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投資最重要的事(1/5)-區分價值與價格

投資最重要的事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寫在前面  投資最重要的事

從生活中學到經驗教訓
經驗源自於當得到你不想要的東西(出錯),而這些長年累積的經驗與教訓會形成你的理念與人生觀。
這樣的人生觀源自於對世界與生活的細心觀察:
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情?這些事情會產生什麼結果?對我有什麼影響?
如此才能在當類似事情再次發生時,運用所學到的教訓(獲利)
然而世上大多數人可謂是後知後覺與不知不覺

智慧與經驗的來源
1.經歷大風大浪
(然後還沒被吞噬滅頂)

2.廣泛閱讀向偉大思想的人學習
The Loser’s Game

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

3.直接當面傑出的思想家學習請益交流

4.不斷在實戰與現實中檢驗+修正這些經驗與理念




第一章  學習第二層思考

投資弔詭的地方在於:笨蛋外行人可以(憑好運或一點能力或資訊)賺錢,但是要勝過大盤(躲過大賠)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與擁有更多的智慧─班傑明葛拉漢

投資並不容易,認為投資很容易的人都是傻瓜。查理‧蒙格

道理很簡單,因為市場環境不受控制、情況也絕少重複,心理因素變動很大而且在市場上扮演主要角色,導致因果關係與邏輯的推演不可靠。投資是藝術的成分居多


投資的目標是打敗大盤

每個人都能得到平均水準的投資績效,只要去投資每支股票都買一點的指數基金就好。這會給你所謂的市場報酬(market returns),剛好與市場的表現相符。但是成功的投資人想要賺得更多,他們想要打敗大盤。成功投資的定義是:比市場和其他投資人表現得更好。

要做到這一點,你不只需要好運,還需要卓越的洞察力與更多的智慧。想要投資的人可以去上金融與會計課程,廣泛閱讀相關的書籍,如果運氣不錯,可能有機會向對投資流程有深刻了解的人學習,但這些人中,只有少數人能有維持平均報酬以上所需要的卓越洞察力、直覺、價值觀念,以及對市場心理面的了解。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第二層思考。


投資思考必須與眾不同

你的投資目標並不是要賺取平均報酬,你要賺得比平均報酬還多。因此,你的思考必須比其他人更好,不但要更有思考力,還要拉高層次思考更有洞察力。其他投資人也許很聰明,消息靈通,而且高度依賴電腦操作,因此你必須找出一個他們沒有具備的優勢。你必須思考他們沒想過的事,看見他們錯失的機會,或是擁有他們沒有的洞察力。你的反應和行為必須與他們不同。簡而言之,做對事情也許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但不會是充分條件。你必須比其他人做對更多的事,這意味著,你的思考方式必須與眾不同。

第一層思考會說:「從前景來看,經濟成長低迷、通貨膨脹上揚,該賣出持股!」第二層思考則會說:「經濟前景糟糕透頂,但每個人都因為恐慌拋售股票,應該買進!」

第一層思考會說:「我認為這家公司的盈餘會下降,所以賣出!」第二層思考則會說:「我認為這家公司盈餘的下降幅度低於預期,出乎意料的驚喜會推升股價,所以買進!」

第一層思考簡單膚淺,而且幾乎每個人都做得到(如果你希望保持投資優勢,這並不是個好徵兆)。每個第一層思考的人需要的只是對未來的看法,例如「這家公司的前景看好,意味著股價會上漲。」

第二層思考則比較深入、複雜,而且迂迴。第二層思考的人要考慮很多事情:
  • 未來可能產生的結果會落在哪些範圍?
  • 我認為會出現哪個結果?
  • 我的看法正確的機率有多高?
  • 大家有哪些市場共識?
  • 我的預期與市場共識有多大的差異?
  • 這項資產的市價與市場共識認為的價格有多吻合?與我認為的價格呢?
  • 價格所反映出的共識心態是過於樂觀還是悲觀?
  • 如果市場共識證明是正確的,那對資產價格有什麼影響?如果我的預期才是正確的,又有什麼影響?


第一層思考的人用同樣的方式想事情,所以通常也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從定義上來看,這並不可能取得卓越的投資成果,不可能讓每個投資人都打敗大盤,因為他們集合在一起就是整個市場。

但當你在投資這個零和世界中參與競爭時,你必須先問問自己是否有處於領先地位的充分理由。想要比一般投資人的表現更好,你必須比市場共識更深入思考。你有這樣的能力嗎?為什麼你會這麼認為?
你可以把這個問題倒過來問,除了問自己如何會成功、為什麼會成功,你還可以問為什麼其他人會失敗。他們的問題出在選錯時機嗎?還是他們的動機有問題或不合理?


做出正確的判斷

問題是,出色的績效表現只會來自於正確、但與市場共識不同的預測,可是,很難做出與市場共識不同的預測,要正確做出與市場共識不同的預測並據此採取行動更是困難。

你不可能做著別人都在做的事,還要期待表現比他們好……不應該把與眾不同當成目標,而該把它當成一種思考方式。

當然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也不能清楚劃分,但是我認為一般情況就是這樣。如果你採用一般的行為,你會得到一般的結果,不論是好結果還是壞結果。只有當你採取與眾不同的行為,你的表現才會與眾不同,而且只有當你的判斷比別人卓越時,你才會有高於平均的表現。

結果很簡單:要達到卓越的投資績效,你必須對於「價值」擁有與眾不同的觀點,而且你必須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不是容易的事。

購買一個價格低於價值的商品很吸引人,因此,如何在效率市場找到便宜標的呢?你必須擁有傑出的分析能力、洞見或遠見。但是因為要很傑出,所以很少人做得到。



第二章 了解效率市場與局限

「理論」與「實務」,就理論而言並無不同,就實務而言卻迥然不同


市場效率假說的前提:
  • 市場所有參與者,大多以相同管道得到相關資訊,每個人都很聰明、客觀、積極、且勤奮,他們的分析方式廣為人知而且被採用。
  • 因這些參與者的努力,資訊會充分且及時的反映在市場價格上,因此,會理性的立即買進便宜資產,賣出昂貴資產,故資產定價會相當公平。
  • 市場價格及代表著資產”實質價值”,因此沒有任何參與者能夠持續辨識出定價錯誤,而從中獲利。
  • 價格透過公平定價,因此提供風險調整後的預期報酬,隨著風險提高,給予公平的風險溢價,因此沒有免費的午餐,資產報酬增加與風險增加完全相關。


作者同樣以”效率”一詞提出觀點,然而他的效率定義指的是,”快速、盡快整合資訊“,而非”正確“。
簡單說就是,資訊會快速整合沒有錯,價格也會隨者市場共識而反應出新的價格,但是,這個共識並非總是正確的。
例如,科技泡沫20001月時,Yahoo市場共識價格是237,但是4月時只剩下11美元。如果市場共識是對的,那也太過戲劇性,一定有其中一個共識是錯的。

然而沒有太多人看出市場錯誤並且做出行動,因為在效率市場價格已充分且無誤的反應市場共識,那麼共享這份價格的看法只能取得平均報酬。
如果想要超越平均,勢必得有獨特且與共識不同的看法。


承擔風險不等於帶來報酬

回到先前提過的效率假說當中的一條,承擔較高風險時,市場會給予價格風險溢價,因為人類天生有規避風險的本能,因此必須獲得風險補償,才願意從事較高風險的行為。
因此,以效率假說的說法等於,任何的風險都反映在價格之上,再也沒有任何個人技巧發揮的空間。
所以兩個投資組合的報酬差異就等於兩個組合的風險差值。
翻成白話就是,高風險高報酬,很好理解對吧?

等等…如果順著這麼脈絡,有件事情說不通。
的確,當處在風平浪靜的平和時期,也就是風險沒有真正出現之前,風險較高的投資似乎如設想中的提供較高報酬。
但是,想想牛市沖天時期,人們一下就將此事拋諸腦後,如果指望高風險會創造出高報酬,那表示在瘋狂時期,追逐價格的人一點也不是高風險了。

這邊邏輯就是人類會規避風險,因為群眾瘋狂時,正是風險最高之際,高本益比或者說高資產價格時進行購買,會得到差勁的報酬,因此,無論是以下哪個,都無法支持高風險等於高報酬的直覺。因為:
1.群眾認為自己從事的”非”高風險。
2.冒高風險卻沒有如預期般得到高報酬。


符合效率市場的資產類型
  • 廣為人知、很多人追蹤
  • 設會認可、不具備爭議性或禁忌的資產
  • 交易規則與鑑價清楚易懂(至少表面如此)
  • 資產鑑價資訊能夠普遍與公平的散撥     e.g., 外匯匯率-一種貨幣相對於另一種貨幣的價格變動

  • 沒有單一個人能夠比整體市場更系統性的了解更多事情,所以要靠外匯操作賺大錢=與各國央行對作=不自量力


股票市場的估價表現如何?
有上百萬的聰明人受獲利慾望驅使、擁有相類似的資訊,而這些人錯估股價的機率有多高?
答案是:事情不常發生,就算發生了也不可靠!

想要獲得卓越的績效要兼具:資訊的取得有優勢與分析判斷的能力有優勢

因此重點來了,即使有效率的市場常常定錯價格,但是身為市場的參與者,共同分享著與他人沒有不同的資訊,承受著相同的心理影響,這時,除了要能持續保持與主流價值不同看法外,還要能比共識更加正確,非常不易


無效率市場的特徵

先別急著否定效率市場,我們繼續回到第1條,如果所有市場參與者都如預期般的理性、聰明、充分使用獲得的資訊,進行計算並評估資產價值,那麼價格就不應該偏離資產價值的說法是正確的。
沒錯,市場價格定價錯誤,並不常發生,這也是難以超越大盤的原因之一。

與其說是無效率,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市場基本是有效率的,只是定價容易出錯,因此能被第二層思考的人利用。

總結效率假說中的幾點:
  • 市場價格定價常是錯的,因為資訊的取得與分析不完整(夾雜很多雜訊),所以市場價格不等於真實價值
  • 資產價值是相對於風險,所以經過風險調整號的報酬,可能偏高(免費的午餐)或偏低
  • 人類是情感的生物,具有樂觀,悲觀,貪婪與恐懼等情緒驅使,這些情感再再都挑戰著我們保持客觀,即使明顯錯誤擺在眼前,也可能被大腦處理過程所忽視。
  • 無效率市場並非大方地提供超額報酬的機會給所有參與者,市場只是提供這個原料,讓一些有著罕見特質的投資者一個機會。假如價格真的出現錯誤,那麼在市場中得到這樣一筆好交易的投資者,一定能夠碰上另一個把東西賣的太便宜的人。



專注在無效率市場

沒有一個市場是絕對的有效率或是非效率,一切都只是程度問題,要尊重效率市場的觀念並相信市場有足夠的效率。
因此,要在效率市場中成為贏家,正如擲硬幣般,只有50%的機會。如果想取得優勢,一定需要非效率市場的存在。

所以在採取行動之前一定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 市場瘋狂抬價時,為什麼還有便宜資產?
  • 風險溢酬增加時,是否表示你就能忽略隱含風險?
  • 為何賣家出售資產時,是可以讓你獲得超額報酬的機會?
  • 你真的比賣家知道更多資訊?
  • 如果這筆交易這麼好,為什麼沒有人跟你搶?


至此,相信您已多半明白,效率與非效率已不是爭論重點,即使有非效率市場的存在,也不是超越市場的充分條件。
而是回到一開始的洞察力以及第二層思考,規律的買進定價太低的資產,而非定價太高的資產,許多最好的機會都是多數投資者不會發現或者不願意發現的時候,而這同時需要能力與勇氣,但必須再次強調,這真的非常不容易。

讓其他人相信效率市場與無法打敗大盤,好讓不願意願險的人退出市場,給願意冒險的人創造機會。


財富就在眼前

一個堅信市場效率的教授與學生漫步。
學生問:地上那張不是10元鈔票嗎?
教授回答:不,不可能是10元鈔票,如果真是鈔票,早就被人撿走啦!
於是學生撿走了那張鈔票,買了啤酒。



第三章 準確估計實質價值

投資要成功,精準估計實質價值是起點,如果無法估算價值,投資獲利的希望就真的只是希望。

低買高賣是投資最古老與簡單的法則,而所謂的「高」與「低」,是指相對於「估計的內在價值(如果這個估計是正確的)」,而非某一個時點的交易價格

備註:所謂的「內在價值」並不是一個固定或恆定的數值,其實有如「外在交易價值」一直在變動;無怪乎市場隨便一個笨蛋入場都可以獲利(反正入場不是獲利就是虧本)

技術分析的問題
Fama隨機漫步假說

順勢投資
假設漲跌的趨勢會持續


價值投資與成長股投資的差異
價值投資:撿便宜,eg., 只有在公司市值低於流動資產(現金、應收帳款與存貨)-負債的差額時買進股票
對於價值投資人而言,買股票=買資產(公司)的概念,靠公司(=生財器具)獲得盈餘與現金流
強調有形因素:包含有形資產與現金流量,人才、品牌與長期成長潛力等因素佔估值比例應該小且低
追求便宜,觀察盈餘、現金流量、股利、有形資產與淨值等財務指標,在便宜(=公司落難)的時候買進

成長股投資相信未來價值會成長足以使股價上漲,考慮的公司未來成長的潛力與成長力道

不是在「價值」或「成長」間做出抉擇,而是在「今天」和「明天」的價值間做出抉擇。價值投資或成長投資兩者間沒有明確的界線,都需要考慮未來


成長股投資熱潮

和價值投資相比較,成長投資的重心市尋找大贏家,只是預見未來與看清現在更困難,為什麼要忍受預測未來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

因此作者選擇的是價值投資:持續上漲筆漲勢凌厲更重要


正確估計價值,才有成功希望

價值投資並不簡單或容易
首先你要能夠正確估計內在價值,如果用過高價格買進,那你只能等到股價意外上漲、市場強勁或眼光比你差的買家(更笨的傻子)才能解套
其次在投資市場,就算對於某件事情的看法正確,也不代表可以馬上印證(要能夠耐心印證/忍受套牢)
投資人很難持續作出正確的事,而在正確的時間持續作出正確的事情更是難上加難

e.g., 算出價值80元,股價60元可以買進,當股價下跌到50元,多數人只會懷疑當初的買入決定(而不敢再加碼)
等到股價跌到30-40,會擔心股票變壁紙,恐慌性認賠殺出(What if實際的價值只有20….


就算市場否定,也要勇於堅持
買進價值低估的資產,在向下攤平的過程中,不斷壓低持有成本,帶來最大的獲利
堅持自己的看法,即便價格下跌暗示你是錯的
(+)提是:你的看法是正確的



第四章 找出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成功不是因為買到好東西,而是因為買的好(價格)
價格高低決定投資的好壞

買得好,就等於成功賣出一半

二戰之後的股票平均本益比只有15
大家看好的本益比可以高到80-90
悲觀的時候可以到只剩8-9

如果你買得夠便宜,資產價格會向實質價值靠近,不用擔心何時賣出或賣得太早(反正買得便宜,自然可以獲利)


心理面與技術面也會影響價格

心理面和技術面影響短期交易價格
最好在崩盤時接手那些不管價格多少都要賣出的股票(融資斷頭)
而這些賣家,只有在罕見的泡沫與危機時刻才會現身
而相對最糟的-你被迫賣出股票:不要借錢買股票+你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投資其實是一種人氣競賽,最糟的事情是-你在一檔股票人氣最高的時候買進-利多已經反映在價格上、而且沒有更多買家會出現
最安全的投資方式是-你在沒有人喜歡的時候買進,等到它受注意(=上漲)的時候賣出

投資人所需的行為正好與一般群眾相反-必須花時間與精力了解市場心理


泡沫都從幾分真實開始

美麗的鬱金香、網路改變世界、房地產保值可以拿來住
少部分先知看到趨勢獲利、其他人開始跟進,價格炒高投資人因輕鬆獲利而興奮=>越來越少考慮價格是否合理與公平。

「價格過高」甚至引發漲得更高,在泡沫時期,對於其他人輕鬆賺錢的忌妒會逐漸消除原本該有的小心謹慎,直到「價值」最後發揮作用


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最可靠
幾種獲利方法
1.從資產的加值成長中獲利
上漲潛力通常已經反應在價格當中(除非你擁有比別人更好的意見與資訊)
2.利用槓桿
不會增加獲利機會或降低虧損風險,只是加大可能發生的獲利與虧損
3.以超過資產價值的價格賣出
需要市場上有其他不理性的買家出現
4.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
要靠自己對價值的正確判斷與耐心等待
市場不理性的時間可能比你撐住不破產的時間更長.

買股票=跟神經的市場先生對作,能夠不要買股票,會是更自由與富足的人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