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安全理論走到盡頭了嗎?

安全理論走到盡頭了嗎?
工安理論與實證研究的未來方向

是說在研討會上談論工業安全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大放厥詞,有些心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思考與反省:”應該怎麼做” (比較對得起自己所剩不多的良心與良知)

Disclaimer: 以下觀點言論偏激、有害身心,圈內同業勿入
工安理論發展到現在,也將近百年,就理論的發展與典範轉移而言,從單一因素的人為事故傾向,演化到考量多個因素,再從線性單向的前因導致後果,演化到論證多個因素間交互的作用與機制。
這些絢麗的說法,諸如安全氣候與文化、安全系統交互作用與複雜性,一則可謂Presence of Something(言之有物),二則可謂Absence of Nothing=Present of Everything(包山包海,有說等於沒說)
以實務角度來看目前的學術研究與官員提出的政策,可謂一無是處、一廂情願與沒有立論基礎的胡說八道(引用孫子兵法來談安衛政策)
官員學者所提出的往往都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講得很模糊、聽的人更模糊,最後大家一起亂用,各說各話、各自表述、不知所云
這演變成是自欺欺人的唬爛作文大賽,而非科學或就事論事的理性辯證
還好,同樣的問題與集體沉淪,管理學界的一些大師與先知注意到了
請參見以下經典文章
The Presence of Something or the Absence of Nothing: Increasing Theoretical Precisio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最大的障礙與罩門,其實也是突破的契機所在
以往的學術研究,大概濫用與亂用統計檢定,往往只是看某些(個別)變數的p-value是否顯著或者係數的正負與方向性
然而實務上遭遇的情境是隨著時間的動態演化變化與多個因素間的交互作用
所以是一段時間的影片而非某個瞬間的照片
統計差異檢定可以用分析照片,但不太適用於分析影片
要分析"影片"可以有幾種作法
  1. 師法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田野觀察紀錄,或商學院的個案研究
  2. Meta-Analysis:把許多論證個別單一因素的paper集合起來進行後設分析,看看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其實比較大
  3. 提升理論的精確程度:說明各項因素間的強度、參數間的關係與分配型態(線性、非線性、對數…)
  4. 說明數學函數的形狀與方向,用數學來預測(師法理論物理?!)
  5. 說明哪些因素與條件會影響參數的關係(邊界條件、中介與調節變數)
  6. 讓多個理論針對同一群樣本或事件現象來相互競爭,看看哪一個理論(的解釋與詮釋)比較合理(讓多元理論觀點競爭比較)
  7. 準實驗法:要有實驗組和對照組,來確認這些干預或實驗變數是否真有影響力
  8. 師法計量經濟:看單位時間內的變動量或建構均衡的聯立方程式模組
  9. 電腦模擬:不是指火災爆炸那種,而是建立模型,模擬系統中成員的反應與演化(請參考謝林這本書=>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7532)
  10. 從預測錯誤中找到線索與學習(其實應該有一堆失敗與錯誤案例,這些案例是絕佳的學習機會)
社會科學其實是更硬的科學,必須要先釐清各項藥方(作法與政策)的藥效(effect size)與適用條件,才能做出有效的判斷處方與藥到病除
現在這個圈子,可謂草包族科學(我也是草包當中的一員..X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