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承蒙伯樂賞識與器重(感謝人家給我上場的機會),偶有演講授課邀約(題外話:這種授課分享,從$的角度來看,不但不符合成本效益甚或還有 integrity的爭議,只能說是善盡專業與個人社會責任+希望可以積些陰德現世報迴向給自己)
跟承辦人員了解來龍去脈與對於課程水準的期待,聊了以後讓人聯想到以下歷史故事
帝道、王道與霸道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商鞅聽說秦孝公在國內發布求賢令,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遊說秦孝公,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通過景監指責商鞅是個狂妄之徒,不可任用。
五日後,商鞅再次會見秦孝公,用王道之術遊說,孝公不能接受並再次通過景監責備商鞅。
商鞅第三次會見秦孝公時用霸道之術遊說,獲得孝公的肯定但沒有被採用,但商鞅此時已領會孝公心中的意圖。
最後商鞅見孝公時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時十分入迷,膝蓋不知不覺向商鞅挪動,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景監不得其解,向商鞅詢問緣由。商鞅說秦孝公意圖在當今爭霸天下,所以對耗時太長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學說不感興趣。
當然商鞅後來的結局,歷史課本已經有記載+大概大家也知道了。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5%86%E9%9E%85
敝人的感想、發現與收穫是
1.大家對於教育訓練課程的需求與期待也是霸道:希望短短的課程馬上學到、得到與做到=現學即用,馬上用得出來
2.霸道教學法的後果很可能是Dunning-Kruger Effect
又或如同電影奇異博士1當中所說:咒語的警語在書的最後面(知道怎麼用是一回事,知道什麼時後不能用或不要用是另一回事,知道用錯了該如何補救又是另一回事;不知道與不懂的東西不會害死你,一知半解/自以為了解的東西才會害了你)
3.霸道教學法的學習評鑑結果與滿意度分數最高=>講師如果能脫口秀、妙語如珠與把學員逗得笑開懷與花枝亂顫,滿意度分數會更高
4.教育訓練市場也是一種物競天擇與適者生存,適合生存的講師,不見得是學問最好/最具智慧/授課內容最豐富與深入的大師,而是最能夠迎合聽眾的講者
5.霸道式的教學與教育有如短跑與自由搏擊,適合street 的網紅與鄉民(感覺爽快取勝,講師需要有諧星的天份或明星王者的氣場),帝道與王道式的教學與教育有如馬拉松與太極養生,適合school的老師與研究生養成(邏輯嚴謹論述經過驗證可靠,老師需要有博士學位與SCI/SSCI的點數)
6.霸道跟王道帝道不能混為一談或兼顧,霸道講求快上手(學員導向,離開教室以後不用負責),帝道王道講求循序漸進與不傷身(不傳遞讓人誤會的知識或觀念,知識導向,老師負有社會責任)
7.霸道老師有如狐狸,可以用同樣教材變出很多花樣(一魚多吃+排列組合);帝道與王道的老師有如刺蝟,只針對那很窄的領域用同一招
8.老師要能夠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意味著教學法要能夠霸道,也能夠帝道與王道;挑戰在於老師而非學生
9.學生自己的自我認知在於:本來很複雜的東西,經過簡化之後,很有可能過度簡化=實戰與實用才會發現問題。(後果自負+無法求償)
10.大師演講授課可以用每小時2000元的教育部死豬公定價,但是進階課程每小時收費1萬 & 改作業或課後問問題,每小時收費2萬元=>這不是黑心,哥賣的不是知識或課程,而是經過時間淬練過後的智慧(老師的問題在於:如何幫自己的知識訂價與分級行銷?!當然前提是有回頭客)
11.狐狸老師的偷懶在於用笑話脫口秀掩蓋自己內容的空洞,長處是很懂的察言觀色、掌握學員情緒;刺蝟老師的偷懶在於用教科書或自己編的講義掩蓋自己的沒有成長與數十年如一日
教學的技巧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1/06/13.html
法術勢
https://baike.baidu.hk/item/%E6%B3%95%E8%A1%93%E5%8B%A2/857015
韓非子(約前280年—前233年) 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在戰國末期的亂世中,韓非融會貫通並發展了老子、荀況以及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自身的的法家理論。一生追求的政治抱負是為統治者創建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這就是其以"法"、"勢"、"術"為核心的法律理論。韓非的法律思想體系實際上是"以君為主、法術勢相輔相成"。因此帶有濃厚實用主義、功利色彩的權術闡釋,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法"是建立在類似於荀況的"性惡論"的基礎之上,減少了對人性善的期望而承襲了荀況"以法制之"、"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的主張,強調統治者應取一種主動的姿態,用"法"、"勢"、"術"相結合的"王者之道" 牢牢控制被統治者。韓非認為: "民之故計,皆就安利而闢危窮"(《韓非子•五蠹》);"君臣之際,非父子之親也,計數之所出也"(《韓非子•難一篇》)。人天性自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全以功利為本,毫無情感成分可言。韓非認為,人生而好利惡害,這是人之本能,但,此種本能既非善亦非惡,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而已,此事實乃是一切法律制度得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韓非並不主張化"性",只是主張因"性"即利用人性的弱點建立法律制度以治天下。所以,他説:"凡治天下者,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惡,故賞罰可用。賞罰可用則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韓非子•八經》)。
韓非強調"法"在統治中的作用,同時突出"勢"的重要性。
"勢",主要指君王手中的權勢、權威即君主統治所依託的權力和威勢。他認為:"君持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殺生之治也;勢者,勝眾之資也。""凡明主之治國也,任其勢"。"(《 韓非子:八經篇》)即把"勢"看成統治者相對於被統治者所擁有的優勢或特權。韓非指出:"聖人德若堯舜,行若伯夷,而不載於勢,則功不立,名不遂"。君王能夠"制賢"、"王天下"的首要原因並不在於其能力高強、品德出眾,而是由於擁有"勢"而位尊權重,舍此,必將一事無成。"飛龍乘雲,騰蛇遊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蟲寅蟻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於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位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政治統治依靠的只能是權勢,而不是君主的德行。韓非告誡統治者:必須牢牢掌握"勢",絕不可須臾鬆懈。若一旦"失勢","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災難和混亂由是而生。
韓非用比喻説明權勢是君主存在並且進行推行法家的一系列主張的前提,失去了這種權勢,法就是一紙空文,一切統治之術就無從談起了。擁有權勢,君王就能形成對臣下的威懾力,形成對百姓的統治力。韓非主張的整套法、術、勢思想的最後落腳點,就是為了鞏固和擴大君主的"勢"。韓非認為,"夫勢者,名一而變無數者也。"即權勢只有一個名稱,但是卻有很多的表現形式。韓非把"勢"分為"自然之勢"和"所得而設之勢",即"人為之勢"。韓非認為,權勢從開始就是自然存在於特定的政治統治當中,這是權力的原始狀態。他認為還存在着人為之勢,即統治者努力擴大和加強權勢,相比之下,韓非更重視人為之勢,他的理論體系也是緊緊圍繞着如何創造人為之勢展開的,意在鼓動君王把全部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成為真正最高的絕對權威。
"術" (即,君主統治的手段和策略)的概念。內容包括任免、考核、賞罰各級官員的手段以及如何維護君主的權力,即所謂刑名之術、察奸之術等。韓非將其概括為:"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羣臣之能者也"(《韓非子•定法》)。 "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韓非子:難三》)。擁有了"勢"的統治者,還要將"法"與"術"很好地結合起來。"法"與"術"最大的區別是,"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法"是為達到某種目標而訂立的辦法、規章之類的強制性制度,應明文公佈;"術"則是統治者控制其臣下的技巧,應當潛藏胸中,擇機使用,不輕易示人。可以看出,韓非主張"法"應是靜態的和公開的,"術"則是動態的和隱秘的。
韓非之所以強調"術",是希望使統治者以真正的"王者"姿態從具體的統治事務中獨立出來,而不是身陷於瑣碎事務中不能自拔。 "術"是隨時可以運用到立法、行政、司法過程中的靈丹妙藥。雖然韓非強調功利實效,但另一面他也頗受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影響,因此並不主張統治者處處過問、事必親躬。他認為,"聖人、明主治吏不治民"(《 韓非子:外儲右下》),因為"知不足以遍知物","君不足以遍知臣"(《韓非子:難三》)。明主治國,應當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大德,此即靜因無道,無為而無不為。明主應當懂得自己應當無為,而百官羣臣則應當懂得代他無不為,此即君無為而臣任勞。
感想與收穫
1.法規=明的與死的規定,權勢=形勢、影響力、權力與暴力,術=帝王之術、審時度勢/察言觀色的政治敏感度、如何操控議題與群眾對議題的認知
2.政治=法勢術三合一,法律與司法通常應該獨立,但利害的政治人物可以駕馭與操弄法律;古今中外的法治,或多或少都有人治的味道,只不過 越東方與越古早,政治光譜越偏向人治的那一端;越近代與西方,政治光譜越偏向法治與司法獨立的那端。
3.徒善不足以為政=>有心人會鑽漏洞搭便車;徒法不能自行,法律背後要有賞罰的權勢;好的政客比好的法律更重要。
4.對於上班族而言,公司的制度規章=法、錢與潛規則=勢、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自展現戰功績效與影響力=術;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帝王,可以努力與思考:如何向上管理而非受制於人。
5.政治人物與帝王的陷阱在於玩火自焚,很容易忘記自己應該為更高的上天與蒼生而服務,自以為可以玩弄法律、魚肉鄉民
wherever law ends, tyranny begins
6.自省、回歸與保持初心,是領導人必備的解毒劑與如同每日運動般的身心保健
7.還好我的本性是個自閉、不善社交的人,雖然這麼多年社會化+被社會毒化,始終還是保持關照自己與觀察他人的習慣(=不適合從事人資工作與政治人物)
8.看看自己,想想別人;要當一個網紅、公眾與政治人物,其實內心要很強大;顯然自己可能不是那塊料,要有自知之明,人醜無罪嚇人有罪。
9.當個低調、長眼卻率性的人,其實不是壞事(可以活得比較輕鬆與快樂):雖然沒什麼風光可供說嘴,但好歹姿態低、不為天下先,不容易中槍,偶而耍憨犯蠢沒有致命的疑慮與風險
10.想當個檯面上的領導或人物,可以風光與叱吒風雲,但有如玩拋接球(好幾顆球)的小丑,球不落地可以獲得滿堂彩(但是檯面下,有更多玩得不好球落地的人)
11.既然自己的名字當中有個真字,那麼就努力不要自欺欺人,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與真誠待人(=活得輕鬆一點)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