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失控的數據(3/3)

失控的數據:數字管理的誤用與濫用,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甚至引發災難

呵,本書可謂是各行各業扭曲績效指標的常識大補帖(狀態顯示為被退休作者踹飛XD)


第十章 警政系統
公眾安全只有一部分能靠警察來維持,治安或犯罪率反應的是犯罪的容易程度(如否容易被抓,被抓後的刑責)

治安其實得仰賴整體司法系統,如檢察官、法規、刑罰制度與假釋系統,甚至有很大層面取決於當地的風土民情與背後更廣大的經濟、種族與文化因素。

FBI犯罪統一報告

犯罪率高低變成當地局長與民選首長的政績或壓力
警政首長又將壓力轉嫁給下屬與第一線員警
焰口





警方如何美化績效數字
1.調整分類或修改報案內容
e.g., 非法侵入改成擅自進入,破門闖入偷竊改損毀他人財物,被搶劫改成遺失財物
2.低報數字或不採信受害者的說詞
e.g., 性侵改成受騷擾與感情糾紛,降低犯罪率=降低帳上的犯罪紀錄
3.以小換大與歪哥skewing
衝高逮捕率,寧願抓街頭吸安的青少年而不去抓背後的大毒梟



第十一章 軍隊
米軍在阿富汗的反叛亂作戰成效評估

解讀指標所傳達的意義與背後的涵義比指標數值高低好壞更重要
軍隊使用的投入指標與其產生的後果,往往危及所欲達成的目標與成果
投入指標(我們做了哪些事)
e.g.,
炸彈投放量、殺死敵人數、友軍訓練人數、新蓋的學校或診所數

輸出指標(我們造成的影響)
e.g.,
結訓友軍三個月後還在的人數?新蓋的學校或診所數三個月後還在的數目?

要同時看結果指標與投入指標,想要訂出真正有用的指標,要融入當地情境
要知道阿富汗人的生活是否和平舒適,可以看外地進口蔬菜價格,這反映的是=>
1.種植作物的機會成本
2.運送、市場銷售與把所賺到的錢拿回家的風險
可謂是反映整體民眾信心與安全感的指標

反叛亂作戰與成效評估,兩者的特點是既是科學也是藝術,藝術的成分甚至更多。



第十二章 商業與財務
按指標計酬何時有效、何時無效

適用的狀況與情境
1.完成的工作重複性高
2.標準化的商品或按SOP的服務
3.狀況處置無須創造力與判斷力
4.不需要協調或與他人協作=工作績效不需要依靠團隊
5.$是主要的激勵因子,不需要內在動機或成就感

But近代大多數的職務不符合以上範疇
員工對於公司的貢獻包含許多看不見的層面與內在動機
1.想出新點子
2.與同事交換想法與資源
3.投入團隊合作
4.教導與激勵下屬
5.理解各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有時衝突)與維持良好關係

HRM Architecture與績效評估

扭曲與走火入魔的案例
Mylan藥廠腎上腺素注射筆價格哄抬調查
董事會為公司高層想出薪酬制度- 在成熟的市場中獲利每年成長16%
管理階層(買下對手)壟斷此一市場,再逐年調高售價,從100/支漲到263鎂,再漲到461鎂,再到608
此一價格詐欺因發社會大眾不滿、司法部門展開調查,公司名聲掃地(這要怪董事會還是怪管理階層?!)

富國銀行集團(Wells Fargo)交叉銷售詐欺
摘錄:
涉案的5300多名員工,被解雇了。(這些人最無辜,他們要養家,還不都是管理階層逼出來的!)
前面提到的約翰先生,個人被罰款1750萬美金,而且終身不能任職金融業。看似遲來的正義,但這10年,他累積的薪酬跟股票價值約1.2億美金,真的是不痛不癢。
而富國銀行最後花了30億美元跟司法部和解。誰付這些罰金呢?當然是廣大的股東(以及巴菲特)囉。2018年第二季,富國淨利為62億美元,這個罰金真的是一個「小小」的警惕。
吹哨者下場如何?其中一位因不配合舞弊,導致業績沒達標被開除,至今上訴仍被駁回。另一位轉入其他行業,並持續投入改善銀行工作環境的公益組織。

欸,沒有天理與公平正義可言。(沒有吹哨的其實都是共犯)

最了解績效指標的高層與員工,就是最會因個人利益而操控績效指標的人,而通常他們也會這麼做。

金融危機與短期主義

投資人與代理人短視,和公司發展所需的長期經營背道而馳
連帶的失能與舞弊就是資訊扭曲、管理階層與員工共同說謊、美化造假與自欺欺人。



第十三章 慈善事業與國外援助
挑戰與難處在於
1.如何確定捐款被有效運用或用在宣稱的項目上(而非機構成員中飽私囊)?
2.越低的行政與經常費用=高效率?
3.外部利害關係人希望經費使用透明與高效率(=低行政費用)=飲鴆止渴=>機構花越多時間宣揚政績而非助人、機構越來越留不住好人才與培訓人才。


可評量的目標真能帶來改變的目標
評估學齡兒童的就學比率與識字率很容易,但評估學生的素養與教育帶來的文化成果很難

當指標變成是否贊助的標準與依據時,無法呈現立即與短期效益的計畫就會被捨棄。
最容易被評量效益的計劃,往往是最沒有效益的計劃
而最有效益的計劃,往往最難評估其效益

所以負責花別人錢的政府官員或者國際事務機構,要不執著在(把難以量化的指標扭曲簡化為可衡量的)KPI,要不則是灌水與自肥中飽私囊。

承擔成敗壓力的主事者,最怕被媒體踢爆或彈劾,只好找來外行的KPI魔人學者專家來背書。



第十四章 當透明度變成績效表現的敵人:
透明度的壞處
呵呵,隱形冠軍之所以是冠軍,在於低調與不透明,出來大聲張揚自家公司是隱形冠軍的,其實都是笨蛋

親密感與婚姻
因為他人難以猜透內心想法,所以才有獨立個體與個人隱私的觀念
隱私與無法得知他人想法=>保持距離與親疏有別,是人際關係的基礎

夫妻相處也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乃至糊塗/不要算得太清楚


政治與政府
政治人物的角色就是各種利益衝突與敏感議題的掮客,設法讓各方願意在自己利益上各退一步,接受中庸的共識與條件(=大家都不滿意&勉強接受)

政治=有創意的施與受背叛與放棄理想
真能成事的政治人物或多或少都是雙面人
閉門協商能夠比公開透明有更大的彈性(=成交可能),太早曝光=胎死腹中,遑論協商成功之後再曝光還是可能因為反彈而破局。

協商=談判,最好立場不透明才能避免被對手利用,資訊透明是政府運作效能與政治協商的阻力。


外交與情報
同上



IV結論
第十五章 非計畫但可預期的負面後果
精力與心思從達成任務變成達成評量項目=錯置目標
績效衡量的副作用
1.助長短期主義&不鼓勵承擔風險
2.吃掉員工的時間與組織的機會成本
3.指標的可信度與管理效益遞減(下有對策)
4.連帶(預防造假與扭曲的)規定只會造成更多的摩擦成本與吃掉員工更多的時間
5.很多時候左右指標好壞的關鍵因素是運氣,而非員工是否努力(獎勵運氣=打擊士氣)
6.不鼓勵創新、合作與共同目標(=鼓勵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7.造成工作不愉快與抵減內在動機/成就感=破壞生產力




第十六章 何時使用指標,以及如何使用指標:核對清單
1.想評估的是哪一類的資訊?
無生命的東西越容易被正確衡量
人會對衡量做出反應,反應抵銷衡量的可信度與效用

2.衡量所得到的資訊,有效性為何?
衡量的容易性與重要性成反比
如果資訊用處不大,不要浪費心力進行衡量

3.加入更多指標會更好嗎?
衡量項目越多,邊際效應越低
指標對於中高階往往無效,通常只能找出表現很差的少數人或者嚴重的不當行為。

4.不採納衡量的代價為何?
好壞不見得要進行衡量(測驗),學生與老師(對於教學成果的好壞) 其實心裡有底(只是不願意正視與坦承面對)

5.評量的目的是什麼?
進行獎懲?
還是給外部人看,宣示公開與公信?
以上兩個目的通常會引發副作用與反效果
評量應該是給內部巷子內的人看,用於幫助落後的改善績效(增加強者的助人內在成就感,而非用於處罰未達標者)

6.取得數據的成本有多高?
收集、處理與分析資訊都需要時間與機會成本

7.問問自己:為什麼高層的人會想要績效指標
空降的人或是主管沒有安全感,採取顯微管理

8.績效評量是如何、由誰開發出來?
由上而下,或由外而內通常效果不好
第一線hand up 的人要參與及認同,指標才能發揮功能

9.再好或周全的指標都可能出現敗壞或是扭曲目標的危害
(只要搭配獎懲)有價值的東西就值得去操弄與作弊=助長道德風險

10.體認到凡事有極限是智慧的開端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獲得解決,而能夠透過指標+獎懲解決的問題又更為有限。公開透明不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手段,有時候反而讓問題更為棘手。

指標不能代替你去真正了解問題與問題背後的來龍去脈及脈絡,這只能靠用心、經驗判斷與解讀洞見等無法量化的技能。
「判斷」比「衡量」更重要,太多政客、組織高層迷思績效衡量而無判斷與擔當作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