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1/5)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
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


 
序論  人類自然史

從解剖與生理構造的角度來看,人是一種大型捕乳類生物無庸置疑,於其他動物無異。
然而就說話書寫、使用工具與群體間的活動而言,人的本領遠超過地球上其他生物,人類社會將自己視為有別於其他動物

人之所以為人,是哪些關鍵因素的傑作?
人的基因和大猩猩只有2%的差別

本書架構依據人類歷史區分為五個部份
第一二部是人類文化表現的生理基礎
第一部回顧屬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到一萬年前農業興起
嘗試回答與討論讓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的2%是什麼?
第二部探討近代人類不同與背離祖先的地方為何?e.g., 更年期、語言與藝術的發展、一夫一妻制等,而非僅有大腦與骨盆的變化

第三部討論人類異於禽獸的文化特徵,包含語言、技術、藝術與農業,也飽含嗑藥與仇殺外族的性格

第四部討論國家的這種機制,如何抑制內部的仇殺但卻放大對外的種族滅絕,回顧歷史上的滅族

第五部說明今日世界處境並非空前絕後,老早預演發生過
只是看我們懂不懂得像過去學習。




Part1不過是另一種大型哺乳類罷了

從遺傳演化的角度來談,人類和大猩猩到底有多大的差異?
透過分子生物鑑定,人類和大猩猩的基因差別約2%,約在七百萬年(+/-一兩百萬年)前從人猿共組分化出來


1三種黑猩猩
為什麼2%的基因差異決定了猩猩被關在籠子給人類觀看?而猩猩被拿來從事動物試驗(不被當人看)
欸,人會拿其他人來當試驗品、不把其他人當人看,遑論猩猩


應用分子生物來解決物種的歸屬與分類
動植物內的化學分子(DNA),可以視為時鐘,用來測量遺傳距離及兩個物種在演化上的分化時間:源自於同一個共祖的兩個物種,體內的某個化學分子起初構造應該完全一樣,但這兩個物種分化之後,基因中的遺傳突變就會獨自累積,使得那個化學分子結構逐漸變化。透過估算那個分子每百萬年的結構變化,就可以估算這兩個物種已經和共祖分化多久。
e.g., 透過化石,我們推論同樣是貓科的獅與虎在五百萬年前分化,而它們共有的分子有1%的差異;要適任選兩個演化關係不清楚的物種,測量其體內的分子差異有3%,則我們可以推論這兩個物種在1500萬年前分化

摘錄:
分子鐘的原理是,生物代代相傳的過程中,由於突變會累計變異,而世代愈多,累計突變也愈多。差異正比於經歷過的歲月;所以只要知道兩者間DNA差異多少,再加上改變速率,就能回推兩者分家的年代。(以上只是簡化說明,實際上計算複雜很多)
例如一段DNA序列,平均每兩千年出現1個變異,比較兩個樣本,之間若是差異5個位置,則可推估它們分家於一萬年前。前述3個案例,大致都是如此算出來的。


物種的分類與親屬關係的判斷不能光看行為或生活型態(niche)
e.g., 美洲禿鷹和歐洲禿鷹非常相似,然而歐洲禿鷹和老鷹比較接近,美洲禿鷹和鸛鳥比較親近,


物種的分類
生物學家將生物分門別類,各從其類。分類系統是個層級體系:亞種、種、屬、科、目、綱、門、界,一層比一層「籠統」。《大英百科全書》與我書架上所有生物學教科書,都說人與猿屬於同一目(靈長目),同一超科(人超科),但不同科。人屬於人科;猿屬於猿科。席布立與沃奇士的研究會不會改變這個分類,視學者的分類哲學而定。傳統的分類學家,將不同物種歸入同一個較高層次的類目,使用的方法不免主觀,因為得從諸多相似相異之處分別主從,找出重要的差異(相似),忽視其餘。這樣的分類學家,會因為人類擁有獨特的功能特徵(大腦子與直立姿態),而為人類單獨立一類目,席布立與沃奇士的結果不會改變他們的結論。

然而,另一個分類學派,叫做分枝系譜學派,則認為生物分類應該遵循客觀一致的程序,遺傳距離或分化時間是唯一判準。所有分類學家都同意:紅眼與白眼維利兒都是「維利兒屬」的鳥種;所有長臂猿都屬於「長臂猿屬」。然而這兩個屬的成員,彼此的遺傳距離,卻大於人與黑猩猩的,而且早就分化了。因此,人類就不可能獨立成科,甚至不應獨立成屬,而應與另外兩種黑猩猩歸入同一屬。可是根據動物命名國際公約,人屬(Homo)這個屬名比較早問世,因此人屬這一屬應有 3 個物種,除了人,還有黑猩猩、巴諾布猿。由於大猩猩只不過更獨特一些,因此它幾乎可以算成人屬中第 4 個物種。

呵呵,國中學的「界門綱目科屬種」可謂是死人的錯誤見解,可以丟到垃圾筒了


微小的基因差異造成重大的物種生活型態差異

回頭討論人類與黑猩猩那 1.6% 的遺傳差異。

我們知道製造主要血紅素的基因並沒有改變,其他的基因有一些有很小的變化。人類與黑猩猩都有的 9 種蛋白質,共由 1,271 個氨基酸組成,其中只有 5 個彼此不同:一個出現在肌球蛋白,一個在次要血紅素的丁鏈上,3 個在一種上(carbonic anhydrase,碳酸酐)。但是,第 2 章到第 7 章我要討論一些人與黑猩猩的重大功能差異,如腦容量,骨盆、聲帶、與生殖器的構造,體毛,女性月經週期,以及停經等,它們由哪些基因負責,我們還沒有頭緒。上面提到的五個氨基酸差異,不可能造成那麼重大的後果。

我們的DNA盤據著大量「垃圾」;我們與黑猩猩那 1.6% 的遺傳差異中,也有垃圾;我們與黑猩猩的重大功能差異,是那 1.6% 中的一小部分造成的。

DNA中只有極小比例的基因在演化過程中改變了,其中一些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了重大功能影響。

在東非的維多利亞湖(面積接近台灣的兩倍),大約有 200 多種麗體魚,這種魚是淡水魚,在水族館常見。根據學者研究,維多利亞湖的麗體魚,都是從 20 萬年前的祖先種演化出來的。那 200 多種麗體魚,按照棲境來分類的話,可以找到老虎與乳牛的差別:以藻類維生的,捕食其他魚的,咬碎蝸牛的殼,吃裡面的肉的,吃浮游生物的,捕食昆蟲的,還有的能將其他魚的鱗片一點一點咬掉,甚至專門捕食孵卵母魚身旁的胚胎魚。然而它們的平均遺傳差異只有0.4%。也就是說,使虎型攝食習慣轉變成牛型,所需要的基因突變,甚至比把黑猩猩變成人還要少。

從基因差異的角度思考倫理抉擇與認知的問題
把猩猩關進動物園籠子裡,相形之下,還不算什麼。因為我們將成千上萬的人類罪犯關進籠裡,已是例行公事,他們的待遇比動物園的猩猩都不如。可是動物醫學實驗卻沒有「人類版本」。我們不是不知道:在人類身上做致命的實驗,能得到更有價值的資料,用黑猩猩怎麼也得不到。然而納粹集中營醫師以人類做實驗,卻受到各界的批評,認為是納粹暴行中最可怕的罪行。為什麼黑猩猩就可以?

要是所有的生物,從細菌到人(之間的基因差異),可以排成一長列,我們必須決定在哪兒「殺」變成「謀殺」,「進食」變成「自相殘殺」。
大多數人將這條界線劃在人與所有其他生物之間。不過,有不少人吃素,任何動物都不吃,可是吃植物(人類的基因和香蕉的差異只有50%)
還有一小撮聲音越來越大的人(屬於為動物爭權利的陣營)反對動物實驗,或者說,反對以某幾種動物做實驗。主張動物權的人士,對貓呀狗呀或者靈長類,特別來勁,不怎麼過問老鼠,而且一般而言,不為昆蟲與細菌發言。



2大躍進

本章的大哉問:「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擁有人性
約在七百萬年前,人類和大猩猩從人猿共組分化出來,有數百萬年的時間,人類不過是另一種特殊生計的黑猩猩
第一個變化:約四百萬年前,人類祖先在日常生活中以直立姿態行走
第二個變化:三百萬年前,人類分化成兩個支系(粗壯種與纖細種南猿),物種分化代表不同活型態(niche)與彼此間通常不雜交
到了兩百萬年前,大約有三種原人
250萬年前東非原人的棲息地當中,已可以發現大量石器
三種原人中,只友直立原人成為非洲舞台的唯一人口
一百萬年前,直立原人跨出非洲,開始在中東、遠東與歐洲出現(爪哇人與北京人都是直立原人)
直立原人繼續演化,腦容量變大,約五十萬年前學者稱他們為「智人」
從直立人到智人這150萬年間,人類過著採集而非狩獵為主的生活。
而智人較大的大腦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石器也沒有重大變化,唯一的重大進展是-「控制火的能力」
尼安德塔魯人


圖片出處:http://fuhoren.pixnet.net/blog/post/1879147-%E4%BA%BA%E9%A1%9E%E7%9A%84%E6%97%8F%E8%AD%9C

尼安德塔魯人不是「人」(相較於克羅馬農人)
只有石器,沒有骨器、弓或箭
生活在寒冷地帶必然有禦寒皮毛,卻沒有留下衣物=>沒有針與縫紉
住在洞穴、沒有人造建築物
依據骨骼顯示:大多數三四十歲就掛了=>來不及累積經驗/傳遞智慧

尼安德塔魯人的「人性」
1.會使用火
2.有埋葬習俗(不知是否有宗教信仰)
3.會照顧傷殘老弱


「大躍進(成人)」的證據
四萬年前的克羅馬農人,體態已經跟現代人沒兩樣
最特別的是他們的工具:
製造鋒利刀刃的石器、鹿角工具、石槍尖的長矛、網製陷阱,代表他們開始擅長狩獵,發展出集體狩獵的技巧,也有船隻讓人類在五萬前年踏上澳洲

乃至於出現裝飾品貿易、壁畫、浮雕、黏土陶雕與樂器

克羅馬農人有機會活到60

大躍進之後,人類最重要的特質-創新與創造的能力;對於尼安德塔魯人而言,創造與創新難以想像

而尼安德塔魯人遭遇克羅馬農人之後,很短時間內就消失滅絕了=>人類史上第一次的種族「代換(屠殺)


幫助人類完成大躍進的是什麼?
這是考古學上的謎團
或許是0.1%的基因差異造成創造與發明能力的變化

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喉嚨與聲道生理結構的變化,讓人能夠更精密的發聲,促成語言的誕生(當然變大的大腦已經就位了),語言促成更精細的溝通於協調
更精細的溝通協調有助於狩獵取得更多熱量與營養,更多熱量與營養讓人更能提高壽命與存活率,更長的壽命與存活率(還有語言)促成了經驗與智慧的傳承,更有利於創新與發明。

終於成就了人類成為地球史上第一個有能力摧毀其他所有生物的物種。


--------------------------------------------------------------

作者是敝人的偶像,因為父親是醫生,所以對醫學有興趣,從事生理醫學研究(非常微觀),小時候對於賞鳥,因此研究鳥類的生態、演化與生物地理差異(非常的宏觀);再從對於鳥類的演化與滅絕聯想到人類的演化與滅絕。

這本書算他的首部曲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進化及未來》The Third Chimpanzee: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of the Human Animal (1992)

《性趣何來?》Why is Sex Fu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exuality (1997), ISBN 0-465-03127-7.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1997), ISBN 0-393-31755-2.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2005), ISBN 0-670-03337-5.

《昨日世界—找回文明新命脈》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 (2014), ISBN 978-957-13-5875-8. 台北: 時報 (201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