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幾位以前的工作夥伴,先後來諮詢關於職場轉換跑道與如何抉擇的事宜(感覺自己變成腥海羅盤與張老師之類的角色了…XD)
在這個景氣不佳鬧哄哄的時間點,幾位伙伴還能夠有轉換跑道的機會,值得慶幸
以下整理一些個人的想法聊供參考
一、機會成本
套用經濟學的供需理論來看
職缺數可謂”量”,這些職缺的薪資水平可謂”價”
打開104看目前的職缺數,就環安的就業市場而言,可謂處於量縮價跌的下殺局面
這個總體面的景氣循環,不是單一個體或政府所能干預與改變
就個人而言,能做的只有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和個人市場能見度
從提升專業水準來談,其實講白話就是物超所值=>可以領工程師的薪水,做課長/經副理的工作;(盲目的)考取更多證照,其附加價值僅在於騙過第一關(貪小便宜)的人資守門員,等到真的上工以後,能不能掌握公司問題的核心關鍵與用更少的資源達成老闆(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那可是一點一滴都騙不了別人與自己。所以誠心建議:騎驢找馬之餘,其實更應該把眼前手邊工作做好和自我要求歷練(不要得過且過)。
再就提升個人市場能見度而言,白話就是要打廣告,讓你的潛在客戶和未來的老闆知道有你這號咖的存在,而且他們對你這號人物的印象與評價是正面而不是負面。環安的人通常都太老實與溫良恭儉讓,有機會真的要放下面子,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老王賣瓜)包裝投稿到相關的研討會,順便練練表達口才與見見世面;對於許多碩士而言,這應該不是不合理的要求吧。
二、工作的選擇
其實邏輯跟買股票投資ㄧ樣:找有成長性與未來發展潛力的
可從以下幾個層次來分析
1. 產業的層次(成長性)
生技產業未來的發展反而比所謂高科技電子製造來的好
同樣是半導體產業,就營收與利潤穩定性而言,代工比DRAM好
2. 公司的層次(就薪資福利待遇與穩定性而言)
園區的公司比區外的公司來得好
大公司比小公司好
賺錢的公司比賠錢的公司好
應徵前應該要用股東的角度去看看該公司的年報(什麼,你竟然只看了104上的公司資訊就去應徵了?!),裡面其實透露了很多資訊
3. 部門工作夥伴的層次
誰會是你的主管?老闆的要求與風格你能認同與適應嗎?部門的工作夥伴又是怎麼樣的習性?大家能夠處的來嗎?
扣除薪資的因素,和主管/夥伴的相處才是決定工作滿意度的關鍵。
三、個人的職涯規劃
這點最難,也是最容易自欺欺人的地方。
有些人明明EQ低、脾氣不好、不懂得將心比心,卻仗著自己年資輩份資深,妄想黃袍加身擔任主管;有些人非常有自知之明、安分守己沒有非分之想,卻因公司年功制度拔擢為主管,苦不堪言….
以上當然安排對於當事人與組織而言都不是正面的發展,(真正)認識自己,擇其所愛與愛其所擇,是人生的持續的修煉,要靠自己去不斷嘗試與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
就工作的選擇與轉換而言,應該視為一種佈局、經驗的連續與累積、加成發揮縱效。
所以想更上一層樓的,就不要安於在大公司裡當個小螺絲釘
不想管人或搞social 的,其實可以在公部門或歷史悠久的大公司裡安身立命
工作快樂與滿意不是由薪水或職稱高低來決定,而是看這份工作和你的人格特質與期許能否相適配(fitness)。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