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多模型思維5

多模型思維:天才的32個思考策略

The Model Thinker: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Make Data Work for You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068 


這本書提供32個思考模型框架,每個思考模型框架都需要耗費心力,才能勉強理解一天打魚三天曬網沒有辦法一口氣讀完,如要熟練也需要一萬小時的練習吧Orz 




第17章    馬可夫模型

—— 戰或和、民主自由化、網頁排名


根據特定機率適用在有限狀態下的轉換

e.g., 政治在民主或獨裁,個人情緒在快樂或難過間的轉換,教室學生專心或分心,個人由貧轉富或由富轉貧=>達成統計均衡


學生上課的精神狀態



選擇短多長空亦或 短空長多 也適用此一模型





模型應用結論

區分(干預手段的)長效或短效

  • 老師講笑話=>短效,短時間內課堂上的同學,恢復注意力的學生比率會高一些
  • 改變轉換率=>長效,學生很有學習意願/動機,老師的教學法讓學生容易吸收理解



就個人經驗而言,不管是上課還是群組討論

大概參與率都只有約1/10

而這1/10中,會發問與互動的,大概又只有1/5~1/10

知識、觀念與經驗的散播與吸收率可謂只有1~2%




第18章    系統動力模型

—— 正負回饋、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


系統動力模型 Forrester

透過正負回饋來模擬生態、經濟、供應鏈和生產過程

模型組成包含

來源:提供input

庫存:反應input與output兩個變數間的水準

目的地:吸收output

流量:呈現不同庫存水準之間的回饋

流速:可以固定或可調整


系統運作包含正負回饋時,就會形成複雜系統



麵包店的系統動力模型




金融市場的系統動力模型

2008金融風暴,投資人跟存款人都擔心投資安全

為防止銀行遭到擠兌,澳洲政府提供存款保險,

為何如此一來,反而加速了債券與股票市場的崩盤?

Hint:

銀行存款有保障,投資人就賣股票,把錢存銀行




World3 Model

《成長的極限》(LTG)一書是受羅馬俱樂部委託,於 1972 年首次出版。作為描述經濟體系影響的最早的分析之一,它成為主要參考書促進 資源有限的。為此,LTG 的分析是基於系統模型World3。

包含150個變數、300個方程式與500個參數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3 

https://insightmaker.com/insight/2pCL5ePy8wWgr4SN8BQ4DD/The-World3-Model-Classic-World-Simulation 

https://bertrand-charpentier.medium.com/world3-the-first-computational-model-to-incorporate-natural-physical-limits-in-the-economy-b1afa566d734 



結論

當心隱藏的間接效應







第19章    個體為本模型

—— 社會運動、雙重抗爭、謝林分隔模型


基於閾值的行為模型(Threshold-based Behavior Model)

人的選擇與行為是否改變有個閾值 (Threshold)

e.g., 外套低於100鎂=>買;社會運動人數超過1000人時=>加入


這模型亦可稱為Agent-Based Model



Granovetter Riot Model

社會學大師的著作=> Threshold Model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https://www.jstor.org/stable/2778111 

用於

要不要加入反抗獨裁者的抗爭運動

足球流氓要不要破壞公物洩憤

散戶是否會跳股票的追高與殺低

閾值 (Threshold)≒道德良心、正義勇氣

不同人或不同群群與社會,對於不同議題有不同的道德良心與行動勇氣閾值


一個社會活動或文化的形成與維繫,有時候要看群體平均的閾值高低大小或閾值分佈,而非單一個人的閾值



開創新市場- 同步雙重抗爭

開創新市場,必須同步創造買家與賣家

e.g., AirBnB

一來要有足夠的屋主願意發布空房資訊

二來要有足夠的顧客願意捨棄傳統旅館,訂購Airbnb

Airbnb要吸收到足夠多得屋主與顧客形成 生態體系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success-story-airbnb-how-platform-revolutionized-travel-de-knoop/ 

keys to Airbnb's success:

  1. create a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its users.
  2. use of technology. The platform made it easy for hosts to list their properties and for guests to find and book accommodations.
  3. The company used social media to build a following, and they leveraged partnerships with popular travel bloggers and influencers to spread the word about the platform.


https://hackernoon.com/airbnb-business-case-study-what-makes-airbnb-so-successful 

摘錄

  1.  Airbnb最熱門的三大都市:巴黎、倫敦、紐約
  2.  Airbnb 透過對每次預訂收取佣金來賺錢。該公司還提供額外的服務,例如保險和 24/7 客戶支持,這些服務是可選的,但需要額外付費。
  3.  Airbnb 的經銷策略是涵蓋客戶所在的任何地方。為此,他們投入巨資建立強大的線上和行動業務。他們也活躍在社交媒體上,並與旅遊業的其他公司合作。
  4. Airbnb 一直致力於透過改善整體旅行體驗(而不僅僅是住宿)來增強客戶體驗。他們對業主進行了培訓,以提供盡可能最好的體驗,並聘請了自由攝影師來張貼住宿附近區域的照片,以引起顧客的興趣。透過這樣做,他們希望吸引更多顧客並讓他們成為回頭客。
  5.  Airbnb 非常重視用戶生成的內容,因為它知道這種內容能讓顧客感到快樂。事實上,創意內部內容僅佔 Airbnb 內容行銷組合的 30%。另外 70% 專注於用戶生成的內容,主要是社群媒體管道。這種對使用者生成內容的關注使 Airbnb 能夠在更個人化的層面上與客戶建立聯繫,並創造一種社群意識。
  6. Airbnb的獲利模式:Airbnb 的營收模式是基於三個關鍵組成部分:房東、房客和 Airbnbmag。Airbnb 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房東,他們在平台上列出自己的房產並為此支付費用。房客也可以透過 Airbnb 付費預訂住宿。此外,Airbnb 也向房客和房東收取服務費。Airbnb 還透過其線上雜誌 Airbnbmag 獲得收入,該雜誌提供旅行技巧、推薦以及有關世界各地有趣住宿地點的故事。雖然 Airbnb 不收取 Airbnbmag 的訪問費用,但該雜誌確實透過廣告和聯盟行銷產生收入。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9/may/05/airbnb-homelessness-renting-housing-accommodation-social-policy-cities-travel-leisure 

摘錄

  1. 短期租賃比長租,利潤更高(租給外地遊客比組給本地人更划算)
  2. Airbnb的房東,已經不在是業餘,而是專業的包租公婆
  3. 都會區有很多遊民(上萬),卻有數千套房間可供出租
  4. 共享經濟是破壞式創新,帶來獲利機會與法規破壞(破壞了傳統的旅館住宿業、租屋市場)



分隔模型:謝林派對模型

隨機漫步+抗爭(偏好)閾值

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行業男女比例失衡

e.g.,護理師女生多,工地師傅男生多

https://study.tczhong.com/post/model_thinking/%E6%A8%A1%E5%9E%8B%E6%80%9D%E7%BB%B415-%E5%9F%BA%E4%BA%8E%E9%98%88%E5%80%BC%E7%9A%84%E6%A8%A1%E5%9E%8B/ 


Schelling’s Party Mod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helling%27s_model_of_segregation 



乒乓模型

反應股價的暴漲與暴跌,反覆無常

每個股民對於股價的上漲與下跌有不同的閾值

上漲的越多越快,越容易引發雜訊交易者追高,直到理性投資者逢高賣出

下跌的越多越快,越容易引發雜訊交易者殺低,直到理性投資者逢低買入


而透過電腦程式的高頻交易,讓股價變化成有毒市場(toxic market)





第20章    空間與特徵選擇模型

—— 意識型態光譜、中間選民、價格競爭

空間(spatial)屬性

e.g., 衣服顏色、食物味道

沒有最佳選擇,大家偏好不同

空間屬性的選擇模型認為產品屬性越接近消費者心中的理想位置(衣服顏色、食物味道),則該產品對於消費者的價值越高,但理想位置因人而異,有的喜歡食物重鹹,有的喜歡食物清淡。


特徵(hedonic)屬性(享樂屬性)

偏向極端(大或小)越好,每個人的偏好相同

房子越大越好、手機功能越多越好/越輕越好、車子鞋子越耐用越好


大部分產品屬於以上兩種特徵的組合

車子與手機的顏色為空間(spatial)屬性,耗油量或耗電量乃至於價格為特徵(hedonic)屬性



空間競爭模型

Hotelling Mode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telling's_law 


增加屬性的數量



中間選民定理

https://whogovernstw.org/2019/08/13/austinwang45/ 



現狀效應、提案與否決

存在否決權的組織,難以通過決策






擁擠和稀疏市場的競爭

在競爭者少的稀疏市場,降價10%,營收不會等比增加(銷售量增加8%)=>總獲利減少3%(0.9*1.08=0.972)

降價增加市占率是錯誤的決策

在競爭者多的擁擠市場,降價增加市占率是正確的決策




分辨基本偏好還是工具偏好

基本偏好=目的

e.g., 追求健康

工具偏好=手段方法

e.g., 168節食或是高蛋白低熱量飲食


想想產品或服務是針對基本偏好,還是工具偏好?

e.g., 上健身房的人

目的如果是健身,那麼健身本身就是目的偏好,健身教練可以提供運動技巧

目的如果是不是健身,而是打卡炫耀亦或認識異性,那麼健身教練與俱樂部,應該提供聯誼性質的服務


模型是死的,人的心思與商業模式是活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