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相關研討的重點彙整
https://www.slideshare.net/eshwayne/esg-summary-202111/secret/1fISoQlYvYZID2
心得如下
永續有三個面向- 社會、經濟與環境,其實不等同於金管會公司治理3.0所謂的永續ESG(Environment, Social, Govermance )
金管會或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的ESG本質是公司評鑑,而評鑑的結果連結到各公司借貸費率(以往的CSR可謂是針對企業種種窮得只剩KPI與EPS的漂白;現在進化版的ESG算是為了課稅與推行無中生有的ESG ETF與碳權交易市場)
從經濟學供需價量或者是各種技術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如何解決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所謂淨零這回事,有的是碳排價格隨著環境汙染程度而調整(2030/2050碳中和是虛假議題,碳稅與金融制度的扭曲才是實在議題)
=>全球各國政府(Macro-Perspetive)要承擔氣候變遷風險,碳稅必須專款專用,用於提昇社會的韌性與應急準備
=>從事業單位的角度(Micro-Perspetive),必須進行情境推估與敏感性分析,看看碳稅/碳關稅在不同水準時的財報數字變化,及早預作準備(而非硬拼節能減碳/循環經濟或是一窩瘋搶購綠電)
碳稅或碳交易價格,理論上應該會趨近於各種碳封存技術的邊際成本,亦或會是反映出對於綠電供需間的價量關係;實際上,各國普遍補貼工業用電,因此工業用電費率價格>綠電價格>>碳封存技術的邊際成本
所謂碳策略與綠色韌性,其實不過只是反應能源費用支出佔公司產品成本結構的比例
碳中和除了使用100%的綠電(再生能源或生質燃料)外,範疇一與三部份的額度其實需要依靠碳封存技術,只不過喊得震天價響的碳中和,其實背後有著不同計算基準(分母與scheme)
講技術白話就是
- 很可能只考慮範疇二,電力的部份(=買買綠電來漂綠、碳權來交差)
- 所謂的碳排不見得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等七大溫室氣體(只針對CO2就好)
- 範疇一不見得包含固定燃燒源、製程排放源、移動燃燒源、逸散排放源等四大類+範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
懂技術的人跟搞政策與金融稅制的人彼此其實是雞同鴨講與一個永續各自表述
(有幸幫資本家Survey ESG導入輔導,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管理顧問機構說ESG是剛性需求,相關人才是稀缺資源....What Can I Say? 敝人是稀缺資源無誤XD)
從社會人口統計變數或生活型態來看(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其實少子化+所謂的元宇宙概念正是減碳解方之一(地球生態、政治經濟都是複雜系統,擁有自我修復與校正的機制)
這場世紀綠色鬧劇與騙局的結局會是如何,讓我們保持身心輕鬆、準備好板凳、鹹酥雞與啤酒在人群中敲碗觀望劇情發展
https://mlkj24.pixnet.net/blog/post/33515956
摘錄:
要對付氣候變遷,要做的應該是碳排定價、研發補貼,以及嚴格審查公共預算來達成;而不是透過航班配給、提倡綠能國家冠軍或打央行主意而扭曲金融市場來達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