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投資最重要的事(4/5)-估算位置與安全餘裕

只有笨蛋才會以為別人都是笨蛋- 總幹事黃國華 
摘錄:
多數人都會高估自己,特別笨的人的自我感覺比誰都良好,越是笨蛋,就越有信心自己不是個笨蛋,人之所以淪為笨蛋是因為欠缺自知之明,好的投資人會了解自己「知識經驗的有限」,,糟糕的投資人則自認賠錢與套牢都是別人害的、政府無能…等等。

越是草包的傢伙,就越不可能探索到自己「能力的限制」,草包通常會自認為知識分子與中產階級,也許他們的確擁有一張漂亮的畢業證書,然而他們成天追求的只是「自己想聽或愛聽的意見」。

笨蛋的存在造成正常人與專家之間得許多麻煩,基於客氣或社交禮儀,我們不想掀開笨蛋的國王的新衣,就算掀開,笨蛋也會與你拚個你死我活,只為了證明你笨他聰明而已。

有時候,生活周遭越多笨蛋,並不會造成正常人的困惱,畢竟,在生死激烈的生存環境下,如戰場、職場或投資市場,笨蛋代表的是源源不斷的食物鏈供應者,在「食物來源」的考量下,認識或接觸一些笨蛋倒也無妨。




第十二章  找出便宜標的

投資不過是買進好的標的、賣書不好的投資,以及與最糟的投資保持距離:
1.一份具備投資潛力的標的清單(滿足某些絕對標準,而非夠便宜就買)
2.估計潛力投資標的之真實價值
3.比較真實價值與目前價格
4.了解納入此一投資標的後對於投資組合的影響


選出最好的投資標的
1.投資必須有嚴格的紀律
依據個人需求訂出「可行範圍feasible set

2.投資是相對選擇的修煉
不能改變市場,只能從中挑選出相對好的標的


便宜標的是怎麼產生的?
高品質資產或優秀的公司不見得是好的投資標的,要看價格與付出多少錢!

一般投資人誤把高品質資產或優秀的公司視為好的投資標的,價格上漲只是反映大家對它的好品質產生共識,越多人認同,越能推升股價,股價越高大家以為是品質與公司優良的認證,造成越多人搶進的循環;其實股價的上升反映的是人氣的競賽(被離該品質水準應有的價格)
呵呵,老闆只會覺得自家的股價被低估,而不會覺得被高估..

很多便宜的投資標的不是經過價值與投資分析的結果,而是因為缺乏人氣與背後的心理因素
造成一件東西賣出價格比內在價值低的原因:
  • 有潛力的便宜標的常會顯出一些客觀的缺點 e.g., 發展可能疲弱、過度舉債、落後同業
  • 市場要發揮效率,需要有懂得分析與客觀的人參與,便宜常常是在不理性或資訊不充分下產生,也可能是沒有看穿財務會計報表
  • 對於第一層思考的人而言,價格低廉就是爛貨,會預期它持續爛下去(rather regression to the mean)
  • 受人嫌惡、不受歡迎的資產(呵呵,殯葬業、廢棄物處理業)


嗯,想到鐘擺效應如同物極必反的天理,所以什麼時間進場、買的價位多少,好像不重要,只要這家股票不要下市,早晚有翻盤的一天可以用如此的阿Q想法投資?


便宜標的產生條件
  • 很少人知道或不被完全了解
  • 表面上有基本面疑慮
  • 有爭議、不合時宜或讓人排斥
  • 被視為不適合納入「正規」的投資組合
  • 被列為投資減碼的標的
  • 過去績效與報酬不好


標的價格便宜的必要條件:「感覺感受」背離「現實」,在多數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中,常常可以找到最好的機會


善用第二層思考

便宜與被嫌惡的投資標的,反而以不合理的低價提供價值,就其風險而言有相對高的報酬率

呵呵,以下(遭人厭惡的)投資標的是如日中天(擺盪到日落西山不遠)

亦或價值仍然低估大有可為?!






第十三章  耐心等待時機

市場不是樂於助人的機器,不會因為你需要高報酬就提供給你
好事與便宜標的不會主動出現,只能保持理性判斷力與耐心等待

等待投資標的上門(撿便宜,需要出脫的),而非主動尋找投資標的

背後的投資哲理
  1. 確認市場的狀況
  2. 市場不會因為你而改變(市場環境不受任何人控制)
  3. 只依據眼前與當下的判斷進行投資決策(後見之明不算數)
  4. 只能理解、接受與配合市場變化進行回應(而非預測與預估)
  5. 放棄控制以獲得控制(放棄主動投資,以控制風險)=>相較於套牢的投資,錯失投資機會其實不足掛齒
  6. 投資機會可遇不可求(不是你所能創造)



在低報酬環境 別想賺到高報酬

貓:投資人
樹:市場
胡蘿蔔:讓投資人接受風險的誘因
棒子::讓投資人放棄安全的動機

胡蘿蔔與棒子齊下,會讓貓爬到樹的最高點(處在最危險的位置)

堅持追求一定的投報率是愚蠢的事
然而人改不了吃屎獲利的誘惑
  • 照樣投資,假設沒有(高風險低報酬)這件事
  • 不管如何,還是去投資(即便報酬不吸引人)
  • 不管怎樣,還是要投資:忽略判斷進場時機與資產的戰術配置其實很困難
  • 保留現金:這點相對明智,但對於要讓金錢充份運用的人而言,很難看著別人賺錢


追求報酬而採取行動對於投資而言是大錯誤。


買進被迫賣出的資產 報酬最高

在危機期間,要讓自己
1.遠離被迫賣出(斷頭)
2.處於買家的位置(趁火打劫)



第十四章 認清預測的局限

預言與虧錢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無知,另一種是(自以為)無所不知
自知自己不知的一些事情令人擔憂,但真正應該害怕的是-這是世界由一群相信自己可以知道將發生什麼事的人(e.g., 央行總裁、政客與CEO)所控制

預測未來與總體環境的變化很困難,而要透過掌握未來趨勢轉換為投資優勢更難

專注範圍越小,越有可能在此(象牙塔)範圍中獲得知識優勢,市場太大變數太多,很難(=不太可能)有人可以比市場總體價格獲得更多的知識優勢,因此投資人應該只做「知道自己有能力知道的事」(=認命上班吧!)

投資人只能盡量與努力認清目前所處週期與中擺的位置(然而市場價量變化有碎形的特性,很難讓人認清多空:是短多長空還是短空長多.)


沒有人能長期準確預測
1.預測通常準確嗎?
答案是否定的,預測的誤差有15%

2.預測是參考價值嗎?
預測到市場轉折才能讓你賺錢避險
預測無法正確抓住市場轉折

3.這些預測的來源與方法為何?
外推法(難怪沒有參考價值、無法抓住市場轉折)

4.預言家的預測準確嗎?
的確是比亂猜的正確度高一些,然而其長期預測的準確率往往不如群眾的智慧


預測的價值很小

投資的結果取決於未來的事態演變,然而我們不知道未來事態的演變會如何
  1. 一般人用過去預測未來
  2. 就市場變化而言,在大部分的時間,未來不過只是在重演過去(因此你不能說用過去預測未來錯誤)
  3. 大多數人依據以上兩點認可用過去預測未來”(經常正確)
  4. 然而市場價格已經反應以上預測,因此依據目前價格買進,你佔不到甜頭(獲利不可能高於平均報酬)
  5. 未來的事態發展,有時會與過去非常不同(讓大多數專家跌破眼鏡、投資大眾套牢)
  6. 準確預測「市場轉折與未來不同於過去的moment」,最具價值
  7. 關鍵時刻的預測最難準確
  8. 少部分的專家可以準確預測以上關鍵時刻,然而不太可能由同一批專家(遑論單一個人)一直做出準確預測
  9. 預測的問題在於有時候對、有時候錯,不知該如何判斷其正確性
  10. 綜合以上,預測的價值很小。


哇,見學了!
投資決策背後其實是非常艱深的正反合思辯,可以公婆各自有理、有理說不清
專業投資人在一次次的試誤當中累積出自己的投資哲學,這些哲學知易行難,很難教也很難學(花錢去聽投資講座的都是笨蛋無誤!)


「我知道」學派的問題

他們認為
1.了解利率、經濟景氣與市場走向就是成功投資的關鍵
2.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以上這件事
3.他們意識到很多其他人做同樣的事,他們認為自己的預測比較準確(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沒那個屁股與能耐)
4.他們很放心依據自己的預測進行投資與資產配置
5.他們非常熱衷於分享提供自己的預測給其他人(有價值的預測=內線消息,不可能免費提供)
6.他們從來沒有認真檢驗過自己的預測記錄
7.忘記「結果」與「機率」的差別
  •  相信可以找出機率分配型態
  •  假設實際結果=最可能結果
  •  忽略機率低不代表不會發生



相較之下,作者屬於「我不知道」學派
1.知道(認定)自己無法預測利率、經濟景氣與市場走向
2.意識到很多其他更厲害的人(e.g., 央行、投資機構)用更多資源做同樣的事,其實也沒有比較準確
3.因為假定自己無法預測&專業機構預測的參考價值不高,所以只依據當下狀況進行投資判斷(錯了就認賠殺出)
4.認真檢討自己被套牢的錯誤,把賺錢當成好運
5.知道「機率分配」≠「實際結果」


承認自己所知有限
「我知道」學派在崩盤前幾年的表現與獲利會不錯
然而當崩盤發生時,「我不知道」學派的人會存活&有更多資金在低點買進獲利。

如果你確實知道未來,採取防守策略是傻事,你應該積極行動,不必考慮分散風險,要最大化槓桿已獲取最大利益

如果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卻已知道未來的方式行動,就是有勇無謀。
讓你身陷麻煩的不是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你確信但並非如此的事情(=偽知識)=>那些證明你是錯的證據,比哪些支持你是對的證據更有價值!



第十五章  察覺所在的景氣位置

即便不知道我們要去哪裏(做多或做空),但最好清楚了解我們人在哪裡

市場帶給投資人的挑戰:
1.必然有漲有跌
2.漲跌影響投資績效
3.漲跌的變化幅度難以預測、特別是時機

因應對策
Way 1
投入更多資源以提升預測的準確度=>截至目前為止的證據顯示: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

Way 2
接受未知與放棄預測,與試著預測市場週期,不如試著投資好標的與長期持有、不要管週期=只買不賣

Way 3
基本面、心理面、價量的起伏提供犯錯與獲利的機會
我們不知道趨勢持續多久、何時反轉、反轉幅度有多大,但肯定沒有一個趨勢能夠永遠持續下去


在市場極端時保持警覺

依據對於所處週期位置的判斷,決定自己該怎麼做
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恐懼
當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要貪婪
當聰明的人恐懼的時候,你要更加恐懼


了解周遭正在發生的事
問問自己
  • 投資人是悲觀還是樂觀?
  • 媒體名嘴告訴我們要進場還是觀望?
  • 本益比來到歷史的高點還是低點?
  • 發行新股IPO或基金公開發行是成為有錢人的機會還是資本家股票換鈔票?


留意以上聲音與資訊,讓它們告訴你該做些什麼。


測量市場的熱度
=太多錢追逐太少的交易

過熱指標:
  • 高收益債券與低於投資等級貸款的發行量破紀錄大幅增加
  • 為配發股利,企業發行債券融資
  • 企業收購付出的現金流增加、槓桿比例也增加
  • 市場氣氛從多移轉為輕信(貪婪逐漸取代恐懼)
  • 出現號稱賺取絕對報酬的投資機會(馬多夫宣稱可以持續創造8-11%的報酬)



市場熱度評估指南







第十六章  認識運氣扮演的角色

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某個阿土伯或菜籃族像投資天才一般獲利豐厚,人們要認清:
這種狀況會發生是因為運氣+勇氣,而非投資技巧

Fooled by Randomness

透過玩俄羅斯轉輪贏來的1000萬和牙醫透過手術賺得的1000萬,對於會計師而言都是1000萬,然而前者依靠隨機與運氣,後者隨機成分低;因此兩者性質不同!

短期來看,很多成功的投資只是處在對的時間和地點位置=>投資人只要積極(有勇氣、不需要技巧)就能成功=>獲利最多的交易者是最能適應新週期的人

當幸運的傻瓜被財經媒體採訪時,總是看起來非常專業
  • 投資人會因為錯誤的理由(預期某支股票會因特定發展導致上漲買進)而得到市場的獎勵(事實上價格的上漲不是因為其公司產品大賣的特定發展所致),無論如何該投資人容光煥發、而且樂於被市場獎勵
  • 一般投資人只看賺賠結果來論斷其決策的對錯,不看中間的推理是否正確,然而推理是否正確要等到結果揭曉
  • 短期看來,隨機性本身可以製造出各種可能的結果,無法預測的走勢可以讓技巧純熟(或缺乏技巧)的經理人吃足苦頭;投資人與經理人也常常得到不屬於他們的榮耀-誇耀獲利源自於其英明神武與高超技巧
  • 判斷投資人能耐優劣只能透過長期的觀察數據



另類歷史產生的迷惑

決策的品質好壞不是看結果好壞,是先做出決定之後,我們才能知道結果,然隨機事件可以懲罰好的決定、獎賞不明智的決定

依據事前所得資訊盡心盡力做出的規劃與決策,可能因為一樁很罕見的事情發生而受到追究過失與懲罰
=>結果好壞賺賠很清楚,然而決策品質好壞卻很難判別
過去的報酬經理人決策的績效

只能盡力做出好品質決策,不能期待市場一定會肯定(不要因此懷憂喪志!)
只能相信好的決策長久下來會帶來投資獲利,短期來看,當這件事沒發生時,只能忍耐


報酬次佳化的投資策略

「我知道」學派
  • 預測隨機與市場走向,將成功獲利歸因於對未來的敏銳判斷;
  • 在事情不如預期時,歸因於運氣不佳


「我不知道」學派
  • 知道投資結果好壞,很大程度由上天決定,
  • 看長期結果與是否存活(短期獲利與虧損都只是表象)
  • 知道「另類歷史」的存在



以不確定的世界作為投資前提

「我不知道」的觀念與建議
  • 時間花在產業、公司與證券分析等可知事物當中尋找價值,而不是根據不可知的總體經濟趨勢預測來做決定
  • 因為不能準確預測未來,所以只能透過信念分析價值與等待價格較低時機的出現
  • 採取防禦型投資,以確保在不利極端狀況出現時得以存活,而非獲取最大報酬
  • 反向作為:在市場低迷時才積極行動,在市場亢奮時小心謹慎
  • 對於各種好壞結果抱持懷疑,以「另類歷史」角度看待決策與其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