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選書與看書

Disclaimer:

扣除修課考試與拿證照,選書與看書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看書是為了自己(快樂&爽),那麼有如上餐廳吃飯,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口味與偏好,有的偏好特定餐館或菜色,有的喜歡不斷挑戰新事物與嚐鮮

可惜多數人在學校受到填鴨與考試的傷害太大,以後從此不再碰書、不覺得讀書有用或不知道自己該看什麼書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_93.html#more


以下想法聊供參考(如何挑書與看書的審美觀)


一、追隨那些學問比你好、書看得比你多的人

看看他們關心什麼話題,看的又是什麼書(=依樣畫葫蘆、東施效顰)

就敝人而言,追蹤以下幾個人的blog(上面就會有推薦一些書)

蔡校長的閱讀筆記
https://i-chentsai.innovarad.tw/2013/01/reading.html

博學多聞的清大黃老師
http://skygene.blogspot.com/

學問更高深的彭老師
http://mhperng.blogspot.com/

政大不用數字研究的蕭老師
https://reswithoutnumbers.blogspot.com/

蘋果橘子經濟學頻道(英文,現在網頁可以幫你翻譯)
https://freakonomics.com/

綠角財經筆記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

總幹事的耕讀筆記
https://bonddealerbook.pixnet.net/blog

推薦許多書的萬維剛選集(以書找書)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4/14.html


不用買書光追人家blog上的文章,就已經算是分量不小的「閱讀」(特別是你看了之後會有所刺激與感想);與其買書,也可以自己設定個blog追蹤自己所關注的大咖先進們的心得分享,乃至於看到某位作者或某本著作一而再再三或不約而同被提及時,那麼這就代表這位作者或著作值得一探究竟。

 

 

二、與其挑書不如挑作者

如前所提,看書很像去覓食或追劇,好不容易發現自己的口味偏好,那麼就去把這一一系列的書籍都找來看看吧,品味書籍內容之餘也可以玩味一下作者的人生經歷(怎麼樣的人生歷練讓人寫出這本書)

以鄙人而言,追的作家有:
侯文詠、呂世浩(歷史的思辯)、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反脆弱、不對稱的陷阱)、Yuval Noah Harari(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 第三種黑猩猩、大崩壞)、Michael J. Sansel(正義、錢買不到的東西)...

也持續開發中,(只要還能活著讀書)還有更多我所不認識的大師與作者

 

 

三、故意去開發自己陌生乃至於有些排斥的領域

例如政治學、統計學、社會學、人類學、電腦科學、宗教、科學哲學、腦神經認知….
一方面是跳脫舒適圈、打破自己的成見
二方面是哪些你不懂與不知道的,其實比你懂和知道的更重要且更要命

不知量力讀了-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兩部大部頭)、國家為何失敗、神的演化、選擇的自由、決斷的演算、直視全貌、哲學的追問、意識的起源…

雖然看得很想死(不同類別的書籍有如用不同語言或文字所書寫而成),但是也讓人腦洞大開、心思思緒飄到另一個世界神遊(只不過有自知之明,碰到真正的政治學家、人類學家、電腦科學家、神經認知專家,自己還是趕快夾著尾巴逃跑吧,千萬不要發問貽笑大方與浪費人家的時間)

也如同前者持續開發與探索中,(只要還能活著讀書)還有許多我所不認識、不理解的領域與觀點

 

 

四、如何培養讀書與選書的審美觀

假設用欣賞音樂來比喻讀書與選書的審美觀好了

欣賞音樂或判斷音樂好不好聽、美不美有三個面向
1.旋律
2.歌詞
3.演奏技巧


人腦很奇特,聽到旋律竟然就會有情緒反應,不同種族或社會階層的人,對於旋律都各自有自己的感受與詮釋(不用人家教,生而知之),而所謂好不好聽、旋律美不美也是很主觀的(年輕的喜歡搖滾,年紀大的喜歡黃梅調或歌仔戲…有的喜歡交響樂歌劇,有的喜歡台語江惠)而歌詞屬於文學的部份,乃至於歌詞應該要跟旋律相互搭配,情歌的歌詞就該是無病呻吟與牛頭不對馬嘴像極了愛情的那種,軍歌就該是雄壯威武鼓勵大家送死報效的那種

即便不是音樂科班的人,不懂所謂的樂理甚至五線譜,聽到音樂的旋律與搭配的歌詞也都能有所感應與感受

而真的行家與音樂家,欣賞與鑑別的是演奏技巧,乃至於透過演奏技巧來獨特地詮釋這首作品

看書其實很類似,有一堆知識型網紅/youtuber /voicetuber可以幫你讀書與濃縮成懶人包,只不過那是人家斷章取義的濃縮(把一本上萬字的書用幾百字在十分鐘講完=資訊被縮減成1/100=資訊減損99%)或者就他個人經驗與知識的詮釋(不見的正確甚至不是作者的原意)


同樣一本書,你可以有你自己的詮釋,乃至於內行的看得是人家用什麼方法得出這樣的結論與涵義,所提出的結論與建議有哪些的限制與對立觀點….而者這部份就屬於「演奏技巧」的部份,你必須要有些數學或統計推論乃至於量性或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解,才能理解學院派作者的大作,乃至於知道人家兩造雙方吵架相互批判的理由為何(而非看了A書就說A好,看了B書又說B說的對,而你始終搞不清楚AB兩者誰說的對)


如何閱讀一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6991

https://medium.com/waki-reading-outpost/%E5%A6%82%E4%BD%95%E9%96%B1%E8%AE%80%E4%B8%80%E6%9C%AC%E6%9B%B8-b9bd6792b0cb

摘錄:

閱讀分成四個層次,以下歸納每個層次的心法:

 

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幾乎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中學三年級生的閱讀程度」,但許多成年人仍停留在這個階段而不自知。這是所有閱讀的基本技能,不贅述。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首先,有系統化地略讀或粗讀,然後,粗淺的閱讀。目的是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架構和內容,以及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做到第三層次的分析閱讀。其次,要做到主動閱讀的習慣,也就是說: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且必須自己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以下是四個基本的提問:

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麼?

作者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這本書說的全部有道理?還是部份有道理?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最後,買了一本書就像買了一項資產,要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它變成自己的一部份才行,也就是去寫下來,無論是在書上做筆記,或額外做書摘。

 

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許多書值得精讀,但有更多的書只需要瀏覽一下就行了。這邊要學的就是精讀的技巧,也就是分析閱讀,以下是三個階段:

找出一本書談什麼:依照種類與主題來分類,用簡短文字摘要全書,確定作者想解決的問題。書籍的分類:實用型、文學、故事戲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學、哲學書、社會科學

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詮釋關鍵字且達成共識,由最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主旨,找到論述與相關句子,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還沒解決?

評論一本書的規則:除非能詮釋透徹,否則不輕易批評,不爭強好辯,區分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若想表示不同意見,試著證明作者知識不足、知識錯誤、不合邏輯、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閱讀的最高層次,也是提升理解力、思考力的最佳策略,找出一個想要探討的主題,尋找很多本相關的書來交互參照、對談。採用檢視閱讀快速挑選眾多相關書籍後,接下來一共有五個步驟:

找到相關的章節:主題閱讀中,我與我關心的主題才是重點,而不是我閱讀的書,找出這些書對我的主題有什麼幫助

帶引作者與我達成共識:由我建立共識,帶引作者們與我達成共識,使用自己的語言和字彙

釐清問題:建立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然後讓作者們來回答這道問題

界定議題:兩位以上作者用不同方法和觀點回答上個步驟的問題,就形成了爭議,將爭議的前後關係整理清楚

分析討論:把整理過的議題和回答按照特定的順序排列、討論,也要能解釋為何採用這個順序。至此,才能說完成了完整的討論分析

 

 

五、結論與建議

不要用功利的心態或思維來讀書(e.g., 成為別人眼中博學多聞、有學問的人 or 成為OO圖書館當年度借閱冠軍)

讀書就該漫無目的地閱讀,無感沒有fu的書就丟一旁吧,有感與覺得有收穫(=自己爽)就讀下去吧。

能夠行有餘力讀書已是福份,就讓讀書成為一種單純的娛樂與嗜好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