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經濟公民必須知道的世界運作真相與因應之道
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90
書本的內容不免反映出作者自身的意識形態/乃至於盲點偏見,但是能夠正反比對(他們告訴你
vs他們沒告訴你)是很棒的思辯引導方式
第14件事
美國企業高階主管的薪酬過高
他們告訴你的事
許多人的薪酬高於一般人,尤其是在美國,企業支付高階主管的薪酬,在某些人看來高得離谱。然而,這是出於市場力量的需求。有鑒於人才有限,若要吸引最頂尖
的人才,勢必得付出高额的代價。若以营收數十億美元的企業的角度來看,絕對值得付出额外或甚至数千萬美元來獲得最佳人才,因為他的決策比競争對手的同行更為高明,為公司創造好幾億美元的额外营收。這樣的薪酬水準看起來似乎不公平,但我們不應該出於妒忌的心態,以人為的力量試圖壓制,否則只適得其反。
他們沒告訴你的事
美國經理人的薪酬過高具有多種意義。
1.與之前的經理人相比,他們的薪酬過高:相對於一般勞工薪酬的比例,現今美國企業執行長的薪酬比一九六〇年代同等職位主管高出十倍左右,盡管後者(1960)經營的企業相對而言比今天的美國公司要成功得多。
2. 與其他富裕國家同等職位的主管相比,美國企業經理人薪酬也過高:從績效的絕對值來看,他們的薪酬(根據我們的衡量指標和所比較的國家來看)比其他
同様經營大型且成功企業的同行高出二十倍。
3.美國企業經理人不只薪酬過高,而且受到過度的保護,不會因績效低而遭受懲罰。許多人認為這完全取決於市場力量的需求,但其實並非如此,美國的管理階層獲得龐大的政治、經濟,以及意識形態的力量,以至於能夠操縱決定其薪酬的因素。
主管薪資和階級嫉妒政治
CEO驚人薪資
右派的說法
1.沒有問題:市場供需競爭+依貢獻敘薪,CEO有創造相對應價值自然會下台
2.CEO薪資水平上漲,是因為隨著時代演進,出現了更大的跨國企業/營收規模更大/更複雜,所以頂尖CEO的薪水相較於1960年代應該更高
3.美國CEO的薪資是以股票選擇權為主,公司前景股價大好,薪資才會暴漲
左派的觀點
1.一個CEO的貢獻不可能是一個勞工的300倍,CEO的高薪與決策成敗其實運氣成分居多
2.同時期美國勞工薪資的水準只比其他國家高15%,CEO的薪資卻高了2-20倍;另外人的聰明才智差不多,2000+年代的CEO沒有比1960的CEO高明到哪
3.美國CEO有奇怪的黃金降落傘、高階薪酬結構佔盡便宜+在共和黨主政&自由市場的意識形態下,受到保護與扭曲
現在想想米國CEO的高薪其實在一個扭曲資本市場(=賭場)下的自然產物(內有肥貓、外有野蠻人);不單單是以上左右派的經濟觀點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7/04/blog-post.html
第15件事
窮國人民比富國人民更具創業精神
他們告訴你的事
創業(賭博)精神是經濟動態的命脈。除非企業家透過生産新産品以滿足未滿足的需求, 來尋找新的賺錢機會,否則經濟就無法發展。的確,許多國家(從法國乃至於所有開發中國家)的經濟之所以死氣沉沉,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出在缺乏創業精神。除非些国家中漫無目的遊蕩的人民改變態度,積極寻覓賺錢的商機,否則他們的國家沒有發展可言。
他們沒告訴你的事
窮國人民為了要生存,必須深具企業家精神才行。在開發中国家,那些看似無所事事的人們,有兩、三個小孩在幫人擦鞋子,四、五個人在叫賣東西。貧窮國家之所
以貧窮,並不是因為個別人民缺乏創業活力,而是缺乏生產技術和發達的社會組織, 尤其是現代企業。微型貸款向開發中國家的窮人提供非常小额的貸款,幫助他們成立公司,可是問題日益明顯,顯示了個人創業面臨的局限性。尤其是(微型創業)在上個世紀時為一種集體活動,所以集體組織的貧乏已經阻礙經濟的成長,更甚於
個人缺乏創業精神的問題。
法國人的問題
英美對於法國人的刻版印象
追求悠閒的生活、傲慢自負的服務生與自命不凡的知識左翼份子
=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積極進取、沒有開創創業精神
其實富裕國家,大多數的人民根本不需要考慮創業,取得學歷與學位後,循規蹈矩去大型官僚組織上班工作即可
貧窮落後國家才需要汲汲營營、不斷地去耗費心力去買賣與交易
其實是英美太強調創業家精神(survival
bias+英雄崇拜與迷思)與商學院(為詐騙斂財)講述著重熊彼得的破壞式創新、創業與創業家
光環效應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25.html
利潤、不確定性與人生的價值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html
微型貸款的幻影
贏得諾貝爾獎的經濟神棍尤努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hammad_Yunus
台灣膜拜他的側翼組織
https://www.yunustw.org/aboutus.aspx?Page=4
摘錄
以
欸,充滿善意的地方,通常也充滿著一堆騙子與笨蛋
微型貸款為什麼沒用 Milford Bateman
https://dq.yam.com/post.php?id=11453
善意背後的惡意
1.如果沒有官方補助,貸款要收取40-50%,甚至100%利息(以抵消呆帳)=就是放高利貸
2.窮人借錢很多時候/大部分是飲鴆止渴
3.小額貸款能夠搞的企業創新,通常進入門檻很低=競爭激烈,大家有樣學樣me too後,無利可圖
欸,生錯地點與年代,英雄只能是狗熊;狗熊生在好的地點、年代與人家,可以是紅二代、政二代與富二代
成就大事業需要
1.強烈的動機+努力
2.能夠吸引一群人幫忙抬轎創業造勢
3.有對應的環境脈絡與時勢背景
世界很不公平、沒有一分努力一分收穫的公理正義可言。
第16件事
我們沒有聰明到可以放任市場
他們告訴你的事
我們應該任憑市場自行運作,因為基本上市場參與者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就是說,他們是理性的。因為個人(以及企業,共享利益的個人構成的集體)都是以自己最大利益為出發點,而且由於他們最清楚自己的處境,外界(尤其是政府)試圖限制其行動的自由,只會適得其反而已。如果任何政府試圖阻止市場代理人從事其認為有利可圖的事情,或在自己擁有較差資訊的情况下,強迫他們去從事違反意願的事情,未免過於膽大妄為。
他們沒告訴你的事
人们未必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因為我們理解議題(即使是跟自己直接相關的事情)的能力是有限的,或是以專業術語來說,我們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這個世界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因應世界的能力大受局限,所以需要(而且通常會)特意限制自己選擇的自由度,以減少我們面對的問题的複雜性。通常來說,政府的规範之所以有用(尤其是在現代金融市場這種相当複雜的领城),並不是因為政府擁有更高超的知識,而是因為他們限制了選擇,進而限制了眼前問题的複雜性,減少了出錯的可能性。
市場可能失靈
典型案例:
污染=>轉嫁成本
內線交易
貪污舞弊
債留子孫
官商勾結
大哉問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一是市場失靈
二是政府失靈
沒有完美的答案(市場會集體瘋狂、政府會被利益操縱)
赫伯西蒙的洞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rbert_A._Simon
1.人的理性有限(bounded)=行為不理性
原因是
世界過於複雜,人的智力無法充分理解複雜的因果脈絡(儘管人試圖保持理性與發揮智力進行研究分析)
要做出良好決策的主要問題通常不是資訊不夠,而是我們處理資訊的能力有限(資訊瀑布+認知過負荷+利令智昏)
2.世界充滿不確定性=各種可能
當可能有限(finite)時,才有機會估算機率,而能夠合理估算機率的才能夠保險
然而真實世界太複雜,人無法知道所有可能突發的事件、更別提計算個別事件的可能性
如同米國前國防部長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所言:
有已知的已知,我們知道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
還有已知的未知,我們知道自己不了解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未知的未知,也就是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re_are_known_knowns
3.世界如此複雜、人理解世界的能力如此有限,那該怎麼辦?
透過刻意設限、限縮選擇自由,以降低問題的範疇與複雜度
e.g., 一週有七天、生理時鐘晚睡早起、一夫一妻…
一場西洋棋的可能性有10^120=>棋王透過經驗法則(pattern recognition)專注少數可能
決斷的演算- 不完美才有解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12/45.html#more
第17件事
更多教育並不會讓國家更富裕
他們告訴你的事
教育程度良好的勞動力對於經濟發展絕對是必要的。東亞国家經濟發展的成功
(這些国家以其高教育成就而聞名於世)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国經濟停滯(有些國家的教育程度是全世界最低的)之間的對比,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且,隨著所謂「知識經濟」的崛起(知識成為財富的主要來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便成為繁集决
定性的關鍵。
他們沒告訴你的事
教育程度高就能够帶動国家經濟繁榮,雖然透過教育得到的知識讓人們得以過著
充实、獨立的人生,却跟提升經濟沒有關係。有些人認為知識經濟的崛起令教育更形重要,這個觀點是種誤導。首先,知識經濟本身這個概念就是有問题的,知識一值都是財富的主要來源。而且,隨著產業空洞化和機械化(mechanization),說不定富裕國家大多数工作對知識的要求水準都已下降。即使是在知識經濟中更為重要的高等教育,和經濟成長之間也沒有單純的關係存在。真正攸關國家榮景的並非個人的教育水準,而是國家動員個人組織成高生產力企業的能力。
開發中家需要徹底改變透過教育能夠提升經濟與生產力的迷思觀點。
擴大教育或可以讓年輕人過著更有意義的生活。但在提高經濟生產力的問題上,關鍵在於國家是否有適合產業發展的機構和組織,以推動生產力的成長。
富國和窮國之間真正的差別,並非個別國民受過良好教育,而是在於國民能租織成具有高生產力的聯合主體(=企業與產業),例如不論是波音或福斯這樣的大型公司,或是瑞士和義大利規模較小的世界級公司。這些公司的發展需要得到一系列鼓勵投資和冒險的機構的支持,這樣的産業體制可以讓「幼稚産業」(infant industries新興產業)的公司(見第7件事和第12件事)得到保護和扶植,金融體系為長期提高生產力投資,提供其所需的「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見第2件事),提供資本家(良好的)和勞工(良好的福利國家)第二次的機會(見第21件事),有關研發和訓練的政府補助和規範等(見第18件事和第19件事)。
教育是有價值的,但其主要的價值並不是提高生力,而是在於協助國民培育本身的
潛力,擁有更為充實和獨立的人生。如果我們以為教育會經濟更為富裕而擴大辦學,我們終將會失望,因為教育和國家生產力之間的關聯其實很薄弱和複雜。我們應該降低對教育(與學歷)的過度熱情,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把注意力集中在成立和升級有生力企業和機構。
呵呵,台灣學歷貶值與教改迷思…
第18件事
對通用汽車有益的事情,未必對國家有利
他們告訴你的事
企業部門是資本主義體系的核心,這是生產物品、創造就業,以及發明新技術的
地方。如果沒有活躍的企業部門,就不會有經濟活力。所以,對企業有益的事情,對国家經濟也有利,尤其有鑒於全球化时代日益激烈的国際競争,如果国家刁難開公司或業務開展,或迫使公司做不必要的事情,將會失去投資和就業機會, 到頭來將會使國家經濟落後。政府需給企業最大程度的自由。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事情
儘管企業部門如此重要,其實賦予企業最大程度的自由,有可能對公司本身不利,更不用說國家經濟了。並不是所有法规都不利於企業。有时候,限制個別公司的自由,以免它們破壞所有人都需要的公共資源, 如天然資源或勞動力,這是符合企業部門的長期利益。法規可以讓企業從事可能在短期內付出極高代的事情,但長遠有會提高企業的集體生產力, 例提供勞工訓練。最後,真正重要的不是業務監管的數量,而是品質。
可惜政府公部門執著在訂定各多更嚴謹的法規,而非監管的品質
巨人如何倒下
通用在1920年代墨超越福特,成為全美最大汽車製造商
前執行長威爾遜在1953年赴任國防部長
通用在2009年夏天破產
1960年代通用面對來自德國、日本與韓國出口的競爭
它沒有試圖生產更精良的汽車面對競爭,反而怪罪對手傾銷與不公平交易,促使美國政府對外國汽車設置進口限額+逼迫對手開放國內市場(特別是日本)
設立金融服務公司,超越傳統汽車融資,來進行金融交易=>2004通用80%的利潤來源
通用汽車的壯大:差異化(相較於福特)+品牌差異化(填補niche)與內部各品牌間整合
https://kknews.cc/zh-tw/car/y5aeo4n.html
通用的衰敗
石油危機、生產沒有效率、公會與工人的退休福利負荷、資本支出與多角化
https://ppfocus.com/0/hib0939d3.html
第19件事
儘管共產主義瓦解,但我們還是生活在計畫經濟之中
他們告訴你的事
共產主義的垮臺明確顯示出計畫經濟的局限性。在複雜的现代經濟之下,不可能
也不應該進行計畫經濟。唯有透過市場機制的分散決策權,也就是以個人和企業隨时在尋找有利可圖的商機為基礎,才可以維特複雜的現代經濟。我們應該揚棄以下幻覺:自以為在複雜且隨时變化的世界中,什麼都能計畫。事實上,計畫越少越好。
他們沒告訴你的事
資本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計畫好的。擁護資本主義經濟的政府也實行計畫,
雖然跟共産主義的中央计畫相比較為受限。政府為研發和基礎設施投资提供多数资金,並且透過政府控制企業活動,計畫了大部分的經濟。許多奉行资本主義的政府,透過部門性産業政策,或指示性計來制定國民經濟政策,以計畫個別產業的未來。
更重要的是,現代的資本主義經濟是由階級式的大型企業構成的,這些企業會詳細
計畫其活動,甚至是跨越國界的活動。所以,問題不在於是否计畫,而是在適當的層
級,對適當的事情進行計畫。
第20件事
機會平等不見得公平
他們告訴你的事
許多人會因為不公平而不開心。然而,有的事情公平,有的不公平。當你以相同的方式獎勵人們,而不管他們的努力和成就,那麼更有才華或更努力的人就會失去表
現的誘因。這是結果的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從共産主義的垮臺看來,這不是
個好主意。我們想要追求的平等,應該是機會的平等。例如,在施行種族隔雕政策的南非,讓黑人學生不能去上比較好的白人專屬大學(就算他是比较優秀的學生),
不但不公平,而且也沒有效率。人们應該有平等的機會。然而,平等就學就學方案(affirmative action)讓資質比軟低的學生入學,只是因為他得是黑人或來自弱勢的背景,同樣也不公平、沒有效率。我們在追求平等的結果时,不但錯誤配置人才,而且也會懲罰了最有才華和最努力的人。
他們沒告訴你的事
機會平等是公平社會的起點,不過還不夠。當然,個人如果表現比較好,應該得到獎勵,問題是他們跟競争對手是否在同樣的條件下競爭。如果一個小孩在學校表現不好,是因為他上课時肚子餓,不能專心,就不能說他表現不好是因為資質比較差。
惟有在這個孩子有足够的食物可吃的情况下(在家透過家庭收入補助、在學校則透過免費的學校飲食計畫),才能实現公平的競争。除非有些結果平等存在(例如所有父母的所得都高於特定的最低門檻,讓小孩不至於挨饿),否則機會平等(免费入學)就不是真的有意義。
沒有平等機會的社會
封建社會
東亞儒家思想、根正苗紅
南亞印度種性制度
二戰前,黑人女人沒有投票權/參與公職的機會
南非的種族隔離
直到不久之前,世界大多數地方與社會,還是以種族、性別、階級為理由,阻礙人們自我提升的機會
過度的平等有害無益
大陸的人民公社(吃大鍋飯、沒有人有積極的誘因)
所有人都能讀大學(不該讀大學的文盲也去了、窮人讀爛學校)
現在多數國家不會不讓窮人的孩童上學,窮人的孩童不上學是因為沒錢付學費混根本吃不飽
失業的弱勢勞工之所以長期失業向下沉淪,是沒有基本的社會福祉保障:失業救濟、健康保險與在就業訓練計畫
要有最基本的結果平等,才能提供平等的機會
兒童有飯吃、不用幫忙分擔家務,才有餘力學習
工人有失業救濟與保障,才能再次回到就業市場/爭取工作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