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犯錯的價值(3/3)

犯錯的價值:別只想找「正確模式」,記得存下「失誤紅利」!
Being Wrong: Adventures in the Margin of Error

作者真是超級用心、細膩自省與博學,說寫作這本書不知道會遇到多少困難、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學到這麼多(還有更多要學)…難怪哈佛校長會鼓勵所有新鮮人都看看這本書(針對各種人生挫折都引經據典提供了說明指引,幫助年輕人打預防針不要失戀就砍人、成績被當就跳樓)





12 我們為何心碎?
人要戰勝自己的無知、淺薄,面對他人時才不會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才不會有太多偏見、希望和自大;儘可能地卸去盔甲……儘管如此,你還是會誤解他人,或許你的腦子堅如坦克,相遇之前就已經誤解了別人:相處之時你誤解他們,回家談起這次見面時,還會再次誤解他們,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他們身上,一切有如令人迷惑眩暈的幻象,像一齣不可理喻的誤解鬧劇。這麼重大的一件事情,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原本認定的意義逐漸流失,淪為滑稽可笑,可是我們既弄不清他人的想法,又猜不透他人的意圖……事實上,活著並不是為了弄清他人的想法,活著就是為了誤解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誤解,深思熟慮以後,再度誤解,要這樣我們才知道自己活著:我們錯了。
──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

離婚的事實點醒我們對於愛情的觀念有著致命的缺陷
為什麼大家往往在愛情上犯錯,而且錯的離譜
愛情婚姻的前提與基礎是理解他人
人類幼兒的生存是繫於父母與他人的理解
成年之後的討戰在於反過來去理接他人
察言觀色與理解別人的情緒等及攸關生存
然而必須要有共同的背景與經驗,才有辦法真正理解彼此(呵,門當戶對有其深層的智慧)
愛情之所以是人生當中歷久不衰的主題,原因是人類孤伶伶來到世上,渴望克服孤單
可以主動溝通、說話揭露自我,然而是否有效取決於對方是否聆聽與能否正確詮釋
另一項理解他人的方式是猜測-依據自己可能的感受去推論對方在相似情況下的感覺
然而蝙蝠有感官一定也有感覺,人跟蝙蝠不同,人無法理解蝙蝠的感覺(子非魚焉焉知魚之樂)
即便我們不了解別人內心的感受,不代表對於別人而言那個感受不真實或沒有價值
每個人有不同看待自己的方式,有時候自己不了解自己,也會隱瞞自欺欺人
我們透過他人外在的言行來理解詮釋對方的行為,卻是用內心戲來自我詮釋(我思故我在)
以上內外落差,造成人往往()以律人、寬()以待己資訊落差造成溝通不良與誤解是常態
人覺得「你看不透我,但我懂你」,卻又苦苦追尋另一半的靈魂伴侶
愛情不過是欲望與追求完整(把自己融入對方體內、兩人合而為一)的代名詞-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柏拉圖饗宴
對於柏拉圖而言,愛情的最高境界是「智慧」-兩個心靈相互喜愛

愛情就是錯誤,看愛人就是有偏差
情人眼中出西施,我們把情人視為失散多年/另一半的自己,相信對方跟我們一定契合、永不欺騙與離棄

一見鍾情=憑第一印象的決策(眼睛沾到螺肉XD)
每個人都怪罪自己的記憶力,卻不責怪自己的判斷力

失戀如同拋棄舊有觀念,外遇之後分手或分手之後上演大復合,屢見不鮮


注定失敗(失戀)的策略
失戀跟犯下其他錯誤沒兩樣
失戀=幻滅,愛情觀需要修正
錯看曾經深愛之人-其實無能為力
放棄對於愛情浪漫的想法=放棄低抗寂寞絕望
可以把失戀視為異常,繼續把日子過下去;也可以堅信自己沒錯,是對方有病
親密關係的真面目是-我們幻想與他人共度一生,但遲早會發現除了要面對自己,也要面對另一人的現實世界(婆媳關係/岳父母…)=>我們要對方融入承受自己的現實生活,卻不願意面對與融入對方的現實生活
所以親密關係導致衝突與大打出手,因為彼此的核心信念受到侵犯與挑戰
雙方必須學習聆聽、聆聽、再聆聽,接受對方的現實與內心世界,直到兩者並駕齊驅,認知對方不是另一個你自己(親子關係亦是如此)
放棄堅持自己的觀點(自己才是正確的)讓人感到困難與不快
堅持的不應該是自己的觀念,而是被人肯定、尊重與被愛的感覺
必須靠雙方在日常生活中奮鬥,讓愛將彼此慢慢改變



13 出了錯,才能改!
常見的情況是,毛毛蟲蛻變為蝴蝶後,會以為自己從小就是蝴蝶。
──G. E. 范倫特(G. E. Vaillant),《怎樣適應生活,保持心理健康》(Adaptation to Life

白人至上的3Kleader與黑人領袖的合作與和解
同樣出身貧困、身為父母希望孩子能夠過上好生活


不論黑人或白人,都住差強人意的房子、做著差強人意的工作、送孩子到差強人意的學校讀書、期待更像樣一點的人生,而這一切不能只單純怪罪黑人帶來犯罪或白人種族歧視


歷史上有不少信仰皈依的故事-斬斷過去信念,接納新的信仰,重新(從心)定義自我身份與意義
顛覆看待自我與他人看待自己的方式


人很容易誤解自己
看看事後的懊悔
一夜情隔天的早晨
想要塗改抹去的刺青

奧古斯丁懺悔錄

問題不在於弄錯自己對於未來的需求,而在於我們不夠了解自己、不夠穩定
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卻不肯承認當下某方的自我認知可能有錯
頭腦比天空遼闊:大腦的潛意識與許多地方比我們所知的自我大上許多
承認自己無法理解世界已經很難,要接受自己不了解自己其實更難
「我」其實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我」時時刻刻在改變、並非衡定與一致

最堅決反對共產主義的信徒,其實經是最堅信共產主義的人
最反對同性戀的,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同志

榮格 意識與潛意識對立



摘錄:
榮格將人的人格結構形容為島嶼:
露出水面的是「自我意識」
隨著海水的漲退所形成的潮間帶為「潛意識」
而藏於海底的島嶼基部則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認為事物存在於世界,都會是以多元對立的方式去存在,
有一項正面的意識,便有另一項反面的潛意識,視為它的陰影。
在每一個美好裡可能潛藏著危機,每一個黑暗中卻醞釀著積極與光明。
從夢境中我們能夠學習陰影想要傳達的智慧,並使我們對於行為做修正。


童年的信仰體系
對於事情的理解多彩多姿、有無限可能但也錯的離譜
資訊不足、缺少判斷是非的基礎知識
不是孩子不夠聰明,而是採信錯誤資訊來源-父母(可靠的資訊來源)說有聖誕老公公、有相關具體事證(真的有禮物)、在學校同學以訛傳訛(大家都說有聖誕老公公)
隨著年齡增長,透過販厝與被糾正(處罰)建立世界觀,世界相對沒有那麼令人驚奇、人也變得老成/不再去探索世界與陌生事物
旅行其實為了重溫身為孩子的感受:體驗全新的世界、自我更新
探索內心與自我未知的領域也可以改變自我
禱告冥想如同旅行與心理治療,有助於我們應付挑戰、接受錯誤,以耐心和好奇尋去改變我們舊有的世界觀。
犯錯讓人變得更好-富有同情心;批評別人的心態必定是認定自己掌握是非、不會混淆,犯錯讓人知道實情與實際上不是這麼回事;你我都是凡人。
承認錯誤/拋棄過去的自我需要勇氣,帶著過去的印記繼續走下去需要更大的勇氣=>工作與生活最大的樂趣在於你成為一開始不是的那種人


研究所的時候,有個同學問我:你有想像過自己出社會以後會是什樣的人?
我:我不知道(會不會還跟現在一樣對於未來抱持樂觀),或許會遭遇一些事情,改變了我(的觀念與態度)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第四部 擁抱錯誤/Embracing Error
如何避免犯錯帶來的傷害與犯錯帶來的樂趣

14 錯誤的悖論
我有三個頭腦,像一棵樹,上面有三隻黑鸝鳥。
──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觀賞黑鸝鳥的十三種方式》(13 Ways of Looking at a Blackbird

想根除錯誤,要假定錯誤的發生不可避免
不承認錯的發生=無法避免再次犯錯的可能
承認自己可能犯錯=>刻意留意自己的錯誤=>找出造成錯誤的原因與可能因素
施法民航業的事故調查與生產品管的六個標準差
然而六個標準差不是提高產品平均品質,而是降低極端偏異值
1.對失敗與過失寬容,鼓勵大家承認錯誤與虛驚事件,系統化分析各種零件或生產流程可能出錯之處,考量出錯之後的後果並設想最佳預防解決之道=>如此一來,即便失誤發生,也是Fail-safe
2.公開透明:錯誤的資訊、相關分析經驗與紀錄,確保所有人都盡量吸收經驗記取教訓,儘可能激發新點子以防範未然(懲罰掩蓋錯誤與知情不報,而非失敗錯誤)
3.依據「事實(證據)」進行管理,而非隨假設與大眾意見=>那會變成公關與政治口水


除錯策略
1.學會說「也許」
對於不確定與自己可能犯錯留下餘地與認錯可能性
人們往往透過語言修辭來掩蓋不確定性與錯誤
事情往往不是Yes or No, 而是Probable
發表見解說自己是「拋磚引玉」、「或許有不同的見解」
2.學習傾聽
聆聽比較不同觀點的優缺點
假定別人有更好的答案(而非自己一定正確),才能有效聆聽(不打斷別人)
聆聽不是為了反駁、爭論與指控,為自己辯白;而是為了聽到之前不曾聽過的事情與未知的事實
3.民主手法
每個人都有犯錯可能,透過多數決降低極端錯誤與個人錯誤(獨裁)
民主不單是打破君權神授,更是否定國王不是天子(=認定國王只是會犯錯的凡夫俗子)
言論自由讓各種(指出錯誤的)意見能夠被表達(=促成進步),而非和諧掩蓋
政治體制想要成功,要能夠為了社會和平而寬容錯誤:讓不同理念的人彼此合作而非對抗
法律與憲法也是有錯、會過時,可以也必須修改
不包含犯錯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權當中隱含著尊重當事人耍蠢試誤的權利)
政府不能將新聞媒體與扒糞者視為敵人,國家濫權與政府犯錯是常態
4.我思故我在
利用SOP查檢表,讓大家口到、眼到、心到=>聚焦在眼前工作上,而非晃神思緒漫遊
思考的過程圍繞在「我」,透過buddy覆誦確認,避免「我」犯錯
5.PDSA 學習與錯誤共存
系統運作一段時間,出現錯誤,針對錯誤修改系統運作方式,但早晚還是有漏網之魚,讓你知道還有許多沒注意到的缺失。沒有一套完美的運作方式,只能追著錯誤進行修改與持續改善。

人的內心不擅於自我懷疑,所以難以
如果犯錯是人生無可避免的,那麼學習享受犯錯的感覺吧!
(學習為了認錯而認錯,認錯不是獲得利益或減少損失的手段,認錯就是目的)



15 源自萬物史的樂觀元歸納
人生的秘密就在於享受被狠狠地、狠狠地欺騙的樂趣。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無足輕重的女人》 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錯誤為喜劇之本
錯誤是幽默與喜劇的要素
我們對於別人的錯誤發笑,不是出於滿足而是自我認同-和別人的缺點與失誤相比較,發現自己的長處
喜劇與自我解嘲就是透過讓大家發笑來糾正錯誤

幽默的起源





喜劇透過期望與現實間的落差與不匹配(=錯誤的結構)來表達
莎士比亞 錯誤的喜劇

視覺錯覺與雙關語也是喜劇藝術的表現

藝術的本質就是現實的扭曲與不精確再現


對於柏拉圖與蘇格拉底而言,繪畫與藝術等模仿行為讓人更加背離真實與真理,只能讓低等的靈魂會心一笑
藝術作品就是主觀與扭曲(而非客觀與事實)

從藝術的角度,犯錯跟想像力是一體的兩面
能夠想像與扭區真實世界,就能夠創造出虛擬的世界
創作=故意不要弄對!
藝術家的特質-消極的感受力:置身於不確定、神秘與疑問當中時,不急著追尋事實與原因

達達主義

欣賞藝術就是享受迷失與錯誤(=探索未知)
藝術源自於我們內心最深層的孤獨,透過藝術我們得以接觸他人的內心深處
透過藝術讓人得以短暫拋下主觀束縛,在迷失當中從心探索與找到自我


錯誤提醒身為人類的價值
我們所認知的現實無可避免存在扭曲
科學要求客觀,客觀=失去自我與主見
藝術雖是謊言與錯覺、不是真理,卻讓我們意識到真理的樣貌
錯誤與錯覺提醒我們:人類的大腦遠比消極反應現實更多彩多姿
智慧、幽默、想像力與個性都是透過犯錯為代價
只有人類才會在意錯誤&念念不忘-犯錯讓我們像個人,也幫助每個人成為獨立的個體


錯誤不單帶來損失與悔恨的感受,也帶來更好故事的可能
犯錯只不過是因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do something理所當然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下次會更好
錯誤讓人可以講精彩的故事,想法更豐富、找到更多可能、變成更好的人



2008J.K.羅琳哈佛畢業典禮演講:「失敗的益處,想像的重要」
摘錄
所謂的失敗不過是世界加諸於你的一套標準
失敗是些什麼,這個世界,總是迫不及待地要給你一套標準,如果你讓它那麼做的話。
(Ultimately, we all have to decide for ourselves what constitutes failure, but the world is quite eager to give you a set of criteria if you let it.) 

為什麼要談失敗帶來的好處呢?很簡單,因為失敗帶走了一切非必要的事物。
(So why do I talk about the benefits of failure? Simply because failure meant a stripping away of the inessential. )

我不再裝作一個不是我自己的我,集中精力去完成我覺得唯一的重要的事情。
(I stopped pretending to myself that I was anything other than what I was, and began to direct all my energy into finishing the only work that mattered to me.)

我被“解放”了,因為最擔心的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我還活著,還有個我愛的女兒,還有台老的印表機,還有個了不起的想法。
I was set free, because my greatest fear had already been realized, and I was still alive, and I still had a daughter whom I adored, and I had an old type writer and a big idea. )

回首看你的失敗,你得到的那些更睿智、更強烈的經驗、想法,永遠會跟著你,紮根于你的求生能力之中。你將永遠不能真正瞭解自己,瞭解你和周圍人之間關係的力量,除非你都體驗過,在一種不幸的境遇之下。這些認知,真是禮物,因為,這些都是痛過所獲,對我來說,這比任何我拿過的文憑都要來得有價值。
(The knowledge that you have emerged wiser and stronger from setbacks means that you are, ever after, secure in your ability to survive. You will never truly know yourself, or the strength of your relationships, until both have been tested by adversity. Such knowledge is a true gift, for all that it is painfully won, and it has been worth more to me than any qualification I ever earned.)

人生很難,很複雜,不受任何人的掌控,謙卑地認識到這個,會讓你在多變的逆境中挺過來。( Life is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and beyond anyone's total control, and the humility to know that will enable you to survive its vicissitudes.)

想像力不僅是人類獨具的能力,“看見”那些並不存在的,以及繼而產生的所有的發明、創造;在它可被證明的最據變化性和揭示性的能力之中,想像力給了我們設身處地去為同類著想的能力,我們沒有經歷他們所經歷的,但我們可以理解、同情他們。
(Imagination is not only the uniquely human capacity to envision that which is not, and therefore the fount of all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In its arguably most transformative and revelatory capacity, it is the power that enables us to empathize with humans whose experiences we have never shared.)

人類同理心的力量,引導著群體活動,去拯救生命,去救出坐牢的人。普通人,他們自己有安全、受保障的生活,聚在一起,形成一個集體的力量,去拯救那些他們從不知道的人,可能永遠也不會碰上的人。我在那個活動中小小的加入,是我這一生中最謙卑、最受到激勵的體驗之一。
在這個星球上,有別於其他生物,我們人類可以不需要去切身經歷,就能學習並且理解。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去思人所思,想人所想。

我們內在所獲得的將會改變外在的世界。( What we achieve inwardly will change outer reality.)

如果你們選擇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力去為那些不能發聲的人說話;如果你們選擇自己的感受不僅和那些強人同在,也和那些弱小同在;如果你們保持設身處地、為那些沒有你們那般優勢的人著想的能力,那麼,將不僅僅是今天這些慶祝你畢業的父母家人為你驕傲,而且是成千上萬、因為你的幫助人生得以改善的人們。我們不需要魔法去改變世界,我們已經自帶了所有的能量:我們有能力去想像更好。 (but thousands and millions of people whose reality you have helped transform for the better. We do not need magic to change the world, we carry all the power we need inside ourselves already: we have the power to imagine bett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