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網路 如有侵權,在此致歉(懇請不要告我!) |
職務先天的罩門與限制:
- 沒有急迫性與重要性(相對於生產管理:每天盯出貨數量品質,配合客戶需求變化要馬上進行調整,在工廠 生管講話最大聲)
- 難以邀功與衡量重要性(行銷業務可以誇口接到大單是自己的功勞與績效、廠務設施可以誇口建廠是自己的績效;風險管理和環安業務,只有出事才會被老闆意識到重要性&責備)
- 沒有機密性(即便不考量技術研發部門,相對於人資和財務部門,BCP等業務內容的東西也少有機密性可言)
- 基於以上幾點,很多時候往往處於編制內狀況外的窘境與弱勢
在這些先天限制與不利因素下,要如何呈現績效?
- 幫公司拿獎項與表揚,塑造良好社會形象=>各項認證、獎項
- 裝可憐、呈現苦勞?=>相關點檢、檢查、法定申報紀錄與各項永遠做不完的杞人憂天業務
- 用專業規定與法規去恐嚇老闆與欺壓各現場主管?=>不見得會有用,效果往往只是狗吠火車
- 宣稱各項業務可以幫公司避稅省錢=>高明的手法
- 績效=老闆在意和重視的東西。而老闆要的不過是名和利 => 要想辦法給老闆名和利 (工作成果要能夠連結
唬爛宣稱和這兩點有關,讓老闆有Fu,不然只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文書作業)
從業人員的心態調適
- 是服務業、做功德,不要急功近利;所謂量化的績效指標與風險機率值,通常是在自欺欺人(但是能夠量化與唬濫出風險機率,還是很受歡迎!)
- 想像自己是CEO:看到外部(環境與法規的)變化,思考內部(公司特性與人員成熟度)如何因應;
- 必須主動積極出擊:喜歡與人溝通、建立私人關係和信任,掌握地下資訊管道 (要 Street Smart/不能自閉)
- 人、法規與公司規定都是死的,自己的想法和腦袋不能死,不然就死定了!
- 喜歡解決問題:面對灰色模糊地帶/敢提出尷尬的質疑、在裏外不是人的窘境能夠自楚、在對立衝突的限制下能夠"僑"出一個大家都可以先接受和妥協的方案
職務的優點:
- 就企業與工廠運作而言,這部份只是附加功能,也很難界定/衡量工作成果的品質好壞,更不必開很多會=>好好安排規劃,不要出事,通常可以準時下班
、偷工減料…. - 可以接觸不同的單位,了解他們的心態和想法,綜觀整個公司不同部門人員的心態與不同層級的考量=>跟各部門的人都可當好朋友、手帕交,眼界更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