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工廠參觀感想4

 (身為工廠參觀控)以供應商稽核之名,行交流與訪談的行程


按著各項ISO條文或RBA規範條文來相互折騰與傷害,不如請對方分享管審與安委會簡報,更能讓人一窺運作的虛實與組織運作脈絡差異

真的有用心做的,通常很樂意分享管審與安委會簡報,討厭逐條咬文嚼字挑毛病為開缺失而開缺失的那種,可惜很多時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難得身分是業主,就用我的方式與風格來稽核吧(重點不是找問題開缺失,而是讓自己學習與成長)


以下是心得摘要


1.每年環境管審,和總部review相關能資源耗用狀況(隨著產能增加,各項指標當然是超標滿江紅=>還好沒去扭曲績效指標)

2走道.貼了總部2050 Net Zero(2030 降低30%)的宣導海報,詢問主管具體對策,狀態顯示為看著辦

3.因為廢水中有害成分濃度過高(被罰),所以每天水樣送測(看到那個品質管制圖就五體投地了)+請了清大交大的老師來輔導(老師應該也超愛這種數據很全的業主吧!)

4.職安的部分餐廳除了有跑馬燈(政令宣導)外,1000-1015還會打鐘廣播各相關宣導事項

5.上下梯手扶扶手與告示是基本款,額外的是每階階梯還有數字與顏色標示+總經理定期站崗(看看是否有人膽敢不扶扶手,想想台灣裝逼的高階主管…)

6.這日商沒有導入45001或走火入魔的危害辨識風險評估,有的是:事前的4RKY危險預知、作業當下的指呼確認+事後的提案改善與教育訓練(這讓我想通了為何台灣的進廠危害告知+作業觀察會那麼不接地氣!)

7.日本法規沒有規定需要設置專職專責的職安衛人員,有的是各部門的種子人員(品管圈活動擴散的概念),也是抓重點從高風險的部門做起(種子人員從總部派來,不能信任會自作聰明亂搞的台灣人)

8.安全管理review的重點如同葉問泳春的「攤膀伏」三板斧,只有三招:

  • 對策(相當於所謂的目標方案+持續改善)
  • 人才(不斷的教育訓練、標準化SOP+各種標示宣導)
  • 文化(相同規定或事故宣導至少四次以上+主管以身作則巡檢+站崗確認+line manager accountability)



從以上幾點看來,可知敝人相當肯定這家公司的管理與EHS伙伴的用心和分享
直到離開以後reference check 環保署與勞動部的裁罰紀錄,發現案情不單純


看了一些公司工廠的體會

  1.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戲法人人會,巧妙各不同;可惜一知半解與嘴砲的多,真有本事落實接地降肉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少(通常很低調,從這家小廠學到的東西比去聽杜邦講PSM更多)
  2. 武當峨嵋或少林各有其底層脈絡,不同派別的人想要學人家的工夫,欲練神功必先淨身自宮(放棄既有觀念與成見)
  3. 很多公司的管理其實是那種畫虎不成反類犬+西施效顰+淮橘為枳的狀況,沒有堅定信念與方向感的下場就是邯鄲學步(可惜讓人失去方向感的亂源就是一些需要亮點績效與一拍即合的官員和學者專家)
  4. 圈子內有好多ISO條文或規範標準控,什麼問題都是可以套ISO條文或者引用法規甚是各種規範批判應OO或XX;實務或實然上,有就是有,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得到拿得出來的講話,只會唬爛騙騙外行專家委員的躺下(早晚會出包)
  5. 受害最深最沒有方向感的反而是EHS的打工仔,要不隨著荒謬的法規打轉或被(對法規有各種一己獨到見解的)稽核人員被牽著鼻子走,乃至於聽到人家講AA好,就跟著覺得AA好棒,聽到人講BB好,就跟著老闆說來推BB,之後又說CC跟DD,沒完沒了,看似忙碌卻一是無成;要不就是已經心死躺平放棄掙扎(只是份工作,反正薪水有進來就好)
  6. 工程師、課長、經理與處長的分工:工程師要能夠老老實實地做苦工,不要偷雞摸狗,拿得出專業與具體成果;課長(mentor/supervisor)要輔導+稽核確認底下工程師的工作品質;經副理(manager)要站在整個廠的角度,掌控各項業務進度狀況+負責各項專案/善於溝通協調;處長要有director的樣子,具備方向感+要得到資源與塑造文化。
  7. 和品保的夥伴討論交流了:為什麼台灣(的管理體系)如此神奇(淮橘為枳與邯鄲學步)? 猜測相關脈絡如下:
    • 被殖民與威權統治的歷史(裝模作業與順應生存下來比起堅持理念重要)
    • 淺碟的國內是廠與代工的產業生態:只能滿足客戶的要求,自己國內沒有市場規模,能夠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規範
    • 客戶與內部人員都是來來去去,所以遷就(牆頭草+短線導向)各利害關係人的要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