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安全研究的光譜與地圖3(How)

How is Safety (or Accident Causality Theory)

安全或事故因果的理論的分類與架構+如何應用 

感謝聰智老師提供優質期刊好文+邀約合作著文

在工作家庭與個人身心乏力& NotebookLM輔助下,大致讀過一遍 
 
然而不意外的時候意外就發生了,使用Perplexity 搜尋事故因果模型理論,發現以下文章 
 

 
果然有其他比我更聰明與更認真的人,早就把我想寫的內容寫出來,而且寫的水準之高,我望塵莫及
 
 
論述層次從微觀到宏觀、因果推論從線性到非線性、模型從簡單骨牌到複雜系統、觀點從心理認知、資訊傳達、系統動力再到社會學
各種想過、沒有想過與想像不到的都有,各種理論與模型仿佛各種多樣生物填滿者個生態系



 
如果要從學術發表的角度思考投稿方向,應該朝statistics base的方向發展accident model and theory (academic niche)




從實務角度與理論如何應用,應該是使用者導向:看事故的形態、複雜程度、關注的層次等考量,選用適當fitting 的模型與模式即可(沒有最好與最佳的模型與模式,有的只有該模型與模式是否適切與適用於分析解釋某一特定事故情境與脈絡) 




越完備與周全的理論其實越複雜,什麼都講=什麼都做不到+用不出來,如同垃圾桶理論 (Garbage Can Theory)將組織與系統形容成垃圾桶(black box),各種相關要素與變數(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等)隨機投入垃圾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結果難以預料




 
心得與收穫
  1. 各種理論就是各種偏見與簡單法門,有其對應的缺陷與盲點(學習理論容易、批判與看見理論的罩門難)
  2. 理論與模型之間,不是良莠高下優劣的比較,而是有不同的適用情境與脈絡(niche);理論與理論間不是楚河漢界,而是過渡與轉化
  3. 所謂的專家與專業,不是只講述自己會的那一套理論(=工具人),而是工具箱中有各式各樣的工具、腦中有各種思考分析理論模型架構,然後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碰到什麼人與問題,該拿出哪一套工具與模型來用(至少有第二把刷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