種一蹋糊糊塗與逆行倒施,但外人只看的見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公司網頁、年報/財報/ESG報告與公關新聞)


華倫巴菲特家庭生活悲慘=>股票控

比爾蓋茲離婚與招妓

馬斯克為特司拉崩潰落淚


結論與建議

1.人再怎麼出色,也只會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現是這一方面的專家

2.專家就是只專精於某一部分,其他部分的看法與意見跟其他人沒差

3.每個人都在跟自己的困難與短處奮鬥,人們不會對自己的短處與困難大肆張揚,特別是你跟他們不熟時。


對自己與他人更寬容。





19 誘因:全世界最強大的力量

可以讓好人為惡


https://jasonzweig.com/ 

專家的生存之道(如何講話與聽話)

  1. 欺騙想要被騙的人,你能夠致富
  2. 對想要真相的人說實話,你能夠謀生
  3. 對想要被騙的人說實話,你將會破產


https://jasonzweig.com/three-ways-to-get-paid/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make a living:

  1.  Lie to people who want to be lied to, and you’ll get rich.
  2.  Tell the truth to those who want the truth, and you’ll make a living.
  3.  Tell the truth to those who want to be lied to, and you’ll go broke.


呵呵,腦洞大開

1.對想要刷存在感與推卸責任的(多數官員、事業單位高階主管與從業人員),宣揚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以及有能夠達成零災害的方法=>(把這些人當成韭菜或迷途羔羊,收取很高的費用)你可以成為有錢的大師與御用學者

2.對於那些想要追求真相的(少數學者與業界有心人),告訴他們事故無法預防/風險無法管理的現實(乃至於心態如何轉換)=>你可以有一席之地(門前冷落車馬稀)

3.對於那些不想面對現實(只想找藉口理由自欺欺人的),告訴他們真相與更健康的觀念=>其實是自找沒趣與自討苦吃


終於認清與想透徹:為何一些專家學者私底下與台面上的說法有所差異(人在江湖):

檯面上燈光美氣氛佳,大家都是演員,一個願打一個願挨,it’s nothing personal but business and show

檯面下與私下來交流請益的,其實是有心人(帶著疑惑與聽出弦外之音),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底層邏輯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4/05/2.html 

事實真相雖是中性但有時候很複雜,不見得能夠完全被人理解與掌握(眾人瞎子摸象,各自表述與爭辯議論)


觀點:每個人對於各項事實,都有自己的觀點,而且只認可自己的觀點

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利益立場、掌握與獲得的資訊、思維模式決定了當事人對某一事實的觀點;e.g., 有的人信(中醫/上帝或科學),有的人不信


立場=被利益位置與角色扮演影響的觀點,屁股決定腦袋

小孩子才談對錯,大人只談利益=>因為小孩子沒有利益與位置

立場:不爭對錯,至看輸贏=>不要和政治人物談論對錯,因為他們必須考慮利益


信仰=一套自洽(self-consistent)的邏輯體系

信仰的力量往往比立場更大(有的人相信宗教、有的相信輪迴/善惡有報、有的相信科學、有的相信鬼神)

信仰難以被否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雖然你可以指出他人信仰當中的矛盾,但你不可能獲勝,而且還會失去這個親友



被騙去柬埔寨的年輕人,與被歪國人騙的資深宅女,都不是笨,而是真心相信:

自己可以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自己可以找到白馬王子=>情願廳謊言


對於詐騙集團的成員而言,去騙人是理直氣壯:自己也想過更好的生活


2008次貸金融風暴,每個人都知道不合理,但單親媽媽與送pizza的外送員,就是覺得自己也應該有資格可以貸款買房


世界上只有不到5%的笨蛋與瘋子,但卻有超過50%的人會在誘因機制下,作出瘋狂與不法的事情。





承認自己的夢想與理想不存在、不現實,需要勇氣也是一種成長


人就是會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不單只有陷入瘋狂的信徒會這樣





醫學≠行醫

醫學可以在學院被傳授教育,指導各項生理學、生物學、藥物學

行醫除了醫學知識外,還需要社交能力(學校沒有教):管理病人(客戶)與院長(老闆)的期待、理解醫學官僚體制(醫院評鑑)、有效溝通與時間管理(在有限的個人時間與心力下,應付各路利害關係人/得過且過)


很難告訴消防隊:火場消防人員的傷亡只不過是願賭服輸+越不正視認清此一現實的,越是害死消防人員的

同理,也很難告訴迷信刺槍術的黃埔將領:刺槍術無用,越是反駁刺槍術,他們越是誓死捍衛刺槍術


結論與建議

1.好人會因為誘因出現瘋狂(不好)的行為,而且世界失序的頻率比想像中高

說謊、詐欺、公司倒閉、市場泡沫、官商勾結、戰爭罪刑

人的道德界線隨著誘因與情境而改變


2.無法長久持續的事情往往比你期待的更長久

e.g., 市場泡沫、集體自欺欺人


3.如果誘因改變,我目前個人的那些觀點與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如果你的答案是「沒有」,代表的是你反而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被誘因誘騙的不知不覺。




20 現在才明白

人往往難以理解歷史事件,直到自己親身體驗過


經濟崩潰與戰亂等生存壓力,會顯著改變人群的價值觀與行為


1929-1933經濟大蕭條前,納稅人提撥退休金的支持者在國會山莊的草坪被逮捕

1935年參眾兩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社會安全法


1935年有富商意圖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小羅斯福總統


對於政治人物而言,營造出恐懼與絕望的氛圍,有利於操弄民眾

1930年代德國發生惡性通膨,所有年輕人都歡迎希特勒上台

被監禁在蘇聯古拉格集中營的詩人- Varlam Shalamov

https://www.theparisreview.org/blog/2018/06/12/forty-five-things-i-learned-in-the-gulag/ 

  1. 人類所謂的理性與文明的極度脆弱:經過繁重的勞動、寒冷、飢餓和毆打,可以把一個人在三個星期內就會變成一頭野獸。(軍隊的新兵訓練亦是如此)
  2. 透過寒冷與飢餓可以快速敗壞一個人的道德(對於教徒或上班族而言,尋求被團體接納,也可以快速敗壞自己的道德)
  3. 對於一個知識份子而言,一記耳光就是最有份量的論點(不容反駁);毆打是最有份量的論述(對於上班族而言,則是剝奪獎金)
  4. 可以隨意毆打凌虐犯人,對於獄卒而言,就是莫大的權力+讓人無法自拔/樂在其中(對於幹部而言,打考績調整獎金的快感亦然)
  5. 要讓一個囚犯恢復成正常人,要花很長的時間+過程困難(要淡忘到如同旁人般看待自己的經歷與遭遇,才能像他人訴說經歷的種種一切)


一/二戰前,滿懷憧憬(期待自己成為戰爭英雄)的士兵,一上戰場,遭遇槍擊與砲擊,馬上改變了所有認知=>訓練無法讓人作好上戰場的準備,在親身經歷之前,沒有人清楚自己會有什麼反應。


1920年前低稅負是美國人的共識,1943年羅斯福總統規範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稅率94%(由右轉左)


1980年代,雷根當選,跟選民訴求:政府不是解決問題(高通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的對策,政府正是造成問題的原因(由左轉右)


投資老生常談: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

實際上:別人貪婪的時候,你也跟著貪婪;別人恐懼的時候,你也跟著恐懼


在職涯、公司與人際關係的艱困時期,人的思維與行為舉止不同於一般時期。


在學校教導孩子的有老師與班上的惡霸,而學習如何應付惡霸是孩子長大出社會後會用的那一半


結論與建議

1.人對自己的期望,變得比自己想像得快

參賽前,運動員期望奪牌;奪得銀牌後,悔恨自己沒有奪得金牌

Buzz Aldrin悔恨自己沒有成為登月第一人,勝過自己是登月第二人的喜悅


2.金凱瑞:希望每個人都能致富、出名、去作夢想中的一切,這樣每個人都會知道這不是自己想要的=>致富、成名與獲得夢想的一切後,你還是空虛,會需要尋找下一個目標與方向


3.成功與失敗,乃至於追求目標與因應風險機會,都不同於你的想像,只有親身經歷過後,你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1 長期思維

人有目標與理想,類似站在山腳下看著聖母峰峰頂,宣誓要爬上聖母峰


長期其實比大家想的還難


1.長期=許多必須忍受短期的集合與積累

忍受許多持續一段時間的瘋狂、價值與價格背離

經歷衰退、空頭、一窩風迷因、各種意外


2.你自己有長期思維還不夠,你的配偶、伙伴與朋友要跟你同行

有一致的價值觀與同溫層,否則你也會受到影響,走不下去

股票投資與金融,就是不斷的資訊瀑布衝擊,讓人無法堅持


3.你的錯誤判斷與擇善固執難以分別

世界不斷在改變,你長期投資(價值信仰)耐心,很可能最後證明是錯誤判斷

比起承認自己錯誤,欺騙自己相信謊言容易得多(但你的投資損益不會說謊)

很難分辨什麼時候該擇善固執、緊抱不放,甚麼時候該見風轉舵


4.長期思維無關時間長短,而是彈性

只要是投資,必就仰賴機會的出現,時間是另一種槓杆,可以放大判斷對錯的損益;安全邊際可以當成預測的容錯餘裕

保持資金餘裕(彈性)+投資期限不固定,可以最大化獲勝機率


5.資訊有兩種

一種長久有用:要有淵博的知識+人生智慧= 知道人性與歷史的規律

一種會過期:每日財經新聞、每月經濟指標、每季財報=>資訊量大,讀越多其實吸收越多雜訊=對你的投資越有害




22 過度努力

每日閱讀財經新聞與作功課,不會幫你的投資加分


為何人不相信簡單的智慧,反而偏好複雜不切實際的專家學者意見

寧願生病後花大錢追求名醫,不願事前簡單養生


越複雜的東西陷阱越多

美國憲法7591字

抵押借貸合約平均1.5萬字

美國稅法超過1100萬字


學習新事物,通常要讀教科書:許多專有名詞、好幾章、好幾萬字+數不清的註腳與參考文獻

但這門學問與核心通常只有3-12條原則,但這些原則的排列組合與應用千變萬化

e.g., 財務管理

教科書有很複雜的CAPM、稅盾、折現率IRR…

但應用到個人財務管理,重點就是以下三點

1.開銷<支出

2.把收支差額存起來

3.保持耐心(複利滾存)


保持健康亦然

1.吃原形食物(少碰加工食品)

2.睡飽八小時,保持心情愉快

3.多運動

而非各種營養品、上健身房、飲食調理…



結論與建議(為什麼人會掉入複雜的陷阱)

1.複雜給人掌握的安心感,而簡單讓人感覺一無所知

生活、工作與投資,其實不過只是幾個變數dominate

反璞歸真、化繁為簡其實才是達人

可惜,都要裝難、裝忙才有飯吃


2.專家就是要化簡為繁,讓旁人覺得自己不懂

這樣才有飯吃,政客亦然

可惜百姓就是愚民,愚民就是信仰那些能把他們腦筋搞糊塗的人


3.長篇大論就是傳遞訊號

告訴別人我很努力研究過這個題目,我是專家

=>反問對方,請對方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給你聽,才能判斷對方的水準高低


4.複雜讓人感覺痛苦,人要覺得痛苦才覺得自己有在學習與進步

大師才能深入淺出,用直白的比喻讓人掌握重點


5.知道太多的專家反而考慮太多可能性=>專注在尋找特例與例外=過度謹慎

普通的專家考慮的是最常見的可能與狀況=>多數時候正確,少數時候誤判與誤診




23 傷口會癒合,疤痕會一直在

911過去20+年了,機場安檢措施(疤痕)仍然存在


經歷大蕭條與戰爭的人們,内心存在不安全感與渴望安全感






人們的經歷不同,對於相同事實的觀點與信念自然不同,(父母子女或不同世代)難以相互理解。




自我提問清單

人就是受不了未知,年紀再大都一樣

歷史上最普遍的錯誤,就是覺得明天會像昨天

讀越多歷史,越能掌握未知與不確定狀況下的可能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