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安全?危險?判斷安全或危險的標準或基準?

該不該設定一個判定安全或危險的標準或基準?
e.g., 瘦肉精的含量、農藥殘留量、化學品暴露容許濃度、放颱風假的風量與雨量… etc

Hnit

不應該把安全想像成是零危險(0或白)、危險想像成是一定會出事(1或黑)的二分法(幼稚與不健康的想法)
相對健康與成熟的觀點:
  1. 把所謂的安全或危險視為:由純白到純黑之間的灰階漸層(沒有絕對的安全,有的只是相對的風險大小或者顏色深淺)
  2. 把所謂的風險視為會出事與不會出事的疊加狀態(superposition state事情的發展可以有很多可能,可能會出事,也可能不會出事)只有在出事之後,我們才能看清與知悉釀成事故發失的因果路徑與種種脈絡因素(如同量子狀態在被觀察後才被確定在事情發生之前,其實不確定)
  3. 所謂的安全標準,只是提供一個判斷風險大小的參考基準,不應該作為Yes or No標準(吃瘦肉精的豬肉、添加硝酸鹽的香腸或鹹魚、吸多了PM2.5與廚房油煙、曝曬陽光紫外線或宇宙輻射都可能讓人致癌掛點,然而對於一個騎摩托車、跑夜店逞兇鬥狠的黑狗兄或者大和田/半澤直樹那種職人乃至於安寧病房的病患而言,以上致死風險微不足道)

慶讚中元來講一些鬼話



任何試圖訂出一個安全基準(e.g., 暴露容許濃度、農藥殘留量、輻射劑量、多少雨量或風速要放假…)的專家學者官員還是民眾,或多或少都是不負責任與危險的想法
  1. 官員或專家學者假制定標準之名侵害民眾的自主與自由,(安靜聽命的)民眾=放任官員或專家學者侵犯自己的自主權
  2. 依據標準行事=思想上的怠惰與不用心:那個標準可謂只是簡單法門與rule of thumb(便宜行事),也只是參考依據,不要把那個標準無限上綱搞得沒有彈性,甚至作為執法的依據(庸人自擾/自找麻煩)
  3. 永遠存在型一型二誤判風險與代價trade off:標準很高窒礙難行,標準很低=風險很高,然而會不會出事只有天知道(所以今天家家戶戶都拜拜,乃至於實務上,合法=沒有被抓到,非法=被抓到)
  4. 標準不是鐵板一塊,專家學者可以視最新證據或科學實驗結果來調整那個數值或基準;同樣的主事者(承擔風險的當事人)也可以視自己的風險胃納來設定自己的基準或參考值(不用崇洋媚外或從眾,可惜官員要引用國際標準&民眾要從眾才會有安全感...)
  5. 官員沒有擔當與因時因地制宜(=裝迷糊)的智慧才會找專家學者來訂標準與指引,而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學者樂得跳出來扮演專家(=權威)的角色,刷存在感與自我感覺良好之際,不知道自己踰越了分寸與分際作業造虐。
  6. 無知的民眾,養出僭越的官員學者(海耶克:通往地獄之路的磚頭由善意鋪成),作繭自縛之後,才來抱怨各項標準不切實際與不食人間煙火(找立委民代修理執法官員),官府內部也區分成搞法規與標準的中央高級官員和負責地方執法的低級官員,中央地方大亂鬥- 地方怪中央亂訂法規,中央指責地方執法不力。
  7. 與其訂成標準,其實應該用OKR的觀念來管理風險:不出事是目標與主要成果,至於該如何達成此一目標,可以有不同的作法(因時因地制宜)&不要把那個標準看成鐵板一塊/逐字逐句要求舉證(與其規定前一天晚上八點前要決定放不放颱風假,不如延後到當天凌晨五點待風雨狀況更明確再決定,另外讓各鄉鎮視當地風雨狀況進行決定也比整個縣市一起放或不放來得好=>資訊越明確、越能因地因時制宜,型一型二誤判機率越小)
  8. 從黑天鵝作者的角度,風險分兩種:一種是好的風險(e.g.,買彩券中獎),另一種是不好的風險(e.g., 騎摩托上下班、上班族買股票or 每天吃雞排配珍奶)。前者可以盡量曝險,後者風險再小也不應該承擔(夜路行多必見鬼,所謂不得檢出零,而是濃度低於偵測極限…)
  9. 從凱因斯(或者佛學大師)的角度,反正人終究會死,朝三暮四不如朝七暮零(效用折現與未來不確定),人生苦短盡量活在當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聽一堆專家學者說三道四、活在別人的各種意見束縛中)
  10. 風險大小可以用機率來表示,然而機率會出事或不會出事,科學或者學者專家可以幫忙用機率來估算與表述風險,然而要不要承擔風險的這個決策上,本質是當事人的決策範疇,當事人歡喜做甘願受;官員或專家學者不要逾越分寸
  11. 關於風險與安全標準有如一體的兩面,一面是科學評估的過程,另一面是主事者對於前者的素養(對於那個評估過程的理解與認知),只不過官員與一般大眾通常都很欠缺相關素養(所以教育部才會修改課綱,強調所謂的素養”),所以難以有共識與交集=>風險決策本質是政治而非科學。
  12. 而培養所謂的素養,不是增加更多學分、認證或科學知識,其實需要的是:吃飽沒事幹- 才能行有餘力&心有餘裕想通以上道理(古早年代,大學是讓紈褲子弟打發時間扯淡閒聊的地方….以這點來看,教育部改課綱也是刷存在感/緣木求魚與自我膨脹)



結論:
  1. 幼稚的才不做選擇,小孩眼中只有好人壞人;相對成熟的大人,具備辨識由純白到純黑之間的色調深淺,知道人生充滿抉擇與取捨,而且能捨才能得- 想要吃得多吃得爽吃得美味=捨棄健康與減損餘命TAT
  2. 涉及價值抉擇、利益交換或比拳頭大小的事情,不是科學或者所謂風險評估程序所能解決,也不可能有共識(各說各話吵吵鬧鬧才是健康的民主社會)
  3. 能夠寫出以上廢文,證明我是個具備素養的現代公民(思想上的員外與紈褲子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