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萬事揭曉3

萬事揭曉:打破文明演進的神話,開啟自由曙光的全新人類史

The Dawn of Everything: A New History of Humanity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95382?srsltid=AfmBOopXHeUGNf7CJdUEmyPXRDF4uGFp66PYVB1YlQM7b4-7VLUJQtzp 


第十章讓人腦洞大開


第七章 自由的生態

農業最初如何在世界各地跳躍前進、跌跌撞撞、幻生又幻滅


如何避免共有地的悲劇

近代傳統的想法:

1.土地私有化

2.土地管理權交給管理階層


古代人類的想法=>共同私有制

1.共有保育(communal tenure)

強調群體內部的共享和監督,而非西方私有產權注重個人的獨有權利。

土地權利主要來自於社會單位的成員身份,例如通過出生、歸屬或效忠於一個群體,或通過各種交易(包括禮物、貸款和購買)獲得。而私有產權則主要通過法律登記和市場交易來確立。


2.敞田(open fiel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pen-field_system 


3.定期重新分配

把土地分成很多小塊,依各家族人數多寡區分分配與輪流


馴化的動植物需要人類,才能傳播到原始生態界限外

1942 哥倫布大交換(美洲/歐洲動植物,包含病毒)


農業為何沒有更早發展?

地質史上有兩次溫暖時期足以支撐人類發展農業

一次是13萬年前的Eemian間冰期,第二次就是我們這個間冰期,始於1.2萬年前


隨著氣候變暖,其實人類游獵採集的所得也增加

人類也很清楚不能只靠農業來維生

對於農業種植可謂就是機會主義+玩票性質


早期農業部落往往出現在更内陸(游獵採集資源更少)的地方,這些部落也往往不敵沿海的游獵採集部落


尼羅河流域的轉變(西元前5000-4000年)與大洋洲島嶼的殖民(西元前1600-500年)




歐洲/非洲/大洋洲這三種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特色

1.開始認真投入農業,穀物種植結合牲畜養殖

2.這些動植物都依賴人類的照料才能生存,無法於野外自行繁殖

3.人類的生活變成以照料這些動植物為主

4.刻意將活動範為拓展到無人地帶=>形成語言帶


例外是:亞馬遜叢林的玩票性質=>這其實才是人類史上的常態

雨季時集體在住屋附近清理出田園,旱季時直接荒廢分散成小股游獵族群,隨著季節變化週而復始






第八章 想像中的城市

歐亞大陸最早的城市居民如何建造城市,不需要國王在上統治指揮——在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烏克蘭、中國等地


城市始於心靈(而非農業、官僚階層體系)







巨型的村落






美索不達米亞的民主





人類學與考古學,證據太少,可能性太多,橫跨時間幅度太長,沒有人清楚中間的歷史變化與演化,誰都沒有辦法把話說死

我們只能活在當下(近百年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型態)




第九章 藏在眼前的答案

美洲社會住宅和民主制的原住民起源


阿茲提克文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ztec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otihuacan

特奧蒂瓦坎明顯沒有國王或其他獨裁統治者的證據。同一地區的同時代城市,包括瑪雅和薩巴特克,以及早期的奧爾梅克文明,都以皇宮、儀式球場以及對戰爭、征服和羞辱俘虜的描述的形式留下了王朝獨裁主權的充分證明。然而,在特奧蒂瓦坎並沒有發現這樣的文物。許多學者因此得出結論,特奧蒂瓦坎是由某種「集體治理」所領導的。


沒有人知道原因與為什麼


人類學與考古學的研究,資料與證據太少,想像、可能性與主觀臆測太多

要學著適應(沒有定論、不可能有簡單的答案)



第十章 為何國家沒有起源

統治權、官僚體制和政治的平凡開端


國家的起源≒不平等的起源

國家與政府=在特定領土範圍内,壟斷制度規則與使用暴力(“合法”強迫與侵犯人民權利)的機構 (呵,國家源起於叛亂,好諷刺啊)

國家的誕生=保障統治階層的權力

只要有一群人仰賴其他人的勞動,他們就會創造某種統治機制,在國家美其名為法律規章或保家衛國,在組織名為管理或保護產權,實際上就是為了維持自己地位的優勢與主奴關係


在小聚落或原始村莊,大家各有專長,相互需要,所謂的村長耆老地方士紳可謂是榮譽職的官員,負責調解糾紛

即使沒有國家,也可以出現貴族制、奴隸制與極端的父權統治形式

沒有國家,也一樣可以有複雜的灌溉系統、發展科學與哲學信仰


三種基本的統治型式與對人類學的意義

最基本與主要的自由類型

  1. 遷徙的自由
  2. 不服從命令的自由
  3. 重塑社會關係的自由


盧梭認為社會問題與暴政的源頭是=>所有權與私有財產(由其是土地)

為了要維持私有財產與所有權,就需要有強力的約束(=暴力)

土地私有產生封建、地主與仕紳階層


土地產權與所有權是個 人類發明的法律概念,由道德洗腦與暴力機加以維繫

革命與叛亂的成敗,取決於兩造雙方是否做好流血的心理準備(流血的贏,不敢流血的輸)


如何保護與控制財產

  1. 暴力
  2. 知識或資訊
  3. 魅力


以上三項是構成國家的基礎

  1. 國王說了算,人治凌駕於法律規則=>統治權
  2. 戶籍制度+掌握被統治人民的資訊=納稅徵兵的基礎=>官僚體系
  3. 神格化的領導人=>政治競爭/成王敗寇


理論上現代民主制度應該可以抵銷以上三項基礎,但實際上

  • 多數人民怯懦
  • 無力保護個人資訊+沒有遷徙自由+期望成為官僚統治階層
  • 偶像崇拜+被洗腦


暴政與獨裁的起源,古典觀點:

行政管理(灌溉)=>統治權=>魅力政治

可能是:行政管理=>魅力政治=>統治權 或是 魅力政治=>統治權=>行政管理


現代民主如何獲得權力

個人/家族魅力知名度=>當選獲得監督權=>介入干預行政管理=>獲得利益與統治權


沒有國王的地方=本來就沒有秩序,其實更難被征服統治(現代的阿富汗、緬甸、非洲、中美洲)




歷史上的朝代、王朝與國王,只是歷史學家敘事的一種便宜行事與簡化,實際上這些朝代與國王的影響力與代表性根本不像記錄上那麼完整與雲淡風輕=>看看近代史即知,往往是把對於當代的一些想法與認知投射到對於遠古歷史的想像


在過去5000年的歷史,王國與國王,其實是擁有政治秩序與階級制度的孤島與數百年片段,孤島語片段之外是一大片未留下記錄與尚未被探索的空白(不代表不存在!)

奧爾梅客人與文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lmecs 

https://cuphistory.net/olmec-civilization/ 

“國家”可以有如夜市市集、媽祖遶境或運動賽事,只有在特定節日才形成與發揮功能=>魅力政治



查文文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v%C3%ADn_culture 

https://zh-tw.postposmo.com/%E6%9F%A5%E6%96%87%E6%96%87%E5%8C%96%E5%BB%BA%E7%AF%89/ 

雕刻與藝術不是歌頌與稱讚國王的豐功偉業(如同古埃及),比較像是薩滿探索的神祕經驗與世界;遺跡建築中沒有軍事堡壘或行政機構,反而比較像是劇場或刻在石碑上的神話故事

假如”查文”是一種「國家」,那麼凝聚這個國家的是類薩滿信仰=>知識(人生意義)控制權


納奇茲人=>單獨存在的統治權(沒有依附的國家行政體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tchez_people 

一個強烈的母系血緣社會,血統是根據女性血統計算。被稱為「大太陽」的最高酋長始終是「女太陽」的兒子,而「女太陽」的女兒將是下一個「大太陽」的母親。這確保了酋長國始終處於單一孫氏血統的控制之下。







日後國家的典範- 古埃及

照顧勞動、儀式殺戮(殉葬)和小圈圈(官僚體制) 


古代大規模殉葬儀式的原因

  1. 宗教信仰,國王妻女隨國王踏上來世=>表現對國王的愛與效忠+這些手腳人是國王的財產,一起代到來世繼續服侍國王
  2. 改朝換代,死去國王身邊的重臣一起去死,以讓新國王有施展手腳的空間
  3. 摧毀敵人或敵對家族

後來有些死者其實是被抓去cosplay的替死鬼


人不了解死後的世界,所以假定死人的需求跟活人一樣,需要吃喝拉撒睡






早期國家的案例有何差異?

美索不達米亞: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城邦,各自有魅力不凡的戰士統治者(代替天神統治,統治權在天神)

埃及與印加:統治權(國王自己就是神)+官僚體系協助


早期國家的共同點

  1. 父權制家庭組織
  2. 政府機器與社會組織建立在階層分級上
  3. 頂端有誇張的暴力(手足父子相殘)、獻祭
  4. 神廟兼具銀行、工廠、庇護所的功能
  5. 權力不是建立在對於土地或商業的控制上,而是控制人群流動與效忠的能力
  6. 王國與國王的大小事,都要請示最終統治者神明(透過占卜)或獲得神靈的旨意
  7. 暴力控制權(統治權)、知識控制權(官僚體系)、個人魅力(領袖英雄) 三選二


國家的恐怖與成功:抹滅許許多多的個人,成就某幾個人

  • 一個人對於其他人有生殺大權(凌駕群體共識)
  • 官僚與行政機器把所有人都變成無差別的齒輪螺絲釘工具人
  • 國家的起源與終結都是流血叛亂+亂世出英雄(竊國大盜)


行政與管理機制的誕生與變形

1.為了公平,與防止壓榨與不公:避免收成季節勞動力短缺、不會有哪一戶人力不足、年老傷殘孤兒寡母都能得到照顧

2.家戶之間的責任以互惠照顧為原則,記錄戶與戶之間債權:誰為誰做了什麼,誰又欠什麼;年底打消

3.這種會計制度,轉換被統治者利用為施行暴政:僵固的課稅徭役+尋租

4.富商或官員利用作物歉收、天災或低層人民的時運不濟從中獲益、引發民怨

5.鄰里間本來相互協調的糾紛與互助,再被行政機構壟斷司法判決權


看似公平的法律,造成不平的暴政(沒得商量)


以上這段敘述,讓我想清楚為法規而法規與顢頇官僚宣稱一切依法行政的暴政所在


官僚其實就是奴隸,無法做出承諾、不承擔責任,不會有朋友

自由≒可以做出承諾、有能力做出選擇(付出代價)+沒有債務



古代國家的特色

  1. 沒有常備軍,打仗是農業淡季的事
  2. 祭司與法官不是全職的工作
  3. 大部分政府職位工作由輪替勞動力擔任
  4. 國王與統治者需要想方設法(透過各種儀式禮儀)融入多數人民的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於我有何哉)
  5. 王國與國王本身就是一種面具與假象,讓大家無法看清政治實踐的常態:

    • 國王的權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上
    • 官僚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人民的利益
    • 貴族的競賽和戰利品奴隸的分配被貼上民主的標籤(後來變成參政權與投票)


當今社會更奇怪(有權無責)的治理機制

1.聯合國/國際貿易組織/國際衛生組織…

2.國際貨幣組織、投資銀行、信評機構

3.加密貨幣、社群媒體與群組


政治的目的與概念,透過回顧遠古、國家與官僚的起源,有了新的理解與想像

所謂的文明,其實一點都不文明(帶有暴力欺瞞與剝削欺壓的意味)

專制政府、暴力剝削、極度男尊女卑、繼承權世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