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六輕大戲觀察(107/11更新補充)

牽扯出很多利害關係與權責界面的灰色地帶,更讓人看見不同利害關係人背後的企圖和政治操弄。
應該將此一事件寫成教案,幫助有治投入環安事業的學生與企業經營階層認清:工安事故不只是工安事故,事情沒有那麼單純...

Disclaimer:以下評論僅為個人的不專業揣測與偏激批判,新聞依日期由舊到新排序,請讀者注意 



六輕有54個廠(資料來源:台塑六輕簡介),這樣一個工業區一年內發生連續六次火災的機率為何?

台灣一年大約有2000-3000次火災事故,其中約15%是工廠火災(資料來源:消防署火災統計資料)假設是300次好了
全國約有16000-17000家工廠(假設所有工廠的火災發生機率都相同,但理論上高風險的石化廠,火災機率應該更高)
所以每家工廠,平均年會發生一次火警的機率=300/15000=0.02
因此六輕這個包含54個廠區的工業區,平均一年的火警期望值是0.02*54=1次(較不嚴謹的算法)
而這54個廠,在一年內0.02的火災或然率下,有六個廠同時發生火災的或然率為
P(x=6|n=54, p=0.02)==>白話翻譯=>每一個廠每年發生火災的機率為0.02,總共54個廠,任挑6個廠在同一年發生火災...
而用Excel計算出來的結果為0.000627  或然率只有千分之零點六
所以 說台塑六輕沒有問題、純粹是意外的機率只有千分之0.6
換言之,指責六輕工安出了問題的說法,有99.94%的把握(誤判機率之只有千分之0.6)?
備註:
在每個廠,每年發生火災的機率都是0.02的前提假設下
包含54個廠的工業區,一年發生一次火災的期望值是0.37=37%
包含54個廠的工業區,一年發生兩次火災的期望值是0.20=20%
包含54個廠的工業區,一年發生三次火警的期望值是0.0708=7.1%
包含54個廠的工業區,一年發生四次火警的期望值是0.0184=1.8%
包含54個廠的工業區,一年發生五次火警的期望值是0.0037=0.4%



8/1的新聞

輕忽海邊腐蝕?管線埋設於地表?
http://news.pchome.com.tw/finance/cna/20110801/index-13121744251721218003.html
工業局這邊是化工組的人馬出動(而非永續組)

中油團隊下午赴六輕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責任照顧制度吧! (同產業間相互交流技術,而非大廠扶植小廠=>大小廠之間彼此特性差太多);
而實務上的隱憂在於:中油的五人小組是否兼負間諜刺探敵情的任務角色,還有台塑會真心誠意來接待競爭對手的工安人員嗎?(只學到一些表面皮毛、而非其精隨)

政府要求全面停工
依法無據,但事情演變成這樣子,也要讓主管機關有台階下吧。
後續值得觀察的重點
1.      哪一個機構夠資格、可以來擔任所謂的公正第三者(決定六輕是否能復工)
2.      如果是全面性的鏽蝕,或許六輕需要的不是全面的停工檢查,而是各廠輪流phase out再蓋新廠銜接(產能)=>這個部份的衝擊更大( 工廠原本預估的壽命遠低於預期,這財務折舊攤提肯定數字更難看;算盤打得很精的王家人會願意做這種事嗎)


六輕最大問題在管理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6498540.shtml
所謂的"管理"問題,其實跟選舉口號一般,不過是個空洞的詞語;而這種空洞的詞語是無助於改善工安問題。

想到台塑的董事長與總經理都已經引咎辭職下臺了,來回顧一下集團這邊相關的環安主管到底做了什麼、或提出何種因應對策  (揣測其心態和感受):

六輕維修 擬找星國團隊幫忙
欸,感覺有點病急亂投醫、自亂陣腳、迷信新加坡的月亮比較圓
另外王瑞華是集團總管理處負責工安的頭,不知道她有沒有甲級勞安業務主管的資格? (這是個沒牌的環安主管?!)

王瑞華︰反覆檢驗、 甚至公審台塑,公平嗎?
印象中,前兩天看電視新聞,她們家的吳清萍處長,好像也說了類似的話:「不到1%的缺失,抹煞環安人員99%的努力」….欸,環安也是只看結果不問過程的成敗論英雄,這時候的這種發言,只會讓大眾覺得沒有謙卑地自我檢討反省…(狡辯….)
不知道是否 是總管理處搶、create自己的績效,導致生產單位做一些沒有附加價值的paper work,更讓第一線的環安人員疲於奔命、注意力失焦?


與天地爭 失算了
http://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2&docid=101612855
有趣的是這段報導內容
為了改善六輕工安,王文淵五月底聘消防署前署長黃季敏,接任總管理處副總經理兼任麥寮廠區總廠長。諷刺的是,黃季敏廿九日才召集麥寮安全管理人員「精神訓話」,卅日凌晨又發生大火,讓台塑高層無言以對。
 不知該公司的高層是否認為=>對工安人員訓話就可以讓意外事故不要發生....

-----------------------------8/2更新-----------------------------------
將託西門子布管線
所以德國西門子及加拿大Dyadem這兩家公司,就會是作為評鑑停工廠區能否復工的國際第三方機構?
裁判兼球員?

交流非指導
網路上有八卦爆料說:
台塑根本不歡迎中油的工安人員來指導、甚至多處刁難(這點在實務上說來,很合理,因為兩家本來就是競爭對手);而中油去台塑交流則是經濟部下的指導棋

連環燒和成本省過頭有關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0224.shtml
管理學界也跳出來講話了

拼裝蓋六輕焚毀了神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0809.shtml
事後諸葛與被放大檢驗?

多國團隊進駐協助體檢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0824.shtml
感覺還是從工程技術面著手,忽略了管理層面....會是治標不治本的等十年以後再爆發嗎?

想縮小停工廠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0806.shtml
不知相關專業的判斷為何,但此時被媒體報導出來,肯定會被打槍吧!

六輕條款 工安罰款增加200倍
這對業界的環安是利多亦或利空?
另外有火災應該會想先通報消防隊吧(而非勞委會吧) 
另外立委說行政院要成立CSB(化工業安全委員會)=>個人感覺是疊床架屋、各部會分工不合作的後遺症

經濟部大會診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0794.shtml
這則新聞也有濃厚的政治味

-----------------------8/3更新-----------------------------------

改換抗鹽鈦合金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2576.shtml
這會不會太高規格?連電子業的毒氣管路都沒用到鈦合金說(當然或許狀況/條件不同,無法類比).
另外各說各話還是搞不清楚,台塑是否有偷工減料的嫌疑
版上如果有化工業或材料方面的專家,尚請分享專業看法!

每年保費將近七億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6502591.shtml
想到去年還虧公司的產險公司窗口人員:
冤有頭債有主,六輕的損失請找台塑要
另外今天新聞明顯變少了,不知是"回歸專業"還是"公關"發揮影響力.....
-----------------------8/4更新-----------------------------------

從經營之神到經營失神
有談到一些敝人也很好奇的人事佈局背後內幕、組織文化因素

工安改善小組成軍
中央對地方....下駟對上駟
這種跨部會的整合,對於政府而言,可說是官僚機構的罩門

管系材質都是上選
當然這位受訪的主管算是內部利害關係人
其看法/發言可能有其偏見或意圖

古人說:兼聽則明。
一則去年的對應報導
六輕失火真相


--------------------------------8/10更新------------------------
一天工作22小時 管理心態太可惡
今週刊算是最重視此一事件的媒體,不知背後是否也有些考量...

勞委會/勞動檢查業務/勞工安衛生促進會成果分享
吳清萍/事故經驗分享


--------------------------------8/13更新--------------------------
收十億回饋金,縣府挨轟
地方鄉鎮對於縣政府的逆襲?....
而縣府主事者本身看待此一事件的心態或許本來就流於政治算計

媒體投書五大管理缺失
蘇治芬今天投書媒體「六輕不安 勞委會心安?」,文中歸納出台塑集團六輕工安有5大管理缺失,分別是「節省成本,使用便宜之油料及材料」、「大幅縮減現場人力」、「工安及異常發生時,未詳查原因即懲處」、「只講效益,重表面」、「工會組織不健全」。這個投書,背後的企圖或許是為了轉移那十億回饋金的焦點吧,不過好歹講的比上次主委的"最大問題在於管理" 來得具體一些


--------------------------------8/30更新--------------------------
王家人應該全退出經營

辭職為重塑台塑工安文化

重點應該是企業文化,而非工安文化!=>畫錯重點/搞錯優先順序,可惜
台灣的企業只會賺錢,沒有文化與靈魂...
富過三代,才懂吃穿
這位王先生,看到了更高層次的組織靈魂,可以給他個讚。

PS:可以在觀察所謂的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是玩真的,亦或只是說說而以...
(個人目前猜測,後者可能性較高)
--------------------------------9/7更新--------------------------
  第八次火災
六輕又失火 鄉親傷心

經濟部:不列重大事故
兩造對比起來才是劇情張力所在

--------------------------------9/14更新--------------------------
利潤優先改為工安優先

要人也要神

拚績效?拚工安? 陳寶郎大挑戰

王文堯:台塑管理鬆懈了
(個人對這則新聞的解讀是:這位二房的子弟放話想卡位...) 
評論:
  • 深層的Root Couse=>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轉變:從利潤/成本導向到價值/安全導向
  • 間接原因=>內部的接班與領導管理=>七人小組=多頭馬車+家族成員如何將權利移交專業經理人+企業再造(擺脫企業生命週期老化宿命與組織龐大的恐龍病)
  • 直接原因=>海邊惡劣環境+(便宜)管路材質不耐腐蝕+人力與成本精簡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企業再造、文化和價值觀的轉變,不是一兩年而是一二十年的長期抗戰;經由一年的全面設備管路檢朽+移植中油的高階經理人,就能逆轉這個集團企業的頹勢嗎?
  • 工程科學+組織管理的理性力量,再次不敵鬼神、迷信和民間信仰....不過請出土地公來,也可以視為一種"救災"手法(對內能夠安定軍心、對外則順應當地民情; 如同急診室護士安撫病人情緒)
--------------------------------9/16更新--------------------------
強勢領導、治理危機補越大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53&f_SUB_ID=1118&f_ART_ID=342329
王文潮口口聲聲說,王家人要退隱,把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但台塑集團卻在八月二十六日正式公告,以前原油、煤炭採購都由台塑化負責,以後基於成本和效率考量,改歸由集團總管理處統一採購。換句話說,就是一年兩百億美元的油、炭採購權又回到總裁王文淵手中,非王家人,手是摸不到重大採購業務的。

決策小組納陳寶郎林信義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593176.shtml
陳寶郎雖然成為九人小組成員,他強調在台塑化他只負責工安,其餘工作仍交由代總經理蘇啟邑負責。
對於工安問題,陳寶郎表示,已看過一箱箱的台塑六輕的工安事故相關資料,很清楚其中原因,可歸納出四大主因,包括管線設備鏽蝕嚴重、人為疏失、設計及管理制度無法落實。

--------------------------------9/20更新--------------------------
新董座視察六輕工安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00649.shtml

台塑內部人員私下透露,陳寶郎與六輕總廠長黃季敏作風完全不同,陳寶郎剛就任就南下廠區long stay,與基層人員面談,進場區只穿襯衫,展現親民。
也或許這一個是外人,另一個是國王的人馬?!
加分!
--------------------------------10/4更新--------------------------
經部:做好工安是企業本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29759.shtml


台化總經理洪福源抱怨政府「限制廠商生產」,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昨天回應,經濟部並沒有限制國內業者的乙烯產量,做好工安是企業本分。
連錦漳解釋,台塑的停工檢查計畫,事前工業局有三令五申的提醒台塑「應該兼顧國內乙烯的供應量」,因為希望廠商能夠自己控制生產狀況,所以經濟部讓台塑自己排定停工期程、再送經濟部審查,讓停工的順序不致影響原料供應的穩定,台塑自己本來就應該注意供應量的問題,不可以什麼事都推給政府
這則很短的新聞,讓人看到台塑挾上游產能與塑化產業鏈要脅政府,這家公司讓人搖頭與唾棄...


--------------------------------10/14更新--------------------------
六輕員工墜樓身亡
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6651158.shtml
「他不該出現在那裡」台塑石化公司副經理陳明亮表示,張倍逢月前被調到台塑化煉油二廠進行公共管線監工,昨天倒臥在煉油二廠氫氣十三米高的設備平台,張的手機和安全帽卻放在廿五米高處。

六輕員工私下指死者未達公司的工安要求,工作壓力太大。陳明亮說,事發前張曾傳出簡訊,初步研判並非工安事故,推測張是自廿五米高度的工作平台掉落。
張父表示,兒子工作認真,凡事按部就班,「下星期就要結婚,怎會想不開?」張父說,兒子前晚曾發簡訊,內容寫到曾與廠區主管吵架,昨天早上兒子致電主管,兩人似乎也有不愉快
這該算是自殺,或者這家公司的官僚體制殺人?


就怕中油缺創新執行力/不怕陳寶郎投奔台塑石化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412&f_ART_ID=347698
朱少華其實擔心的,是中油身為國營事業,受到許多牽制,包括「配合政策」、「避免犯錯」等非企業經營型態,使得中油員工缺乏勇於創新、發揮行動力的精神,這與台塑的完全企業化,本身就是「不公平競爭」;至於中油的管理與訓練,從基層出身的朱少華倒是「老神在在」,他認為,台塑過去祇是一味講求效率,看報表、看數字在管理工廠的企業文化,一時之間想要扭轉,恐怕也不容易。
朱少華舉了一個實例說,中油對於煉油廠、輕油裂解廠的工安十分重視,廠房每個角落都配置消安人員,二十四小時三班控管,當有小狀況發生時可以立即現場緊急處置,不致釀成重大災害;但是,台塑石化為了講求效率,現場工安人員少得可憐,遇到事故自顧不暇,祇能以通訊方式往上報告,結果小災釀成大火,等消防車來時已經來不及了。朱少華說,從這個小小事例,就可以看出台塑與中油的不同文化。
欸,高層的政治語言...
這一對台灣的寶,烏龜笑鱉沒尾,眼裏都只看到競爭對手,沒有注意到世界的產業態勢正在逐步轉變。


--------------------------------10/25更新--------------------------
陳寶郎改革 工安重於賺錢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673111.shtml
陳寶郎表示,六輕主要問題在於管線太多並疊在一起,最多甚至疊了五層。
管線緊靠處會積存雨水、砂塵與鹽分,很容易導致管線生鏽、腐蝕,六輕最近一年多來發生七次重大工安,有五次是管線問題。
六輕去年總體檢時也發現這個問題,所以決定將不用的管線切掉了154條,另外也汰舊換新148條,這樣就解決管線太密集問題。
另外,六輕工安問題也與台塑企業管理制度有關。陳寶郎說,台塑企業經營講究績效,總管理處發包中心的績效來自於壓低發包價格,例如100元的發包案,若能以90元發包就有10元的績效;如果能以80元發包,績效更好,所以發包價格會一直往下殺。
但是工程或採購的發包價格太低,品質就無法兼顧,很容易就發生工安事故。
陳寶郎特別找上發包中心,告誡相關主管「不要因小失大」觀念,現在省這些小錢,如果以後發生工安事故,損失可能會比現在多花四、五十倍。
陳寶郎並向發包中心主管表示:「如果不敢發包,我來簽字,我負責」。就這樣子,陳寶郎簽了10多個發包案子,連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也表示支持。

曹明接台塑化總座 快了
根據了解,台塑企業行政中心日前已經宴請中油前副總經理曹明,與會人員包括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前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以及台塑企業總管理處副總經理王瑞瑜等七人,大家一致地邀請曹明到台塑化當總經理。
陳寶朗日前已陪同曹明到麥寮六輕考察,曹明昨天強調,台塑麥寮六輕的問題不大,並沒有他想像中來得嚴重,只要落實檢修工程,確實盡到監工職責後,一些人為的工安事件應該都可能避免。
曹明表示,台塑麥寮六輕採取大包商制度後,就可避免層層轉包,工程品質無法管控的情況。
評論:
這一回合,中油幫佔了上風,也或許藉助於背後的經濟部撐腰
後續觀察重點(要持續觀察、等上好幾年):
1.狡兔死走狗烹=>當台塑的工安不再是issue時,陳寶郎和曹明這兩個外人能否"善終"?
2.石化業無間道之最後戰役=>台塑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被這兩個外人一攪和,是否會產生質變、錯亂,乃至於從此衰敗/無法再逆轉勝?亦或這個時間點,沒有辦法進一步擴充,等於已經失去先機/注定不可能再恢復往日榮光?


--------------------------------10/30更新--------------------------
隨時抽考…台塑分批停工 准了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84612.shtml

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昨天率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等台塑高層出席「期末考」,會議長達五小時,王瑞華全程負責簡報,終於得到監督小組認可。
工業局長杜紫軍說,麥寮工安監督小組對台塑提出的停工檢查計畫「原則予以備查」。他解釋,停工計畫是台塑集團提出,官方無權「核准」或「同意」,只能予以「備查」。
備註:
  1. 領隊報告的人為什麼事王瑞華而非陳寶郎?這兩個人的權責分工與互動令人玩味...
  2. 主事單位選在星期六開會&予以"備查",讓幾個單位在法律與權責的模糊地帶裏都有了台階可下,真是高招與充滿智慧
電視鏡頭裏看到一些師長與朋友,看看日後是否有機會聽到這些專家第一手的深入觀察,此一事件真的應該寫成個案,對於提升國內的工安水準一定會有幫助。
這齣戲醞釀一年多,從升溫暴衝到此刻不過三個月,這個期末考過關會是句點亦或逗號,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11/04更新--------------------------

六輕再傳工安事件,包商陳屍沉砂井內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2/6695305.shtml

六輕工安事件不斷,環保署訂三程序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694268.shtml
六輕工安事故不斷,但每次事發後,有關事故責任及賠償問題老是糾纏不清。環保署上午邀集專家學者召開專家會議,決議訂定六輕環境監測與蒐證方法的標準程序及模式,未來只要六輕再有發生類似工安事故,即可依標準程序及模式比照及引用,讓數據說話,使肇事責任者無所遁形。
標準程序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指事故一開始必須進行空氣品質、毒性化學物質監測;第二階段針對事故延續,除原有空品、毒化物外,還加計監測水質;第三階段指事故結束後,再加計土壤、農漁作物損壞賠償等。
沒看到該講話的單位,跳出來發表意見...

--------------------------------12/21更新--------------------------

老中油人接手六輕 砸百億救管線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970&f_ART_ID=360904
陳寶郎指著六輕的公共管線說,太密了,這裡的環境是全球最惡劣的,管線與管線、管線與橫樑之間太密,容易吸水、卡住帶有鹽分的砂土,最後導致銹蝕。其二是,管線太密集,巡查人員從地面也不容發現管線有無腐蝕與洩漏狀況。

八次工安意外中,有五次跟公共管線有關,其餘則都是人為造成。再看這些管線的組成,主要分為兩種,一般公用流體管線有874條,以及808條的公共製程管線。其中公用流體輸送空氣、水或蒸氣等,危險性非常低。

因此陳寶郎大改造的第一目標,就是808條的製程管線,它們負責輸送石化廠的原料,例如乙烯、苯乙烯、醋酸等,有超低溫,也有高溫、高壓或高腐蝕性。

一口氣全換掉不可能,陳寶郎的計畫是三個步驟同時進行,第一步驟是拆,拆掉99條用不到的管線;第二步驟是汰舊換新72條管線;第三步驟,就是另外架設新的148條管線,不跟舊管線走在一起。

目的是讓六輕的管線不再這麼緊密了,避免銹蝕並容易發現狀況,但高效率與低生產成本優勢依然存在。

這個工程曠日費時,要到2013年8月才能完成。總投資金額為120億元,但這樣還是有一半的管線沒換到。

因此,大改造還有第二步驟:強化現有管線,一一找出銹蝕點改善。沒穿鞋的管線想要再穿鞋很難,所以台塑集團用新方法,拿航太工程跟F1賽車專用的碳纖維,來包覆住銹蝕點,等於讓管子穿上了碳纖維的襪子,這樣還不夠,有些外層還加上鋁鎂合金,強度加強了還增加滑動性,減少吸水卡鹽砂的可能性

台塑集團統計,中部地區所有跟六輕搶修工程相關的技術勞工,例如搭架、油漆與電焊工等,總人數只有8000到9000人,但六輕現在一口氣要1萬2000個工人,只好從北部與南部搶工人。到處搶人讓有證照的電焊工行情攀新高,在六輕的日薪可高達6000元,換算月入18萬元,成為炙手可熱的高薪黑手。

下一步就是設立員工訓練中心,專門培訓台塑集團的員工,同時也要改變管理方式與獎懲制度,中油來的新董事長正在為台塑集團帶來不同的文化衝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5311&p=2
透露了六輕成本競爭力的黑暗秘密:

另外文章中提到的另一個因素是六輕人力不足、訓練也不足
所以要大量聘僱員工與籌設員工訓練中心

感想:
  1. 搞環安的人果然只能敲敲邊鼓,真正解決問題的know how還是要回歸到各行業與製程的core business...
  2. 這貼前競爭對手給的雞尾酒處方能否生效、是否會有抗藥性與後遺症,讓我們持續觀察下去,而時間會是藥效和真相的最佳裁判
  3. 更讓人好奇的是,兩位空降到敵營當中,貢獻心力與智慧資敵的高階經理人,不知其想法與感受為何?是退休沒事幹,創造第二春?亦或真的是有份對石化業的企業關懷與責任感?也或者是厭惡原先任職機構的官僚氣息?
--------------------------------101/01更新--------------------------
大型石化廠公共安全管理聯合督導計畫執行成果
http://www.moeaidb.gov.tw/
請參見經濟部工業局101/01/03 新聞稿,裡面有成果簡報的powerpoint
自99年11月起推動本計畫執行迄100年12月底止,已完成16場次聯合稽查,其中具大型石化工業區之雲林縣及高雄市各7場次,另苗栗縣及台南市各1場次,每場次均發現不符法規事項,在消防安檢方面計限期改善79項、罰鍰37項,主要違規事項包括消防設備故障、鏽蝕及公共危險物品防液堤不全或標示不清等;在勞動檢查方面計限期改善209項、罰鍰3項、停工2項,主要違規事項包括具墜落等立即危險之虞、管線鏽蝕、內容標示不清等;在環保稽查方面計限期改善17項、罰鍰10項,主要違規事項包括廢氣燃燒塔操作未依規定通報地方主管機關、偵測器故障等;另在建管方面則有限期改善計74項,主要違規事項包括部分建築物未請領建造(使)執照等,前開違法事項均已由各地方政府主管機關錄案追蹤改善。

個人的一些不負責任想法:
1.這樣的聯合稽查與內診,很好、很有建設性(打破環保/消防/安衛、中央與地方的官僚分工不合作),如果能夠早點執行會更好
2.如果經由這樣的聯合稽查,可以找出一堆的違規事項與潛在風險;那麼其他沒有被盯上/內診的其他廠商,可想而知,還存在多少沒被開單的缺失與等出事的潛在危害!?
3.長遠來看,這是否也是大家一起裝模作樣/演戲、頭痛醫頭?下一個被聯合稽查與督導內診的倒霉產業會在哪裡?(想到台電的核電廠被日本福島核災掃到,去年馬總統/吳院長或許為了競選也特地去指導了一番)


--------------------------------101/04/18更新--------------------------
六輕煉二廠試 壓縮機忽起火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7035126.shtml
前年7月發生嚴重爆炸大火的六輕煉製二廠,經近2年維修,煉製二廠昨天凌晨進行試俥準備復工時,第二套氫氣循環壓縮機突然冒煙起火,工作人員趕緊停俥並啟動自動灑水裝置,約30分撲滅火勢,幸因管線尚無氫氣才未釀成巨災,初步調查可能是循環系統的潤滑油洩漏所致,正積極檢修燒壞的機組。


--------------------------------101/04/30更新--------------------------
30日到期 台塑火險保費談不攏
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六輕、南亞塑膠廠前年連續燒出3場大火,讓負責承保台塑火險的多家產險公司理賠金額破表,付出50多億元慘痛代價。產險業在去年已將台塑火險保費一口氣大漲最高達85%,台塑保費支出也從一年4億元飆到7億多元。
為了保障銀行債權,台塑火險保單主辦保險公司富邦產險,已經在前天(上周五)緊急通知其他承保的產險公司,如果今天還沒有結論,規劃先以出具「暫保單」方式解危。
台塑火險保單是全台產業界「第2大」火險保單,台塑集團將旗下3 大產業,包括石化、科技及其他(醫院、紡織)事業體整合成3張火險大保單,總保額高達1.16兆元台幣,僅次於台積電的1.2兆元火險保額。

--------------------------------102/07更新--------------------------


雲林縣政府六輕事件網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02.05.02
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海豐廠(芳香烴二廠)於5月2日上午通報8時35分發生火災事故,經現場初步了解,係製程轉烷/異構區(600區)泵浦軸封洩漏(二甲苯)導致火災,約於8時55分工廠自行撲滅火勢並佈置水線以水霧持續對現場降溫控制,經確認現場無人傷亡,詳細事故發生原因仍由中區勞動檢查所及雲林縣消防局進行調查中。

雲林縣環保局接獲通報後,立即於事故地點下風處進行三處鋼瓶採樣,並啟動環保局石化空品監測車進行監測;檢視環保署台西及麥寮等空氣品質測站資料,初步判定火災發生後空氣品質濃度並無重大異常,惟環保局將持續監控。另外該廠以重組油、裂解油及二甲苯作為原料,主要產品為苯、對二甲苯、鄰二甲苯、萃餘油及重芳香烴油,屬毒性化學物質「苯」製造場所,經查本次事故未波及毒化物。

針對該廠製程設備元件洩漏衍生火災事故,環保局將依違反空污法第23條第2項相關規定逕行處分。另本府相關單位將儘速釐清火災事故原因及進行後續污染調查,倘有違反其他相關法令將依法處分。

發布日期:2013-05-02
六輕又傳火警台化芳香烴二廠起火二十分鐘撲滅
2013-05-02 10:13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龐清廉】
台塑六輕廠區再傳火警,台化芳香烴二廠上午八點三十八分發生火災,還好火勢不大,大火在二十分鐘後就被撲滅,沒有人員傷亡。六輕管理處指出,起火原因初步認定是馬達過熱所造成。

台塑六輕近幾年來發生多次公安事件,導致台塑企業與地方政府和雲林鄉親之間的關係緊繃,台塑企業為化解雲林沿海鄉親心結,與周邊社區敦親睦鄰,上周六才首度主動結合地方媽祖信仰,在廠區內舉辦「六輕迎開山媽遶境嘉年華會」,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副總裁王瑞華親率一級主管,著古裝、遵古禮為媽祖舉行賀壽大典。沒想到才過了沒幾天,六輕又再度發生火警。

台塑六輕管理處表示,起火的工廠是台化芳香烴二廠,火災在八點三十八分發生,八點五十五分由廠區消防隊自行撲滅,還好沒有人員受傷。 


-----------------------------------107/11補充-------------------------

六輕 20
摘錄:
去年(2017)3月,六輕廠區發生兩起閃燃事故。其中,36的台化麥寮SM2(苯乙烯)廠事故更造成4人灼傷,追究其原因並非意外,而是廠方便宜行事,關掉安全連鎖系統「旁通(bypass)」,以及人員管理不佳所致。

勞動部職安署中區職業安全衛生中心承辦技正劉琪璋解釋,台化SM2廠是比較舊的廠,雖有裝設安全裝置,卻是10年前的技術,有些細節部分沒有注意到。事故當天,製程正好要從燒天然氣改成燒重油,調整過程中產生的黑煙就會導致誤訊號,誤訊號一出現就會導致停俥,於是廠方就將安全裝置關掉,改採人為控制,結果爐火竟熄火。按照SOP,理應要停俥後再重開俥,但「他(領班)覺得裡面溫度夠應該會點著,結果沒點著,瓦斯累積在裡面,一開,溫度到就爆掉,」劉琪璋說。事故後,台塑意識到嚴重性,才花錢提升安全設備跟加強人員訓練。

追究事故原因,除了安全系統有問題外,領班為何沒有按照標準程序停俥?劉琪璋指出,以前只要一停俥,因為會造成停產損失,六輕相關人員就要一直寫報告,後來台塑集團心態已有調整,台塑董事長承諾,標準程序該停就直接停,不停反而會有事情;但台塑集團以前都說賺錢比較重要,現在雖然說安全比較重要,還是出事,「那你(指台塑董事長)現在說這個是真的還是假的?(領班)為什麼不關掉就好?還是怕啊,怕停產的損失!」
劉琪璋比喻,石化廠運作就像人在開車一樣,發生車禍之後就裝一顆安全氣囊,再發生車禍就再裝一個安全裝置,隨著事故不斷去檢討,提升安全裝備。

為了瞭解六輕工安議題,主修哲學的劉李俊達一開始費了一番工夫。他在仔細研究後發現,六輕大火後管線全面汰舊換新,換的都是公共管線,確實換得很好。但六輕建廠時因為要省成本,很多設備跟製程都不是原廠整套買來,而是自行加購拼裝出來的,導致最大的工安隱憂,其實是在於上游的製程端。例如去年3月的爆炸事故,就是在「製程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PSM)上做的不夠確實。

隨後,經濟部工業局在去年71112日進行大型石化廠公共安全管理聯合督導,召集負責職安、消防、環保、建管的中央及地方機關,以及環境工程、安全衛生領域學者專家和環保團體,分組進入六輕,抽查台塑4大公司共10個製程廠。台塑集團也提出體檢計畫,表示會在4年內投資經費60億元,改善管線、靜態設備、轉動設備、儀控設備及電氣設備等5大項目,並對於督察委員提的200多項建議,提出書面回應。

參加去年7月聯合督導的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吳義林向《報導者》表示,政府各單位各自監督自己的部分,並沒有太多橫向連結,「有監督當然是有進步,問題是那個進步夠不夠,還是比較大的問題。」
了解聯合督導過程的劉李俊達也認為,六輕廠區很大,工廠又多,製程等問題相當複雜,但「學者專家都是到了現場才看到資料,只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想到什麼部分該看就看哪裡」,並非事先就有一套系統去判斷哪些元件需要更換等。

3個月一次監督會議,多在馬拉松中流於形式
其實,早在六輕開始營運後,環保署就固定召開「六輕相關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執行監督委員會」(簡稱六輕監督會議),以定期監督六輕環評承諾的落實情形,20名委員包括環境工程、安全衛生方面的學者專家、工業局、環保局等機關代表,以及環保團體和六輕所在地麥寮鄉長、村長等。

在監督委員提出多項疑問後,輪由六輕廠方回應。「這個我有研究,環保署應該要普查,不要每次都在討論這個,地下水講了100年,它就是不合格嘛!」面對委員質疑周遭地下水水質超標是受六輕影響,六輕委託的學者在回答時流露不耐的情緒,高分貝脫口而出。第二位受六輕委託的學者接著發言:「這個灰塘也回答很多次了⋯⋯,這可能是環保局瀆職喔,如果是環境造成的,那我們就無法處理。」

麥克風交到台塑安全衛生環保中心副總經理吳宗進手上後,吳宗進先替剛才隊友一些情緒性的發言打圓場,改以委婉的語氣表達委屈:「環團委員會有很多質疑,我們都有在聽,但其實都是擔心過頭。」對於先前有委員質疑六輕影響居民健康,他更補充一句:「六輕來了之後,生病的慢慢變好了,我講這句話我負責。」

其後監督委員紛紛批評六輕回答態度草率、資料提供不完整、實問虛答。雲林縣環境保護聯盟推派的監督委員陳椒華認為,六輕都把地下水超標責任往外推,她不滿地說:「去查一查地下水水流,六輕並不是都在下游喔。」長期調查台西鄉民健康狀況,發現台西人罹癌率越來越高的台西鄉自救會成員吳日暉更要求:「你們(六輕)都說台西人健康越來越好,那就一起來做調查吧!」

但不管是地下水資料還是健康調查都沒有下文,因為這場監督會議已足足開了4個小時,主席隨即宣布會議結束,這場馬拉松會議才告一段落。


3 則留言:

Wayne 提到...

勞研所的報告(工程與材料的觀點)
http://www.iosh.gov.tw/Publish.aspx?cnid=4&P=2019

Wayne 提到...

可以看看老前輩跳火坑的寶貴第一手經驗談,欣賞人家怎麼從工程技術與管理層面來分析問題與提出對策;想想還有那些是他沒提或刻意不提的地方也很有趣...

台塑企業工安管理蛻變經驗分享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陳寶郎 董事長
http://www.tosa.tw/FuncSystem/FuncClass_view.aspx?FDID=2013103108493041DA

Wayne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