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從Google 看看與想想 關於管理與創業

要先看看以下簡報
How Google Works



 


 

管理1.018世紀工業革命,1911~

用人的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

 

經典案例

泰勒的科學管理原則



 

Gilbreth動作研究Motion Study


 

觀念觀點

把人當成機器,依據工作挑選工人

工作流程、步驟拆解,每個步驟流程標準化、整體效率最大化

把人當成只看錢多少做事的機器

設備機台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規模是最大競爭利器

 

走火入魔的典型代表

亨利福特說:我雇用的是這些工人的手和腳,但這些人卻把腦袋也帶來了(自作主張)

 

近代的範例

Intel, Foxxcon

 

 

管理2.0 (1933~)

大量製造、標準化到標準件互換的多樣性規格

除了用人的手腳之外,希望要用員工的

 

經典案例

Mayo的霍桑實驗與工人激勵



 

觀念觀點

注意到人不是機器,心理保健因子、金錢以外的誘因

人性化、友善的工作環境有助於提昇工作效率

員工參與、提案改善

專利、隱形知識與生產系統彈性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與競爭利器

 

 

管理2.5

戴明PDSA與系統性思考=>看得更遠、更深入

能夠整合、發揮縱效的管理與組織文化氛圍才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知識管理與Business Intelligent

 

 

近代的範例

IBM, GE, 一些歐洲的隱形冠軍公司

希望員工可以把他們的腦用到工作上

 

 

大部分的公司(特別是製造業、傳產)可謂都是管理1.0的骨,附搭上一些2.0的觀念與人力資源管控

例如:Apple

 

 

管理3.0

想要獲得的是頂尖人才的

 

觀念觀點大不同

截然的不同世代/產業情境=>資訊服務業

時代變化太快,以往中央計劃的方式不可行,所以必須放手讓第一線嘗試錯誤/找到可行機會

以往實體商品市場區隔,可以各自有一片天;而在資訊業,贏家通吃/相互整併

以往大者恆大(大欺小),在資訊科技業,到處是破壞式創新的機會與威脅(可以很快豬羊變色,大衛擊倒巨人)

物聯網與Big Data應用有無限可能性,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

資訊、專利要交給對的人才+資金才能很快的發揮槓桿作用/通吃(以往則是千方百計的保守秘密)

有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賺的是創意財(利潤來自於創新,而非規模或生產製造彈性)

只能吸引人才,而非僱用勞工

資訊應該散撥給每個人,人人參與決策,而非向上呈報由少數高層定奪

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快速度)失敗最多次,以便找到出路(以往則是花最多的時間,再三確認,避免失敗)

公司基礎infrastructure 穩固,但Business model即具彈性(以往企業則是Business modelinfrastructure套牢,只有產量、產品有彈性,因應外在產業環境變化的能力極差,了不起多角化經營+亂槍打鳥轉投資,希望有些Business Unit可以存活)

追求未來的成長,而非眼前的營收與利潤

不做模仿別人、做一樣的事情(其他行業創新失敗風險太高,還不如做快老二,Me Too Product)

找到對的人是最重要的事(對於傳統管理而言,賺錢才是最重要&唯一的事)

釋放出最多不同的想法到真實世界中確認(而非花力氣取得共識)

管理階層不能當壟斷資訊與決策權的肥貓=>創新不能被規劃或計畫,只從允許放手嘗試中獲得;第一線的人員比總部辦公室的CEO更清楚事實

希望可以讓員工把他們的用到工作上

要讓團隊有超級雄心才是難如登天的事,不是去完成難如登天的事(傳統公司安於做一直以來做的事,再搭配一些漸進的改變) 


 ----------------------------------------------------------------------------------------------------

創業有三種
一種是用自己學到的一技之長(既有的產品與服務),跳出來自己當老闆、面對客戶
目前台灣社會上最常見到加盟與零售餐飲店,其實都不算是創業(因為沒有掌握技術Know How)
 
第二種是去發明產品、創造需求
往往要經過很多的失敗與嘗試,才能找到一個可行解
也或許不是發明東西或創造新的技術,而是透過洞見,把既有的產品與技術加以整合
例如物聯網,另外3D列印的技術也降低的開模、開發產品的門檻
 
第三種的創業其實是創造建立一個全新的產業與供應鏈生態體系(如果前面的產品與需求能夠滾雪球般地興盛起來的話)
google想搞的是這種層次與格局的創新
 
最威的CEO
http://www.inside.com.tw/2014/11/21/google-ceo-larry-page?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Feed%3A+inside-blog-taiwan+%28%E7%B6%B2%E8%B7%AF%E8%B6%A8%E5%8B%A2%E8%A1%8C%E9%8A%B7%E8%88%87%E9%96%8B%E7%99%BC%29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