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教學的技術(1/3)

 教學的技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0862

來賞味專業講師的丰采與心法,也算是剛好可以教學觀摩

任何專業都很類似:在不斷(用心的)Re-Do當中Re-Born

 

Part 1:建立觀念

 

1 關於教學這件事

1-1為什麼教學需要技術?

如何翻轉底下聽眾的心態(不想聽、分心…)

希望讓教學發揮更大的價值

 

1-2老師的價值:讓學生知道、得到、做到

第一個層次:知道

傳播知識、觀念或技巧

其實可以自己看書、線上課程或看影片

知其所以,看過/聽過就忘

 

第二個層次:得到

「理解領悟」這些傳播知識、觀念或技巧「如何使用」

透過舉例、個案乃至於問答,讓同學們感同身受(領悟與理解)

 

第三個層次:做到

透過教學方法或演練+回饋講評讓學生們做得到

而難處在於:設計出一個契合主題的演練,要考量:

  • 學生的動機(想不想演練?)
  • 演練的題目(即興出題或是有層次?)
  • 題目的難度+時間規劃(時間內能否完成演練?演練結果的細膩度?)
  • 老師是否有能力提供準確指導與修正?

實作與評論回饋才是值得學員付出高價的牛肉。


呵呵,課程收費貴得有道理,因為準備這種課程,在講師腦中模擬的精細度是以分鐘計時+不斷累積經驗與訓練的人腦智慧

另外這種專業講師跟老師講課的差別在於:

1.前者是百米短跑衝刺,後者是馬拉松

2.前者聽眾的學習動機強(平均值高/變異性小),後者學習動機低(平均值低/變異性大)

3.前者的知識範疇窄而精(可以讓聽眾如痴如醉,覺得這套東西很棒),後者範圍廣乃至於有很多例外必須告知(擔心自己用了死人的錯誤見解來誤人子弟)

 

 

 

1-3關於教學的三個基本問題

老師的問題

「自己會」到「教別人會」兩者之間有很大的落差

講述法對於老師是最易執行的教學方法,但對學生而言不見得有效

要考慮學生/對象是誰?他們的需求?學習的問題與障礙為何?要如何構思教學流程?中間操作哪些教學法?用什麼樣的素材或媒體?

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很多講師卻自我感覺良好或者沒有持續改善(以不變應萬變)….

 

學生的問題

學習態度與心態

e.g.,

我跟你不熟,為什麼要投入感情?

不知道學這個可以幹嘛?

加班、跟女朋友/父母吵架、心不在焉

 

環境干擾的問題

公司員工背機子/on call

學生滑手機

 

小結:教學始亂終棄、效果不彰非常合情合理XD

 

 

1-4什麼是「正常」的學員?

對於講師而言,上課是任務,任務視同作戰,提早到才是正常

對於學員而言,上課是義務,有到就好,遲到與曠課是正常

先到的往後座,找熟識的坐在一起

如果強迫不同單位的分組坐在一起,大家會開始滑手機/用筆電/吃早餐

學員覺得自己是客戶,抱持批判/沒什麼了不起的心態看待講師

課程內容稍為生硬或冷場,學員開始打瞌睡

 

能夠克服與接受以上狀態,才是合格的講師

 

 

1-5學習動機與教學方法

只有大師才可以用講述法

因為學員都是去參拜seafood,目的是為了會後合照po IG FB…(所以大師講了什麼不重要、投影片是否精美不重要、講的是人話還是聽不懂的鬼話不重要…)

 

你真的盡力了嗎?

能夠面對以上「正常」的學員,翻轉學員的心態,讓學生學得有效果

雖然學習心態與動機不是容易突破的障礙,教學技巧或技術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職業級講師的心態是:「不管什麼課,一定有更好的教學法,只是我現在還不知道或沒發現

不能自我安慰,e.g., 佛渡有緣人,我對得起自己

 

學習與教學最後的目標:教會自我學習,老師教得越少,學生學得越好

 

 

 

 

Part 2:課前準備

 

2 課程的分析、設計與發展

2-1系統化課程規劃五步驟──ADDIE

1.分析Analysis

學員(人數、背景)?時間(長度、環境)?教學目標(工具)

 

2.設計Design

利用便利貼來不斷調整課程內容架構、流程順序、使用的個案/教學工具

 

3.發展Development

教學素材- 通常就是投影片

教學的投影片跟簡報的投影片不同:不用花俏/但是要有效,別把投影片當成講義放上一堆文字(雖然講師省事/省記憶,但會催眠學員)

 

教案素材與投影片設計的差不多時,就要思考如何插入教學技術=問答、小組討論、演練、影片、個案

 

4.上課Implementation

老師要思考:如何講得更少、但卻讓學生學得更多?

 

5.教學成效評估Evaluation

重點不是老師打學生成績,而是老師如何得知學生的想法與意見回饋,得以不斷修正成更好的課程

 

 

2-2你的教學目標可以被評估嗎?

越攏統的教學目標越不容易被評估

e.g., 希望透過本課程,讓學生學習到ABC三個重點

A重點包含OOXXOX

B重點會介紹 B1-5

C重點則是 C123456

 

以上大概可謂是課程綱要,而非教學目標

目標與教學效果的評估,最好是安排課後實作

 

 

 

2-3 ADDIEAnalysis:課程分析

依據「教學目標」:

讓學員學會什麼?帶走什麼?擁有什麼他過去不曾擁有的能力?

e.g, 超級數字力的教學目標

https://financemj.com/class

1.學習三大報表(兩天內教完)

2.公司與個人理財的實務應用(許多案例討論)

3.如何從財報數字預測公司未來營收

 

而以上目標緊扣學員的「學習動機(痛點)

1.看不懂財報,財報像天書

2.想要(需要)快速入手,學校課程緩不濟急

3.不曉得如何應用財報知識(盲目投資,付出學費)

 

 (對應以上目標與動機)環環相扣

教室、教具、教學法與上課細節/流程

 

從學員的問題與需求出發- 以學員為中心,而非老師為中心

老師/講師不要只顧講自己懂的東西,其實上課或開課之前,要先做客戶訪談,了解客戶需求與認知心態

 

同樣的內容與課程,學校老師要花6學分兩個學期才能講完(6*18=108小時,一般生學分費每小時約1000-2000元,費用約為一萬元;在職班學分費5000元,收費約3萬元)

而外面講師花兩天16小時就講完(收費五萬元)

 

(扣除時間與收費的不同)兩者的差異是?

學校老師是建構式教學,以老師為中心,把所有東西的來龍去脈與注意事項講得很清楚,學生通常沒有問題(每週上課學生忘了上週教的東西...) ;老師教/講得很多,學生學到的不多甚至很少(因為著重在素養與人格的養成,而非及戰力=學的東西多半不能直接派不上用場)

 

外面講師是目標式教學,以學員為中心,簡單扼要/即學即用/現學現賣,有明確的目標(學會使用XX工具表單、通過OO考試)要能經得住學生問問題,然而學員要等實用之後才發現很多東西老師沒有講、避重就輕或者不適用,自己要想辦法。老師講跟教的不多,但學生專注/以為自己學到的很多(一方面講師講的聚焦在一些工具手法運用的即戰力/學員容易有感,二方面學員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對課程案例或笑話與講師埋的梗?!)

高昂收費的原因其實源自學員自己的不用心、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與火燒屁股


學校的課程為什麼一定要16週或18(讓大家交朋友/打發時間+浪費學生生命與國家競爭力只為了成就維繫教育部的存在與官僚的權)

當學校教育的競爭對手是線上課程、補習班或(以上有用到才去上的)惡補班時,學校教育niche與定位應該為何?課程設計的目標該如何具體?

Hint: 面對多變的世界與局勢,預先學習與準備的效果不彰(學生現在知道只有醫學院與電機學院畢業才有出路,因此寧願高中畢業重考...剩的一樣是畢業後去重考,只不過是考公職);等到有用到在學,現學現用(馬上驗證)效果(滿意度)會好很多

只可惜:

1.現在業界沒有高中生的職缺

2.業界不重視員工的培訓,反而看重虛的學歷與證照,而非實的能耐與發展潛能

3.大多數人對於學習的認知與觀念就是學校填鴨考試+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之後就變成植物神木員工,人生從此沒有長進,只剩渴望加薪獎金升官+各種五光十色以為精采卻空虛的生活)

 

What If  用同樣的收費標準與兩天的時間來幫出事的公司工廠上課?

老闆與客戶的痛點

1.該做的都做了,也有聘請專業的人員(甚至還拿到國家獎項),為什麼還出事?

2.搞不清楚如何判別風險管理業務的水準(沒有風險管理的專業,如何要求幕僚?)

3.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著手(系統性問題、組織安全文化、主管領導、實務運作一堆兩難衝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改的太多,不如改天?)



教學目標

1.理解風險與黑天鵝(本體論、方法論、認識論)

2.黑天鵝的誕生與風險的動態變化(提高辨識風險的能耐與提高風險管理的水準

3.風險管理的水準與層次(醫病、醫人、醫國,在兩難衝突當中求解出路- 迭代/Trade- off/ Hedge)


配套的教學技巧

問答、個案討論與實作演練

拆開成四個半天的模組,以降低準備難度和吸收障礙

建議回診或搭配現場輔導訪視,追蹤以確認成效(包裝成售後服務或加值選購)

 

 

 

2-4 ADDIEDesign:課程設計

發想與資料收集

1.心智圖+便利貼把可能相關的idea記錄下來

2. Google benchmark 相關課程+filetype:ppt

3.查詢比對相關的書籍

 

上課流程安排

e.g., 「引言(錯誤示範)=>「基本觀念」=>「方法工具/表單」=>「實務練習」=>「評論回饋」

注意:

不要犯跟學校老師同樣的錯誤- 按部就班講太多觀念與理論,職業講師應該直球對決/直接切入重點- 從錯誤的個案開始(讓學員找碴與心有戚戚焉)

從這裡開始,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無所遁形:

是不是真的有經驗?還是只是比別人多看幾本書就來教這門課?

學員其實都知道(講者其實也是在一次次的問答歷練當中,不斷提升自己)

講者與老師有如導遊,帶學員與學生走馬看花/看重點,只不過同樣的行程走過很多遍,自然久病成良醫/識途老馬。

 

教學法規劃

是「要把課教完?」還是「把學生教會?」

前者可以用講述法、把稿子講完

後者要考量學生的注意力、吸收能力與實際練習+回饋

 

好講師不能怕花時間,而且最好只專注在一兩門課程上

 

好的老師同樣不能怕花時間(可惜被制度扭曲,時間與青春必須用於發表I的文章),而且最好每隔幾年教一門新的科目/不斷refresh 自己

欸,好的業界講師跟好的學校老師本質與niche大不相同!

 

 

2-5 ADDIEDevelopment:投影片發展

整合教學技術,善用三大類型的投影片

大字流

e.g.,

問答法:「請問QC有哪七大手法?」

小組討論法:「請問如何運用QC七大手法改善生產良率?」

演練法:「請小組依手邊資料,畫出直方圖?」

 

全圖像投影片

用來呈現證據或題目

e.g., 大家來找碴,好或壞的差別

 

半圖半文字的投影片

適合用於歸納整理,或者作為演練指示

e.g., 左邊放上照片,右邊解釋可能原因

 

 

投影片不是講義

一張投影片只能有一個重點,講到才出現

半圖半文的投影片,要講一段,才出現一段或讓重點條文變色=>方便學生保持注意力與吸收

 

講義要另外作,移除關鍵資訊與留白讓學員做筆記

以上苦勞都是為了吸引目光與注意力,讓學習更有成效

 

 

投影片不是教學的全部,只是輔助

老師不應該唸投影片!

要搭配教學技巧,讓投影片為你所用/而非喧賓奪主。

 

講師的用心展現在投影片與教學技巧上(窄而專精)

老師的用心反而展現在對於學術領域與學海羅盤上(廣而不精,掌握學術議題與發展脈絡)

 

 

憲哥福哥的網站

https://www.sfclass.tw/class

兩人的Blog 其實主要是學員感恩seafood 讚嘆seafood(廣告宣傳)

 

回頭想想,年薪千萬的專業講師,可謂某種程度的seafoodlucky survivor 名利雙收其實跟上一本書那位打著金剛經名號+賣鑽石當seafood的作者好像差別不大(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此)

或許學術苦勞的老師(窮爸爸)的人生意義,沒有那麼貧乏。

 

 

Part 3:課中執行

 

3 掌握開場技巧,讓課程更順暢

3-1上課該不該準時?

老師的角度

要提早到,以減少意外驚喜

 

教學的角度

學生大多姍姍來遲,約10-15分鐘才會來80%的人

等多數人到了再開始,效果會比較好(不易被打斷)

不要懲罰早到與準時的人,大家還沒到時,可以跟已經到的同學建立交情與培養信任。

 

 

3-2調整環境,立於不敗之地

把教學桌移開,避免擋住學員視線,造成干擾

把前面的分組桌往後移一點(避免太接近螢幕)

把冷氣調冷,讓大家輕鬆一點

校準教室的時鐘

把水杯從電腦桌上移開

測試電腦投影機

 

 

3-3為什麼不應該上課前就強制分組?

因為事前的強制分組會讓學員一開始就不開心、每個人的報到時間不同、交流不一定可以達成

之後等開場破冰之後再分組

 

 

3-4開場技巧一:自我介紹

學員的疑問

1.講師是誰?(算哪個蔥)

2.課程要教什麼?(如何折騰大家)

3.這些東西對我有用嗎?(只是為了滿足HR教育訓練的時數..)

 

講師開場五件事

1.自我介紹、建立信任,說明why me(為何是我來上這門課)

2.簡單破冰與互動:透過故事或請學員舉手

3.課程簡介:說明架構、時間與預期效益收穫

4.形成團隊:分組、選組長、建立團隊、說明遊戲規則

5.要求承諾:請大家共同遵守

 

自我介紹技巧

與其自我介紹「我是誰(學經歷)」,不如說明「我做過什麼」

說明自身經歷和學員或需求之間的聯結+進一步舉證why me(真的有本事教會各位與幫助大家)=贏得學員信任。

 

 

3-5開場技巧二與三:簡單破冰與課程簡介

簡單破冰

透過發問,請學員舉手回饋=>了解大家的需求與學經歷背景+產生初步互動

分享自身小故事或時事,拉近距離逐漸融冰。

 

課程簡介

抓住與引發注意力之後,趕快說明課程架構與時間規劃(讓大家知道什麼時候下課上廁所)

 

 

3-6開場技巧四:團隊動力與分組技術

職人講師的手法與心機

大多數的學員或學生,其實動機都不強烈、被動求知與參與

所以講師必須帶團康TAT

 

分組打散

讓本來在一起的狐群狗黨分開(以避免聊開了)

 

小組自我介紹

請每個人站起來對小組成員自我介紹30秒:名字/部門/星座/興趣

 

競賽機制與遊戲規則

提供獎品增強參與動力

 

 

3-7開場技巧四.一:別忘了「選組長」

失敗的方法(容易尷尬冷場)

自願

討論推選

老師指派(最高、最資深容易得罪人)

 

成功的團康選組長法

1.請大家伸出手指,指向組內最心儀的組長人選(不要指向別組)

2.麻煩組長站起來(真的難產,老師再指派)

3.儀式化:請各組組員離開座位,跟組長擊掌說加油(播放背景音樂)

4.說明組長任務:唯一的任務就是指派陷害你的組員上台

 

選組長是成功關鍵,可以用撲克牌、講義編號+講師在一旁搞笑搧風點火,讓場面變的歡樂(=學員徹底卸下心防)

e.g., 取隊名+小隊呼

 

笑聲、注意力與印象=課程滿意度

職業講師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必須懂得操作一些團康技巧(把苦澀知識包上糖衣)

 

有了組長(=幫手與助教),可以方便推動各組實作與討論

 

 

3-8開場技巧五:要求承諾

1.請大家配合組長

2.手機震動,出去外面講

3.需要大家配合演練與討論

可以嗎?(問三次)

 

而這只是開始,職業講師要在意與注意- 在課程進行的每個階段:

學生狀態好不好?

動機如何?

參與力如何?

在不同的階段該做些什麼安排,以幫助學員調整學習溫度?

e.g., 人數很多/時間很短的課程,難以分組

可以發問答卷,變相強迫學員參與與回饋。

開放同學用手機Google查詢搶答

 

 

分組的意外、背後的問題與分組意義目的

e.g.,

1.業者公司人資已經分好組+每組人數(e.g.,只有兩組、每組人數20人;理想是每組5人,分八組)

2.人資已經分好組,而且早到的學員已經入座坐在位置上,該不該把人請離開?

3.組員間的自我介紹要包含哪些資訊?為什麼?

4.小組要不要隊名或隊呼?為什麼?

5.獎品與獎勵,該給個人還是小組?為什麼?

6.組員要同質同部門,還是異質不同部門?

7.不同類型的課程,要不要分組(是否適合分組)?每組人數與規模?

8.如何避免搭便車與不參與的組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