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教學的技術(3/3)

教學的技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0862

 

還記得以前老闆說,搞EHS有兩條出路,一條是工程技術,另一條是管理

工程技術有很多規範e.g., ASTM, Semi, FM, NFPA….

其實管理也有很高技術的成分(至於是什麼他就沒說了)

經過這些年擔任幹部/帶人&待人,也去讀了管理學院取得MBA學位

慢慢搞清楚管理的技術成份不單是各種財會、生管、資管、人管或策略工具手法與理論;其實要用得出來,有很多細膩、不足為人道的魔鬼細節隱藏在其中(如同這本書談到的許多試誤後的技巧與技術)

 

外商CEO內傷的每一天

https://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557081845

 

承天縱老師管理者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只作管理工作跟不作管理工作都是錯誤

https://tuna.mba/p/201207

 

系列文章管理的附加價值在於降低不確定性與掌握時程

https://tuna.mba/p/201215

 

系列文章讓自己具備可信度與值得信賴

https://tuna.mba/p/201222

 

系列文章真實一瞬間

「可信度」是對個人承諾的達成度;不是單一時間點、單一事件,而是「時間軸的累積」,是「對所有事件的承諾」。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不論事情重不重要,都會被計入;因為,重不重要的決定權不在你手上,而是在於你接觸的對方。

https://tuna.mba/p/201228

 

系列文章透過別人的眼光角度來了解自己(避免自欺)

https://tuna.mba/p/210118

 

文章6

在職場上拼搏時,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外面的競爭對手,也不是內部的同事,而是「時間」和「自己」;所以瞭解自己、尤其從周遭的人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是很重要的。

https://tuna.mba/p/210125

 

系列文章無我-

當你扮演好越多人的「配角」時,成就就越大;而當你只顧著追求自我、扮演主角的時候,你所能服務的人數就變少了。所以,演好配角、成為別人人生中的貴人,反而更能幫你成就自我。

https://tuna.mba/p/210201

 

系列文章8

在生生世世的輪迴轉世中,自有其因果和緣份,才會再見面;即使是偶然擦肩而過,或是和你糾纏一生的人,都是你不該忽視的。

https://tuna.mba/p/210220

 

系列文章9

以週遭的人為鏡子來「瞭解自己」、做好別人故事裡的配角來「減少自我」、最後要做「自我反省」來改變自己;做好這三個步驟,不僅是管理者的基本功,也可以幫助每個人成就自我。

https://tuna.mba/p/210226

 

系列文章10 管理工作的PDCA

https://tuna.mba/p/210414

 


Part 4:課後修練

8 如何評量、檢討與進化教學?

8-1 ADDIEEvaluation & Evolution:評量與進化

自我評估教學成果(Evaluation)之後,要持續改進與進化(Evolution)


 

學習評量- 考試做不到的事

僵固的錯誤觀念:「評量」=「考試」

 

其實考試與評量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員學習

何不透過實際演練與推演來幫助學員學習?

讓學員從不會到會,從懂到不懂

 

回過頭反思教學的重點與內容安排

e.g.,  教學目標是教會同學「上台簡報」

那麼教一大堆投影片如何配色/排版或字體字型,其實意義不大

 

 

8-2 ADDIEEvaluation:教師評量

學校對於老師的評量- 裝模作樣,爛老師通常不會怎麼樣

企業對於講師的標準,1-5,平均4.5才算及格=與市場淘汰機制結合

 

相對的有料過硬但不削團康技巧的講者會被淘汰

 

質化與量化並重,請學員提供心得、意見或建議。

 

 

8-3 ADDIEEvolution:教學進化

其實就是上課後的自我檢討-After Action Review

AAR給自己看的坦承檢討

記錄下自己的狀況與問題

看見自己真實的表現

 

不要找藉口自我安慰給台階下

e.g., 學員不配合、不是我擅長的題目、這個主題不好教

 

 

 

9 認識三大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9-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巴夫洛夫的狗

為什麼沉悶的工程師會為了簡單的獎勵而舉手搶答?

為什麼遊戲化教學有效?背後原理是?

為什麼要濃縮重點?把重點整理成易記的口訣?

為什麼要形成小組機制,讓大家參與討論?

為什麼老師講了還不夠,還要學生動手參與實作?

 

行為主義理論

刺激與反應連結

透過刺激與反應來形塑學員的學習

多次練習與獎勵才能提升學習效果

 

 

9-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應用

1.提供更精采的教學

故事、實例或趣聞,持續刺激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分段教學,反覆練習

系統化的拆解內容,過程中練習與複習,結束前在總結溫習。

 

3.導入遊戲化機制

=即時獎勵、強化表現

 

錯誤的刺激反而是考試與懲罰

 

 

9-3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從頓悟到訊息處理

為什麼課程需要一個好的開場?

為什麼講師要花心思創造好記憶的辭彙?或者把課程內容結構化與模組化?

為什麼每堂課開始之前要回顧之前談過的內容?課程結束前,還要重述這堂課的目的與重要性?

 

認知學習理論發展

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

在已有或既有的知識基礎上,增添新的知識

 

 

9-4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應用

教學開始

1.用方法刺激與掌握學生注意力

2.告知學習目標與讓學生知道如何期望

3.回溯:激發學生回想先前的學習或經驗

 

教學過程

4.用最有效(最不會讓人分心)的方式呈現課程

5.提供教學指導,幫助學生記憶、了解與應用

6.誘發表現/幫助內化:請學生展演、說明細節或如何跨領域應用

 

教學結束

7.提供回饋:讓學生知道做得好的地方、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8.評估成效:除了評估學生學習狀況外,確認教學是否達到先前的目標與期待。

9.強化保留與轉移:讓學到的知識可以更長久、牢靠與應用的實際的工作或生活上。

 

認知學習理論在實務上的應用

1.豐富的案例與實務,不要只是空講道理或理論,要提供案例與實務作為理論的基礎

2.將課程切割分斷,降低認知負荷與提高吸收效率

3.把重點編成口訣,或容易操作的流程與SOP

4.用問答或小組討論法

請學員回顧,就該主題過去經驗- 碰到哪些問題

5.良好的開場: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強化學習目標

6.每堂課回顧之前的重點,結束時重述這堂課的學習重點。

 

 

9-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參與、體驗、思考

旅遊的經驗就是一種建構(而非認知或刺激)

知識與經驗,不是客觀獨立存在,而是透過當事人的主動參與、體驗、思考建構而來。

 

杜威:知識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

知識不是條理分明的文字或者是數學公式

知識與問題產生的環境脈絡相關

 

 

9-6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應用

以個案或問題為基礎的討論

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難題,雞同鴨講把老師講的邏輯或觀點運用到自己的問題解

決上

 

觀察、體驗、作業與簡報

精心設計課前、課間或課外作業

或者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讓學員觀看一段影片,然後發表心得感想或批判建議

 

小組式的交流互動

看見別人不同的建構方式,就是一種學習

 

從教學者變成支持者

 

 

9-7學習理論黃金三角

三種學習理論,不是哪一個比較好,也不是那一個階段比較適用,而是三者交互連結與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輪流出現。

e.g.,

講述方法ABCDE=>行為

ABCDE透過一套口訣串聯=>認知

讓學員用自己的題目演練=>建構

 

也可以先講天龍八部或降龍十八掌=>認知

再一一講解各招式+小應用案例=>認知

用個案或報表讓學員應用與分析=>建構

 

先看一段影片,什麼都不講/不先提示,讓學員分享觀察心得與意見=>建構

在一一套用理論與對應影片中的重點=>行為

最後進行總結與歸納=>認知

 

欸,身為一個斜槓業餘的講師,面對不識貨、不知道該如何自我期許的學員

其實要有更高的自我期許與驗收標準:

知道教學的目標(要比放牛吃草更高一些)

知道學員的心態(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

運用教學技巧與妥善規劃課程,縮小以上兩者的鴻溝

有意識地不斷PDSA與提升自我的教學技巧跟成效

 

 

 

10 邁向職業講師之路

好老師透過教學觀摩更上一層樓,也上網去benchmark別人怎麼教這門課

融合兼顧各家之長,成就一家之言

 

10-1大師實戰篇:從創意到創新

周碩倫 創新小學堂

http://www.szu-pangyang.com/2015/03/blog-post_34.html

http://pohansharing.blogspot.com/2016/01/blog-post_19.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ghz-WPC950

向美國史丹佛大學D School + 迪士尼學院學創意發想,回過頭來賣大陸+台灣

台灣的理論比不上美國、實戰經歷比不上大陸(學員覺得沒幫助,馬上走人離開)

要接地氣(實務經驗)與有乾貨(理論智慧)=>挑自己有經驗的產業(互聯網)+只教創新+只對中關村

 

課程架構區分

宗師(高層CEO)=>掌門(部門主管)=>高手(夥伴)

課前訪談(了解需求)=>設法滿足此一需求(讓他做到做不到的事情)=>用對方的語言讓他聽得懂

美式的教學:老師講1/3=>行為,學員體會(homework)或課堂Q&A=>1/3,演練發表與回饋1/3(大陸認為水分太多)

針對大陸須要調整=>理論與案例=>2/3,體會與發表1/3(大陸學生好學,會後會再請老師吃飯,目的是問問題)

台灣學創新,主要是針對流程改善;大陸學創新,目的是掌握機會財(產業環境變動大)

大陸的學生覺得沒料,起身就走不浪費彼此時間(覺得創新就是要做得出來),台灣學生即便聽不懂還是賴著度走,滑手機把時間混過去(覺得最好最不到才較高明)

 

自己教創新這門課,要把這門課教得有靈魂,自己的靈魂與生活要融入這門課

 

 

10-2大師實戰篇:超級數字力

林明璋 超級數字力

https://financemj.com/class

https://financemj.com/10090

https://afu.tw/1353

 

 

10-3大師實戰篇:故事王

許榮宏 故事王

https://wowmars.com.tw/

https://afu.tw/946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7-114604

 

10-4大師實戰篇:發揮影響力

憲哥行雲流水的自我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8KWr0avO-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Ad4QXJQqY

https://blog.104.com.tw/to-the-point-in-the-beginning/

 

技巧可以學習,熱情、天賦與影響力無法複製

 

 

10-5我的教學修練之路

專科三年級教電腦程式

專科四年級從台下學生變成助教

之後當工地主任、保險業務員

保險業務員淘汰率很高,有系統化的教育訓練程序,接觸學習到:分組機制、小組討論、演練操作、互動技巧的掌握、現場的安排、教學環境的控制=>成為內部講師

之後報考EMBA

賴志松老師

https://ib.ntcu.edu.tw/front/teacher1/member.php?ID=bnRjdV9pYiZ0ZWFjaGVyMQ==&PID=7

 

劉興郁老師(業界顧問)

http://www.ecan.net.tw/demo/smd/profile_2_4.php

 

家中上級慧眼識講師

 

2006-7 EMBA畢業,跟朋友成立管理顧問公司,也在學校當兼任講師練習「教學的技術」

把期末考改成個案競賽- 兩個小時內自由活動,之後回到教室做一個七分鐘的簡報,成敗論英雄

 

職業的第一場演講是「向西點軍校學管理」- 公司內部員工月會

結果花了數十個鐘頭準備,用講述法講了兩小時,沒有互動問答,大失敗

邊學邊做、邊用邊改

 

 

10-7找到有靈魂的課程,才能教出課程的靈魂

想當講師

哪一個課程會是你的核心課程?這真的是你有投入靈魂的課程?

有過相關的經歷與血淚教訓?你掌握了最前沿的知識?

而不是拿幾本書或幾門線上課程依樣畫葫蘆

 

先具備該課程的核心知識與第一手經驗(=本事本領),再學教學技巧

=回答這門課的疑難雜症有100%的信心,能夠說服發問者(往往是識貨者)

 

 

擔任過高管就適合轉型為講師?

擔任高官的優勢

1.經驗豐富、資歷完整(一開始容易取信他人)

2.有帶過人,比較教得動學生與震得住場面(台風穩健)

 

劣勢

1.角色轉換不易(=要放下身段,沒有職權,底下學員不見得買單)

2.會做不見得會教,會教不見得教得會

當主管通常口條很好,所以往往以為只靠講述法就可以

指導部屬,通常部屬也會比較積極揣摩上意

學員通常聽力不好/沒有耐心

3.活在大公司資源的庇蔭下而不自知

失去了大公司的品牌,只能靠自己建立口碑

呵呵,想起某些離開台積的還離不開台積的招牌

 

 

轉換角色永遠都不簡單

需要一段時間轉型與醞釀

數字力大神MJ,原本是大公司的銷售主管,轉型成為講師也摸索了很久

憲哥等人大概都從兼課開始,教過很多鐘點費很低的課程,只希望多累積經驗;也嘗試過校園演講、公開講座等不同形式。

 

 

10-8邁向專業講師之前,需要思考的五個問題

光環背後的代價

 

1.你能堅持多久?

你知道你自己很行,但是別人不知道、別的單位不知道、別的公司不知道=>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下一個客戶在哪裡。(作者持續了三年)

講師有兩種:一種餓死一種累死

 

2.你想要如何開始?

如何行銷你自己跟你的課程

作者打過電話cold call,發過e-mail,找過行銷公司,寫了部落格、下過網路廣告,自行開班招生,也找其他顧問公司毛遂自薦…..要試過才知道

 

3.hold得住場面?

能不能在五分鐘內hold住場面讓人對你有信心,改變懷疑的眼光。

 

4.你的體力能否負荷?

偶而講講,是一種成就與樂趣,但是每天講/連續講就需要足以支撐的體力

職業講師聚在一起聊的是:誰在講台上站到受傷?誰生病又連續上台三天?

 

5.是否有足夠的教學熱情?

同樣的課程講數十次、面對永遠臭臉的學員

 

變成一個更好的老師、教出更優秀的學生與活出更好的自己

 

真是專業講師大解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而敢這麼不藏私的公開祕訣,其實就是短時間難以複製- 教學嘗試錯誤的經驗與時間;想起商業策略分析常用的四宮格矩陣

 

依據受眾人數與議題專業程度

大眾與低專業需求:讀書會、時事評論=>名嘴與網紅/記者的niche(重點在於熱度與時事,kiss and tell)

群眾與中專業需求:創意、當講師、看財報、保險與QC7大手法=>可以有專業講師的niche

小眾與高專業的需求:專門社團群組、專業書籍或期刊文章=>學校訓練研究生或公司行號包班(找大學教授或專門講師);修行在個人的成分居高

 

試圖把專業知識推銷群眾=邏輯思維/得到、內部讀書會(其實這些人不見得能吸收,但是就是感覺良好)

試圖把特定專業知識特定無知群眾=教育詐欺

 

教與學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而學的關鍵其實是問=>學生對於這個議題的學習動機與好奇心。能夠當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好學生,自然能夠引發別人的學習興趣與知道學習障礙所在。

 

能夠教的知識,有其門檻:越專業的知識(=大家越搞不懂/越少人搞懂),門檻越高

e.g., 教風險管理必須有統計的基本觀念,順便講人腦的認知偏誤與及群體的sense making(否則只會是空話)

學習量子力學必須懂數理統計與相關方程式(只能透過那抽象的方程式來理解無法直接理解的現象)

 

門檻越高,行為主義的教學效果越差,越只能依靠認知與建構的方式來讓學生意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