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近年賣電子產品的蘋果,除了創新與產品美學讓人驚豔,銷售成績更是讓人眼紅,成為各路人馬關注的焦點
台灣的六輕似乎暫時熄火了,讓我們把注意力轉到富士康貧狗上
蘋果代工爆爭議 美媒喊抵制
富比世雜誌專欄作家寇韓(Peter Cohan)也在一篇討論抵制蘋果的文章中說:「如果把所有為了製造你手中iPhone和iPad而失去生命的人加總起來,人數將高得驚人。」
這類指控並非首次出現,但美國紐約時報日前刊出一篇探討蘋果公司為何不把產線移回美國的文章後,再度引起各界關切蘋果海外代工廠的工作條件。
根據該文,蘋果代工廠勞工的工時超長、沒有西方勞工視為理所當然的工作權益。中國一些供應商曾發生意外,像是iPad 工廠爆炸導致四名員工喪命,另有137名員工在以有毒化學物質清潔iPhone螢幕後受傷。
蘋果的血汗代價
据工人权益组织及苹果公司自己发布的报告,雇佣童工制造苹果产品的情况确有存在。有的供应商非法排放有害废品,然后篡改数据修饰遮掩。两年前,在中国东部的一家苹果供应商工厂,137名工人因用有毒的正己烷擦拭清洁iPhone屏幕使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去年,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两家制造iPad的工厂发生了类似的爆炸事件——包括在成都的那次——两次事故,共有四人遇难,77人受伤。有一家组织在爆炸发生前警告过苹果,成都厂区的工作环境很危险;但据该组织说,苹果并没有坚持加强该厂的安全措施。 投入。
苹果并不是唯一一家供应链上生产环境恶劣的电子产品公司。戴尔、惠普、联想、索尼、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公司都被发现其生产车间内的工作环境严苛。而且,苹果的前任和现任高管都曾声明,近年来苹果在改善其海外工厂的工作条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譬如它启动了一项积极的审核计划,一旦发现供应商工厂出现问题,将及时令其整改。就在这个月初,苹果首次公布了它的主要供应商名单。而它的供应商责任进度年报,经常率先披露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苹果的高管也对消除童工、非自愿加班等问题相当
蘋果嚴懲洩密 員工壓力大做惡夢
研發人員只能在一間沒有窗戶的禁閉室討論新一代iPad或iPhone,全公司上下,只有執行長一人知道新產品的全貌。當新產品發表的時候,員工聚集在電視前,才知道新一代產品的模樣。
一位iPhone的早期行銷人員說,開會時,有一半以上的人不能說明自己的工作內容,會議一定準時開始、準時結束。另一位蘋果員工說,面對洩密的嚴懲,他一定三思而後言,而且壓力大到晚上作惡夢。
在蘋果,上班是來工作的,絕對沒有人閒聊、打混,在故執行長賈伯斯的領導下,形成鋼鐵紀律、專心不二的文化。賈伯斯對工作要「有趣」的觀念根本嗤之以鼻。
以下資料來源: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12700168.html
據《金融時報》引述亞洲開發銀行二○一○年的報告,一部手機的生產成本為一七八美元,其中六十美元流向日本,三十美元流向德國,二十三美元流向韓國。中國所得僅六.五美元。每個製造過程的技術含金量,立見高下。
備註:以上只看製造"成本",還沒談到售價扣除成本後的"利潤"!
那些工作 為何回不來了
紐約時報以專題系列報導美國產業外移和中產階級空洞化的問題,分析為何蘋果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業者都不要「美國製造」了。換言之,中國大陸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大陸的中階工程師比美國多,且擁有完整的生產鏈。要一千個橡膠墊片?工廠就在隔壁。要一百萬個螺絲?工廠在一個路口外。中國大陸的工資不再像以前那麼廉價,生產效率反而是更大的優勢。
賈伯斯在iPhone上市的一個月前決定將螢幕由塑膠材質換成玻璃。材料在午夜送抵時,富士康在大陸的一間工廠立刻叫醒8千名員工,以每天1萬支的速率連續組裝了96小時。蘋果原先預估要花九個月才能找齊8700位合格的工程師監督iPhone的生產;在大陸,只用了15天。
製造業外移,美國中產階級沒落
薩拉戈札大學畢業,1995年32歲時進入加州糜鹿林市的蘋果製造廠擔任工程師,他志得意滿,年薪5萬美元。
但當時,電子工業的劇變已悄悄上演,在加州製造一台價值1500美元的電腦,不含材料的費用是22美元,在新加坡是6美元,在台灣是4.85美元。
不久後,薩拉戈札的工作增加為每天12小時,連周六都要上班。2002年,他遭蘋果解雇。當了幾個月高中教師後,他想再回科技業,但蘋果已把糜鹿市工廠變成電話客服中心。
薩拉戈札後來屈就一家專為蘋果檢修iPhone和iPad的電子工廠,擔任臨時雇員,時薪10美元,沒有任何福利。
與1950年代執美國產業牛耳的通用汽車相較,當年通用雇用40萬名美國人。即使是1980年代的奇異,也曾雇用數十萬名美國員工。曾任美國勞工部首席經濟學家的貝西.史帝文生說,過去那種即使不賺錢也自覺有義務支援勞工的公司已消失,如今,獲利和效率才是王道。
蘋果公司主管說,世界已變,不能僅用雇用多少員工來衡量其對國家的貢獻,一名蘋果主管說:「我們沒有義務要解決美國的問題。我們唯一義務是製作出最佳產品。」
備註:美金年薪五萬美元的薪資水平,平價之後購買/消費能力約當台幣月薪五萬元
-----------------------------------------------------------------------------
以上幾篇連結,背後有平衡報導的企圖,也想稍微暗示心中滿腹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讀者,注意到商場上的現實與bargaining power的不對等,不要把蘋果當成邪惡的代表(許多國際知名品牌與跨國企業都一樣"邪惡",貧狗好歹對自己本土員工一樣摳門與機車) ;也請試著站在老闆的立場思考
從老闆的角度來看
- 公司產品銷售定價,由於採取平易近人的定價與高貴不貴的產品定位,終於讓貧狗不再曲高和寡(重蹈先前覆轍),打開市場/大受歡迎;雖然換了執行長,開始注意社會公益乃至於供應商的勞工權益與相關問題,從策略的角度而言,說不定這種轉向與傾斜正在侵蝕其產品競爭力?!(對手三星其實更邪惡,以韓圜貶值來增加其出口競爭力=>剽竊其國內勞工的購買力)
- 同工不同酬:為什麼做一樣的工作,要付更多錢給美國的勞工?更何況在中國大陸生產,人家勞方的配合度更高(不會GGYY搞罷工抗議) =>相對美元應該大幅貶值,才有利於美國製造生產
- 老闆的老闆是顧客:日本人說
顧客不是人顧客是神;就客戶的立場,只在意產品的物美價廉與功能效用,多半不會庸人自擾在意產品的背後的血汗和社會成本;CEO的老闆是客戶不是社會大眾/失業勞工=>"我們沒有義務要解決美國的問題。我們唯一義務是製作出最佳產品"
- 所謂的企業社會公民責任=>是一種模糊的道德和義務、不是明確強制的責任與法律條文! 企業的運作應該照顧勞工、善盡企業責任,不要把血汗與汙染轉嫁給供應商和社會,這是理想的應然面。 然而就商業運作的實然面而言,充滿了競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先天外部不平等(例如天然資源、人口結構、政府制度與匯率操作/扭曲);企業往往之能柿子挑軟的吃=>哪裡成本低廉就往哪裡去,往往只有一些長大以後的(獨占)/享有保護的(國營)高毛利企業才(行有餘力)能夠高調奢言"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 道德標準因人而異=>社會輿論對於這些知名品牌與跨國企業,在心態上有比較高的期許(但不見得反映在購買行為上),這也是目前蘋果面臨到的困境=>被拿放大鏡檢視!
如果您是貧狗執行長庫克,你會怎麼做與拿捏分寸?
天平的一端是股東,看的只有短期/明確的盈餘獲利數字
另一端是企業社會責任與自己的良知,面對的是無形的輿論壓力與內心良知
再就台籍環安暨勞工的角度
- 環安從業人員的想法與心智模式是變態的=>別人(公司)的失敗就是自己(公司)的成功;環安業務有如賽車,往往比的是誰能夠用更少的錢、讓公司承擔更大的風險而不出事,上述職災事故,借調了台灣的工安專家過去指導(諷刺的是,台灣六輕的事故一開始還借調了韓國與新加坡的技術專家過來指導);同業戲謔說:對岸出越多環保及工安事故,代表環安從業人員的利多(可以準備反攻大陸...)
- 從現場運作的角度而言,所謂的lean production其實是雙面刃,一方面cost down創造競爭力與財報上的盈餘數字,另一方面,很多無法被衡量的事物,諸如員工心理健康、現場安全衛生、風險與環境成本也會被忽視或剽竊...
- 台灣玩這種極限生產其實具備相當的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卻從來沒被學院派好好研究,很可惜。學校教的觀念往往是如何藉用工程與管理讓風險最小化,然而商場實務要的反而是利益(=風險)最大化!
- 身為中間裏外不是人的夾心派,為了養家活口,只能依據客戶"需求"填報相關questionaire/declaration 延伸參考資料=>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亦或沽名釣譽?
- 過去台灣勞工搶了美國和日本勞工的(生產製造)工作來做,現在大陸越南搶了我們(生產製造)的工作;這筆帳該怎麼算?向誰哭訴?該如何找路/走出困境? (俗話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可是此時已經身處在人最多地方的人 怎麼辦?)
-----------------------------2/10更新----------------------------
美民間追打蘋果代工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891296.shtml
「Change.org」發起的向蘋果公司陳情連署已獲得20萬人響應,其創設人Mark Shields表示他是蘋果產品的愛用者,但「得知許多蘋果供應商不當對待勞工的狀況,讓我震驚」。 這兩個團體合作發起在全球蘋果零售店抗議,計劃將要求改善蘋果合作工廠工作條件的陳情書及連署名單送交店員。他們選定的店面分別位於華府、紐約、舊金山、倫敦、雪梨及印度的Bangalore。
蘋果公司不願評論這項抗議活動,但重申該公司重視公平的勞工待遇。蘋果在回答CNN詢問的聲明中強調,「我們關心蘋果全球供應鏈裡的每位勞工,我們堅持供應商要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讓勞工享有尊嚴及尊重,使用環保的製程來生產蘋果產品。」
備註:
- 這些公益團體是(天真無邪的)想要追求世界公平正義,還是想要藉機卡蘋果的油?
- 是左派的道德憤青,還是替天(政府與外國勞工)行道,校正右派的無良資本家?
- 這些連署的人,會不會大部分是用不起蘋果的族群?(吃不到蘋果說頻果酸?!背後的企圖其實是要蘋果把工作機會留在米國本土?不然聲援亞洲的勞工對他們自己有何好處?)
- 另一些用蘋果但卻參與連署的族群,則是為了避免內心的認知衝突和罪惡感,所以才跳出來?
富士康遇「駭」 郭台銘帳號外洩
「Swagg Security」宣稱,發動這次攻擊是出於對富士康惡劣工作環境「極其失望」,並對iPhone 5 是否存在「稍有興趣」。
駭客集團聲稱,成功入侵富士康內部網路,取得可以偽造蘋果、微軟等公司訂單的用戶名稱和密碼,就連鴻海董座郭台銘的郵件帳號密碼也被公開。
備註
商業間諜偽裝成反蘋果憤青?
事情演變至此,已經分不清是貧狗拖累富士康,還是富士康拖累蘋果(兩家公司因利益而結合,出事難以分割!)
人怕出名/豬怕肥=>規模越大/越具備知名度的企業,越要注意:社會大眾輿論對於其企業社會責任的道德標準期待越高 (連帶的公關與防範類似擾人情況的成本也越大)
郭董除了對內修理MIS之外,可能更要思考如何修復對外的企業形象吧? (對照組:國內奇美許文龍,只是這兩個企業家的管理思維與價值觀完全是南轅北轍...,企業會如何隨著創辦人的觀念發展,且讓我們觀察下去)
-----------------------------
2/14更新----------------------------
蘋果自清 請FLA稽查富士康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899610.shtml
蘋果宣布,公平勞動協會(FLA)昨天已開始在富士康的深圳工廠展開稽查。FLA也將稽查成都的富士康工廠以及廣達、和碩聯合科技的工廠。
FLA主席兼執行長范希爾登率領勞工事務專家小組展開實地稽查。FLA將訪談數千名工人,了解其工作和生活條件,包括衛生和安全、工資、工時以及勞資溝通管道等。FLA也將檢查生產區、宿舍和其他設施,並全面查閱與雇用勞工各階段過程相關的文件。
蘋果表示,代工廠已承諾「完全配合FLA」,讓他們毫無限制地稽查所有作業。蘋果並表示,該公司要求FLA指明哪些廠區不合標準。
蘋果從2007年起每年提出代工廠違反勞工權益或安全的稽查報告。接受蘋果稽查的代工廠中,至少違反一項蘋果行為準則的比率每年都超過五成,有些甚至違反當地法規。
民調公司哈里斯互動 (Harris Interactive)公布美國企業形象民調結果,蘋果公司超越Google名列榜首,Google屈居第二,其次是可口可樂、亞馬遜、卡夫食品。
哈里斯互動以六個項目進行評比,蘋果在願景和領導能力、產品和服務、財務表現、工作環境四項高居第一,在社會責任方面名列第二,在情感吸引力排名第四。這項民調共有1萬7000人參與。
哈里斯互動執行副總法隆克表示,蘋果財報亮麗、iPhone 4S等產品暢銷,加上蘋果執行長賈伯斯病逝、引起大家懷念他的遠見,拉抬蘋果的各項得分。
把以上兩則新聞合在一起看,真的會讓人精神分裂+錯亂=>不知道蘋果是好還是壞?
亦或蘋果這家公司本來就是表裏不一的(一家公司) ?
還是抽樣調查的偏誤?=>只調查了迷信/偏好蘋果產品的消費者?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美好的...)
-----------------------------3/22更新----------------------------
戴西聲稱他遇到12歲的童工、武裝警衛和殘廢的工廠技工,這些我們都沒看過。我們確實試圖找出這些人,如果能訪問到童工、聊聊她對一天上12小時班、製造iPad的感受,報導會更有看頭,但我們就是找不到這種軼事。
我們發現,確實有員工抱怨,但抱怨內容和其他公司大同小異,最讓我們意外的是,他們抱怨加班時間不夠,因為他們想多加點班,才能多賺點錢。
不到一年後,我和另一位同事重返富士康,走進深圳龍華園區和員工聊聊(需要富士康批准)。我們站在大門前時,富士康還不知道我們已抵達。我們晃到鄰近商店街,那裡遍布飲料店和攤販,年輕員工常在那約會和見朋友,景象沒有戴西說的那麼糟糕和恐怖。
從員工口中沒聽到強制勞動和血汗工廠的工作環境,反而都是思鄉情緒和想多賺點錢,這兩股驅力交互作用,促使員工計劃賺夠錢後就返鄉。不過富士康已舉辦更多活動,稍微沖淡員工的思鄉情緒,並以大幅加薪,滿足員工的賺錢動力。
富士康也不是天堂,仍有部分員工對工資感到困惑,部分人說某些主管很嚴格(但沒有性騷擾或肢體暴力案例);有些人覺得工作很乏味,有些人就只是想家。
時間相隔一個月,血汗工廠被平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