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一如既往2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

Same as Ever: 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0024 



作者有些文章發布在這

https://collabfund.com/blog/ 



7 無法運算的事物

推動戰爭、政治運動、社會風潮、股市甚至人類文明進步的無形力量與抽象事物- 情感、荷爾蒙、集體的狂熱

毫無道理可言=>其實是邏輯只存在於人腦中,宇宙與現實世界的運作沒有邏輯或公理可言


篤信科學管理的麥克納馬拉 針對越戰作了詳細的計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McNamara 


特種部隊指揮官Edward Lansda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ward_Lansdale

說:計算少了一樣東西- 越南人的感受


儘管每殺死10名越共,只有死傷1名美國人,美國國民在意的不是那1換10的交換率,而是那位死傷的美國人是誰家的子弟


圖表難以呈現背後的情感與人心國情的來龍去脈

科學管理的盲點- 無法衡量,就無法管理

世上最重要的那些事物與力量,恰恰無法衡量也無從預測-特別是跟人性與思維有關的部分


二戰美軍將領與經濟學家對於德國狀況的評估是正確的,除了希特勒的瘋狂


貝佐斯:

The thing I have noticed is when the anecdotes and the data disagree, the anecdotes are usually right.當客戶的感受與公司内部的數據不一時,客戶的感受通常是對的,有問題(造假掩飾)的是統計數據

https://www.inc.com/business-insider/amazon-founder-ceo-jeff-bezos-customer-emails-forward-managers-fix-issues.html 


生理學家可以從生理構造的角度,預測人能跑多快(心臟越大顆、功率越大;疲勞/缺氧會限制人跑的極限),但這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理論,完全無法預測奧運賽跑比賽結果:

1.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大腦克服身體喊累)

2.終點前反而加速衝刺

3.運動員透過鍛鍊,提升疲勞耐受度

https://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23922/ 


運動競賽不只關乎生理能耐,也關乎大腦如何評量風險(疲勞)與報酬

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你不會死亡- 透過疲勞/疼痛/噁心等反應限制你不要超過極限=>讓你常常精疲力竭,在奧運賽場上的極端表現如同被殺人魔追著跑類似,大腦會讓你超越極限。


生理實驗室中對運動員的測試記錄,永遠無法預測出當事人的極限。


市場股價的漲跌,也不全然只是供需價量或營收預測等基本面,而是伴隨著人們夢想貪婪、不安恐懼等情緒,也受到集體交互影響與報導煽動

信心=>難以建模、量化與預測估值,無法只靠數據或邏輯來理解景氣循環與市場波動。

經濟學家口中的效用(utility) 或剩餘價值(margin),包含了無法測量、定價、建模的部分(經濟學家其實很滑頭,與使用這些詞彙來概括)


現實世界由一連串無止境的荒謬、混亂與不完美的人所組成,邏輯與前因後果只存在於人腦袋的想像中(幫助人簡化複雜、獲得掌握世界的安全感假象)


結論與建議

1.接受世上有些事物無法被理解

量子力學、靈異現象、神蹟奇蹟


2.一個人眼中的瘋狂,在另一人眼中可能非常理智

科學家用數學來proxy真實世界,經濟學家用計量模型來proxy市場運作

交易員與投資人有玩當衝的、有玩技術分析、有信奉巴菲特

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與地方風俗


3.理解誘因與當事人的心理認知(是異常行為的關鍵)

不要問理髮師你的髮型是否需要修剪、不要問理專你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理財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世界末日信徒


4.故事比統計數據更具說服力

講總數、平均數與中位數,不如講述某個人的經歷(特例)





8 平靜會播下瘋狂的種子

平靜平凡會讓人在安全的範圍内尋求刺激,這些日積月累的小刺激與冒險脫軌,會累積成瘋狂=>人性版的雙頭寡占動態循環





明斯基 金融不穩定假說

https://www.socialscience.international/hyman-minsky-financial-instability-hypothesis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0138 


經濟隱定=>人們樂觀

人們樂觀=>舉債

舉債=>經濟不穩定


股災崩盤其實不是意外而是意料之中

孕釀崩盤的充分條件

  1. 資訊不對稱
  2. 不確定性
  3. 隨機性
  4. 機遇性
  5. 時機不巧(陰錯陽差)
  6. 不良的誘因機制



The end is always nea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gyAqyb6GM 

現代人不像古代人容易受各種疾病侵擾、壽命不常

有各種疫苗與現代醫療體制,但對SARs Covid等新興傳染病卻也更無防備

=>越是長時間沒有發生大規模傳染病,越是醞釀了大規模傳染病發生的可能


商場職場、投資、人際關係與社會穩定常見的循環:

多疑謹慎,讓人小心翼翼+準備好面對失敗挫折,小心翼翼的人容易成功

成功讓人感覺良好放下戒心=>沒有做好面對意外挫折(當你身處巔峰高光時刻時,也正是魔鬼找上你的時候=>驕傲在失敗以先)

遭遇意外挫折,讓人手足無措+錯上加錯(壓力下更容易出錯)



結論與建議

1.物極必反是天理(natural law)

只是人而為人,沒有人可以預測高點+何時崩盤

只知道爬得越高跌得越重=>That is how the world works.


2.對策與心態調適一:人就是在恐懼與貪婪兩極之間擺盪、反覆無常

市場與社會失序才是常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https://vocus.cc/article/5bf3b024fd897800013518a4 

尋找均衡、合理價值與公道天理,其實是庸人自擾

人們不是失去理智,只是人心一直在變


3.對策與心態調適二:見好就收

可惜人心貪婪,永遠想要更多與更好




9 太多、太急、太快

一個女人懷胎九月可以生出一個孩子,九個女人各懷胎一個月生不出一個孩子

萬事萬物的運作,有合理的規模與大小、時間與速度;投資亦然




企業併購的陷阱

  1. 拿不下來,發揮不了綜效=>浪費錢
  2. 拿下來,工廠運作無法整合
  3. 拿下來,發揮綜效,錢來得太快=留不住(管理階層會再把easy money 花出去)


不同規模大小,有不同的管理邏輯

  • 數人=>社會主義、大家庭
  • 不同事業群=>左傾民主黨
  • 各州/各縣政府=>共和主義
  • 聯邦政府=>自由主義


哥拉斯哥大學生物系的研究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abs/10.1098/rspb.2012.2370 


把同一種魚分成兩組

一組幼時放在低溫中成長,另一組放在高溫中成長

前者生長速度比較慢,後者生長速度比較快

接著把兩組魚放回正常水溫中飼養,兩者會長成體重一般正常

但前者的壽命會長30%,後者會縮短15%




結論與建議

  1. 沒耐心是創造力的大敵;成本管控是創新的大敵
  2. 耐心與有時間/資源等餘裕,其實是奢侈品,有耐心與時間才可以創造職涯、愛情與投資的機會
  3. 可惜對於職涯、愛情與投資報酬率,人們總是汲汲營營、錙銖必較+揠苗助長。





10 當魔法出現時

從絕望與痛苦深淵中產生的動機與立志


1911/03/25 the fire at the Triangle Waist Company in New York City

死亡146位年輕移民工=>逃生門上鎖,許多跳樓活活摔死

https://trianglefire.ilr.cornell.edu/story/introduction.html 


當時目睹的Frances Perkins日後當上勞工部長,致力於保障勞工權益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ces_Perkins 


類似的事故,2012發生在孟加拉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21126/c26bangladesh/zh-hant/ 


對於戰場士兵而言,害怕死亡的恐懼是讓人保持警覺、不會粗心大意保住性命的最佳途經

對於工廠負責風險管理的主管亦然=>無助維持對於無常與不確定恐懼擔憂的事物,都不好,e.g., 

拿到獎項、作得很好被主管機關邀請出來分享、很長一段時間狀況良好/沒有發生事故與預到意外


順風順水沒有人能夠鍛鍊出韌性

只有對於不斷挫敗與不確定性的過度反應,才是創新與成功的能量



結論與建議

  1. 危機與挫敗磨難(只要不致人於死),其實有易健康與突破創新=>所有的成功人士與政商高層,每個都是被各項有型無型指標牽著鼻子走的焦慮症患者(only paranoid survive)
  2. 人就是好逸惡勞,追求錢多事少離家近或成為百萬富翁每日悠閒度日,然而過著他人稱羨的名流貴婦或退休人士=>睡到自然醒、再去吃到飽,晚上跑趴參加聚會,講話言不及意=>生活沒目標,人生更沒有意義
  3. 一如往昔,人性本賤,人活著需要目標(那個目標是否能達成或是否有意義,不重要);總是覺得不滿足+會自找麻煩。困境其實正是人生奮鬥的目標與意義。





11 一夕的悲劇與長遠的奇蹟

好消息與形象需要時間醞釀=>需要複利滾存

壞消息與形象崩壞只需要一瞬間=>信心崩盤

人的誕生與成長超級複雜,但死亡超級簡單

維繫和平超級複雜,發動戰爭只要一個誤判



結論與建議:

1.職場、科技、人際關係、文明的進步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緩步前進+讓人不知不覺;崩壞與壞消息卻迅雷不及掩耳、讓人目不轉睛;建設進步緩慢,破壞卻很容易與快速


2.進步與好消息通常跟沒有發生的事物有關

逐步排除退步與不良的地方=沒有發生遭遇戰爭、死亡、事故與災難與犯罪

壞消息跟已經發生的事物有關


3.人們容易低估進步、維繫秩序的難度

每年成長1%,連續50年的進步或財富漲幅是1*1.01^50=1.64 

每年成長1%看似悲觀,其實要連續部中斷很不容易




12 微小而重要

人們如何小看風險與被溫水煮青蛙


大家以為最大的國家、企業、最有勢力的人物,會帶來最大的創新機會或威脅

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最大的創新機會與威脅,都來自於日積月累與不斷的相互加成與影響放大


冷戰MAD時期,最可怕的不是沙皇核彈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1321265


而是背包大小的戰術核武=>使用門檻極低

https://strategy.style/archives/tactical-nuclear-weapons 


1929經濟大蕭條、2008金融風暴與2019新冠肺炎,一開始大家都無法預見想像問題的嚴重性=>以後果論來看,這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機率非常非常低,但就是這些發生機率極小的事件相互強化與影響,導致了極端的後果


結論與建議

1.宇宙當中最驚人的力量- 演化

違反熱力學定律、克服各種有害的突變與不幸遭遇(生物大滅絕),由單細胞細菌演化出複雜的人類

每個物種在1000年内的差異與變化都幾乎可以忽略=>放大成30+億年來看,成為驚人的成果=>人類無法理解指數變化

2.微不足道的複利滾存與長期演化累積疊加,會產生天差地別與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如既往,這是不變的道理。




13 狂喜與絕望

人如何變得過度自信,人總是難以平衡樂觀與悲觀


投資與社會進步需要悲觀與樂觀共存,最好的財務規劃是

悲觀的儲蓄+樂觀的投資


Stockdale Paradox

https://medium.com/andreas-discovery/%E6%A8%82%E8%A7%80%E4%B8%8D%E4%B8%80%E5%AE%9A%E5%B0%B1%E5%A5%BD-%E8%AB%87%E5%8F%B2%E6%89%98%E5%85%8B%E6%88%B4%E7%88%BE%E7%9F%9B%E7%9B%BE-the-stockdale-paradox-4d178f2631a9 


能活過戰俘營的人

不能一昧樂觀=>會一再失望而死於心碎;而是防禦式悲觀=>存有樂觀希望,但正視悲觀殘酷現實=>像悲觀者一樣計畫,卻像樂觀者一樣夢想,就是生存的平衡之道。


歷史上每個時刻,都是雙城記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任的時代,那是懷疑的時代;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直奔地獄……」。


Bill Gate認為即便是微軟,也可能倒閉,堅持公司要有12個月的現金,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



結論與建議

1.樂觀與悲觀是天秤與光譜的兩端

一端是樂觀,把各種負面事物與想法視為缺陷,對自己充滿信心

另一端是悲觀,覺得世界運作符合莫非定律(總是會出錯),對自己缺乏信心

2.其實兩種心態同樣危險,只有中間與兼容樂觀與悲觀才是甜蜜點:

像悲觀者般的計劃與準備+像樂觀者般的夢想與懷抱希望

悲觀長期來看很糟,但短期很重要(短多長空)

樂觀短期來看很糟,但長期很重要(短空長多)




14 完美之下,必有損傷

越想追求完美,表現越糟=>能包容缺陷=節省資源,反而是競爭優勢


掌握機會與追求完美,其實是人的天性與很大的誘惑=>覺得這樣可以最大化自己的生存機率…


99%在地球出現過的物種都已經滅絕,存在的物種沒有一個完美,但凡存在卻又合理:都有非常擅長的地方,也有相對脆弱的一面





成功的衡量標準,不是你有多少錢

而是你有多少空閒與可能性




人生與預測相同,夠好即可,不需要完美也不可能完美


題外話:

想起口試到一位住竹北關新里的在職班同學,她說她們社區,年薪300萬以下算是窮人,很多人繳的稅都不只300萬了;這些爸媽家長有的是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反而讓孩子承擔壓力,身心出了狀況

她自己也覺得虧欠孩子,思考著是否舉家搬遷到台北,給孩子更沒有壓力的環境(我說我想搬回花蓮瑞穗,年薪100萬在當地可以算是員外上人)


結論與建議:

  1. 越是追求完美,其實你越脆弱(短多長空)
  2. 夠好這個念頭,可以幫助你把時間與資源投入其他機會
  3. 時間其實才是競爭力的裁判,與其追求完美(更高的薪水、地位與名聲)應該追求的是智慧與對於人性的深刻領悟。




15 本來就很困難

凡是值得追求的事物,都需要付出代價,沒有捷徑與不勞而獲


想要有所得,必須有所失;想要學習成長,就必須承擔痛苦


查理•蒙格談到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想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努力配得上你想要的東西。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想法。這是黃金法則。如果你在另一端,你想向世界交付你會購買的東西。

“The safest way to try to get what you want is to try to deserve what you want. It’s such a simple idea. It’s the golden rule. You want to deliver to the world what you would buy if you were on the other end.”

https://fs.blog/brain-food/october-23-2022/ 


想要當上總統,自己的言行舉止與内心價值判斷就要像個總統+大家覺得你就是個總統


萬事萬物都需要付出代價:代價通常跟潛在報酬成正比

e.g., 壓力、不確定性、跟怪人與官僚打交道、承擔情緒垃圾、不斷的自我懷疑與創傷症候





想起上輩子在竹科上班,要忍受塞車、某些高階主管的跋扈與職場霸凌


結論與建議

  1. 認清the price you should pay +願意付出那個代價(才能有所得)是長大成為獨立人的開始
  2. 很多高官無法忍受雞毛蒜皮的事=>其實是活在溫室當中,透過發飆來否認現實+下屬也會對他/她隱瞞壞消息:這表示這個人就是這樣了,不會再更高一層了
  3. 越能認清世界不完美與混亂(=不符合你的期望),反而越能看清世界的運轉+接納真實世界與從中獲益(減少痛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