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工安版-羅賓漢悖論

當一個社會的貧富不均狀況愈嚴重的時候,理論上,人民應該會要求更多重分配政策、更加重視社會正義;但是說也奇怪,大部份時候,實際上愈是不平等的地方,人們愈不喜歡重分配、國家整體的社會福利水準也愈低。經濟學家把這個現象稱做「羅賓漢悖論」。


形成「羅賓漢悖論」現象的一些解釋:

1.在愈不平等的社會中,政經社會地位高的階層菁英們,有較大的發言權及對政策的影響力,影響了整個社會的言論與價值觀風向。 

2.在愈不平等的社會中,越是弱肉強食,強得欺負弱的,弱的欺負更弱勢的 

3.愈不平等的社會,越會強調團結、民族與國家榮耀(以紓緩貧富差距的社會內部壓力)

 


工安版-羅賓漢悖論:
越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組織越不可能產生安全文化
 




 
是說友廠同行不嫌棄,請敝人去幫忙看看化學品儲放場所如何改善,剛ㄜ不正的543感想如下:
 
  1. 真實世界與現實生活當中的企業水準與公司績效的分配型態都是長尾/L型的冪次分佈,而不是常態分布。
  2. 就長尾的冪次分佈而言,會有一大堆為數眾多的兩光/要死不活侏儒公司以及少數賺得飽飽/做得不錯的巨人公司
  3. 教科書上的範例、拿到國家獎項的事業單位,屬於那些少數的巨人。這些巨人企業可謂是典範,亦可謂是離群特例。
  4. 經過時間的演化(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詛咒),一些水準不足/光怪陸離的情境其實一點都不奇怪(這些公司能夠經歷數十年還撐著沒倒,其實已經是一種成就;看看那些得獎的大企業,再過十年還能存在與一樣風光?!)
  5. 官員學者看的,往往是那些屬於特例的典範大企業;而敝人去看的,往往是那些屬於通例的侏儒小公司。
  6. 官員學者往往邀請典範大企業來分享經驗給侏儒小公司(謎之銀河英雄傳說楊威利音:「把偉人或是英雄傳記教給小孩子們是最為愚劣的事情,因為這就好像要善良的人去學習異常的人,這兩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7. 就教導學生解決問題而言,要去參觀的反而是這些2266光怪陸離的公司,而非那些光鮮亮麗上軌道的公司(比較能夠看到問題、激發思考)
  8. 就人性與熱力學定律而言,與其問兩光公司為何不做AABB、為何沒有OOXX;不如反過來思辯=>典範的亮麗企業為什麼要做那麼多的543(是真的有那麼高的情操、錢太多?還是背後另有隱情、利益的衝突與情慾的糾纏)
  9. 上軌道的典範公司不需要人幫,上不了軌道的老舊小廠通常也幫不上忙。(涵義:徒勞無功,只是增長了個人的見聞,而自己沒有實際貢獻)



造成工安版-羅賓漢悖論的一些詮釋與解釋 

1.安全文化強調全員參與及溝通,然而很多公司的風險源自於老闆的一意孤行、窮的只剩錢與產能利用率;在這種老闆說了算、員工部屬無從置喙的情境下,要搞員工參與及溝通無異是緣木求魚。

2.安全文化強調主管領導與以身作則,當老闆與主管本身就是忽視風險與作業規定的工安亂源時,自然是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 

3.搶快、趕時間與想事半功倍通常是醞釀事故的溫床,在時間與金錢的壓力下,組織行事越草率魯莽、越難從長計議、面面俱到 

4.越是不賺錢、毛利率越低的公司,時間與金錢成本的壓力越大,越是忽視工安

5.使用危害性化學品、製程與機器設備的公司,才需要重視安全,也容易出事(沒有使用危害性化學品、製程與機器設備的公司,不需要重視安全,也不太會出事)=>因此外人感覺越重視安全的公司越容易出事(很多出事的工廠,門口都有"安全第一"的標語) 

6.組織文化與組織人員兩者互為因果交互影響:公司組織重視安全,相對的留下來的員工也多半重視安全;公司組織如果不重視無形的安全而看重有形的績效獲利,相對的留下來的員工也多半擅長爭權奪利與表面功夫,忽視實質、安全與風險。
 
 

環安從業人員(顧問公司)的大災問
該如何對症下藥,幫助那些需要被幫助高風險中小企業?

1.事業單位的環安績效水準可謂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上軌道拿國家獎項的,不需要人家幫助;上不了軌道的幫不了忙

2.如果越需要重視安全的公司,越缺乏建立良好安全體系的脈絡基礎

3.上軌道拿國家獎項的一些實務作法,對於那些上不了軌道的中小企業可謂是天方夜譚、沒有幫助



------------------------------------------------------------------------------------------------

參考閱讀資料

為何川普受歡迎:
摘錄:
當一個社會的貧富不均狀況愈嚴重的時候,理論上,人民應該會要求更多重分配政策、更加重視社會正義;但是說也奇怪,大部份時候,實際上愈是不平等的地方,人們愈不喜歡重分配、國家整體的社會福利水準也愈低。經濟學家把這個現象稱做「羅賓漢悖論」。 

原因:

1.在愈不平等的社會中,高收入的階層以及政治權力高層的菁英們,有較大的發言權及對政策的影響力。 

大眾所接收到的新聞訊息幾乎都是由這些菁英所型塑的,造成大眾對許多既得利益者的價值觀愈來愈深信不疑。例如,我們看到許多有影響力的商人發表言論叫大家要吃苦(薪水再低都要吞下去)、到各大專院校畢業典禮演講,勉勵大家努力工作、不要當草莓族。(相對來看,許多歐美國家的畢業典禮演講通常是邀請名人鼓勵大家走出自己的路、做出勇敢選擇;與我們普遍強調順從,以及「要走上社會所期待的道路」很不一樣。)
 

2.弱弱相殘

勞工角度來看,勞工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低風險」的,他們的收入通常較高,或者是較有保障,比較不怕失業;一種是「高風險」的,他們通常很容易就失業,或是落入低薪貧窮生活。當國家經濟貧富差距擴大,或者是當整個勞動市場的狀況不佳的時候,那些面臨失業風險的「魯蛇」勞工,可能更加擔心自己的工作機會被同類的人搶走,因此對同類的人(工作同質性較高的相對弱勢勞工)敵意會上升。經濟狀況所帶來的威脅還影響了其他方面的政治態度。調查研究發現,當貧富差距擴大的時候,人們對新移民、少數族群(甚至還包括同性戀社群)的容忍度都會下降。
  

相對來說,那些失業風險較低的「溫拿」勞工比較不會歧視少數族群。然而,這些相對比較受到保障的勞工們,在經濟狀況變差的時候會覺得:如果需要社會福利的人愈多,則自己能拿到的好處則愈少,因此也不見得會支持重分配政策的擴張。在全球化、後工業化的時代,工作與福利體系的「體制內」和「體制外」勞工,其所受到保障的差異是愈來愈大,在政治態度上面也愈來愈分歧。
 

3.訴諸愛國與種族主義

當國家所得分配不平等程度愈高的時候,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會愈高,這些情緒包括了對國家的自豪感與依附感,以及對整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另外,政治學者 M. Shayo 的研究指出,當一個人的民族主義情感愈高的時候,對於重分配政策的支持度就愈低,這個現象對於收入在中下階層的人們更為明顯。  

這是因為,當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人們特別容易去注意到一些可以強調民族光榮、國家榮耀之類的民族主義議題,作為一種心靈上的依歸。同時,菁英們也傾向於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時候故意強調要振興整個民族之類的話語,執政者用以轉移大家的焦點,而挑戰者則是拿來匯聚人氣。對人們來說,「愛國心」的鼓動是相當簡單明瞭、容易被接受的,相對於複雜的階級問題、貧富差距的成因等等。所以說,社會上的貧富分配狀況愈差時,類似像全民愛國運動之類的語言就變得非常好用。
 

 

 

羅賓漢悖論:國家到底有沒有對不起年輕人?
 

 

1 則留言:

timngtim2002 提到...

感受很深的:
羅賓漢悖論!
想像一下,在一個經濟窮困,以軍事及極權統治的國家,如:北韓。當他的領導人,有一天在圓桌會議上對他的十多個高階主管們說,大家有否任何方法解決眼前的經濟問題?
你覺得,有誰會自作聰明去道出問題實際原因呢?
他們已領會過、見識過領導人喜怒無常、殘酷殺人情境。領導人舅父不就是無端被揪出,槍斃。
想像一下,以上是一種悖論!
你想解決經濟問題,是因為你不容有不同意見表達出來,或說不容表達者的表現聰明過你。
所以,問題在於你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