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進步的理由與其合理的幅度?

科技界的人大概都聽過摩爾定律
若在相同面積的晶圓下生產同樣規格的IC,隨著製程技術的進步,每隔一年半,IC產出量就可增加一倍,換算為成本,即每隔一年半成本可降低五成,平均每年成本可降低三成多。

 而在製造業血汗代工廠服務的捧油,對於cost down這個詞應該不陌生才對(如果陌生的話,你一定不是在製造業,或者至少不會是在歐美西方世界以外的製造業),而根據敝人的側面了解:一般製造業每年 cost down的幅度與目標,大約落在5-10%附近

 摩爾定律雖然造成生產製造端的詛咒與枷鎖,卻也造福了消費端客戶(各位想想生活上所需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車用導航等電子裝置)

 Disclaimer:這是篇開頭正經但結尾38的三八節紀念慶祝文


管理學界用紅皇后效應來命名這種現象
摘錄:
《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是不二首選。作者路易士‧卡羅(Lewis Carroll)的巧妙比喻,為企業領導人提供了許多寶貴智慧。想想紅皇后的名言:
「在我的領地中,妳要一直拚命跑,才能保持在同一個位置;如果你想前進,就必須跑得比現在快兩倍才行」。
這個令人無奈又沮喪的商業競爭事實,被哈佛學者卡夫曼(Stuart Kauffman)引用,成為知名的「紅皇后效應」。紅皇后效應預言:商業競爭將引發一連串組織學習與自然淘汰,不斷地使競爭加劇;在這場演化的軍事競賽中,一如自然界的掠食者與被掠食者,商業世界的競爭者與防禦者,兩邊的速度與力量雖然都與日俱增,但雙方的相對地位,並沒有任何改變。
這與企業的成長策略有何關係?1990年代眾多的研究指出,紅皇后效應不只是個寓言故事,它的確存在於現實世界,且深深牽動了當代企業的興衰。紅皇后效應加速了組織的成長,因為人人被迫跑得更快、變得更強,對競爭者形成了莫大壓力;當紅皇后效應發揮得淋漓盡致時,市場的進入障礙將被高高築起,產業快速趨於飽和,最終降低了個別公司的成長速度,以及產業整體的新陳代謝率。
如果我們從產業整體的觀點來看,這場艱困的馬拉松賽跑,並不改變競爭優勢的分布。但從個別公司,特別是經理人的角度來看,不進則退,這場戰役非打不可。

 
很多行禮如儀的上班族或公務人員,往往沒有想過:

如果每年做的事情都一樣,為什麼可以被調薪或昇等?




Hint
很多員工誤以為「每天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會升遷到更高的職位上」。完全錯誤!公司付你資深專員的薪水,你也把資深專員的工作給做好,說得機車一點,你和公司叫做兩不相欠。


跳脫製造業的角度來看,來看看最應該沒有世儈功利氣息的學術界,
以我個人比較常去翻閱的Safety Science/Safety Research(期刊)而言,我發現:
三十年前的文章,大概只要畫畫柱狀圖、圓餅圖與趨勢圖,講講一些發現與想法就可以發表
二十多年的文章,開始有一些統計檢定
十多年前的文章,開始出現各種高深的數量方法與計量經濟方法
而近年的文章水準則不但要引經據典,同時方法與結果也要很漂亮(如果文章只用一些很兩光的圖表,通常發表人是圈內大老或業界大官)

 
所以其實連學術界都面臨很嚴重的紅皇后效應

更遑論績效導向的職場或股票市場(理論上股價反映的是公司的營收的成長幅度)
想起物理學界追求速度極限時遭遇的問題: 速度越快時,不只遭遇阻力,連本身的慣性質量都越大=>越難維持相同的速度

是否所有的成長都有其合理的與均衡的速度
人生與事業的經營,有時如同寓言故事所講,過分斤斤計較與強調成長效率,結果反而有害;怎麼樣拿捏合理的成長速度,乃至於跳脫成長的迷思,考驗著每個當家者的智慧
 
先前文章
不入流的經營思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