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經濟公民必須知道的世界運作真相與因應之道
23 Things They Don’t Tell You About
Capitalism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90
作者:
張夏準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Joon_Chang
劍橋的網址(教經濟史與政治經濟議題)
https://www.econ.cam.ac.uk/people/faculty/hjc1001
有趣的個人網址
這裡有說明哪些經濟學上的大牛影響啟發了他
https://hajoonchang.net/economists-who-have-influenced-me/
第3件事 大多數富裕國家中的人,薪酬都超過應有的水準
他們告訴你的事
在市場經濟中,依據人們的生產力教薪。一名瑞典人所得到的報酬是從事同樣工作印度人的五十倍,對於心軟的自由主義者而言,這個現象可能令他們難以接受,但此一薪資差異反映的是他們兩者的相對生產力。試圖以人為方式减少個中分歧,例加在印度推行最低工資法,只會導致個人才華和努力的報償不公平和無效率。只有自由的勞動力市場可以公平、有效地獎勵員工。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事
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之間之所以存在薪資差異,並不是因為個別生產力的不同,
而是因為移民管制。如果有遷徒的自由,大部分富裕國家的勞工可能會,而且也應該被來自貧窮國家的勞工所取代。换言之,工資基本上是由政治所決定。從另一方面來看,貧窮國家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窮人的關係,而是富人的緣故。
其實窮國中窮人的競争力,跟富國從事相當職位的人相較之下,有過之而無不及,反而是窮國中大部分的富人,卻做不到這一點。不過,這不表示富裕國家裡的富人可以宣揚自己的努力與才智。他們的高生產力可能只是因為所處社會延續了歷史悠久的機制。如果我们想要建立一個真正公平的社會,便應該拒絕根據個別價值敘薪的迷思迷思。
戴明的「舊」經濟觀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1/05/12.html
國家為什麼失敗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7/04/13.html
不公平的代價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8/05/12.html
房間中的大象(集體視而不見)與集體迷思
印度司機每小時的收入約是18盧比
而瑞典司機每小時的收入換算後約是870盧比
瑞典司機的收入約是印度司機的50倍
同工不同酬的原因是?
1.印度人多,人力便宜
2.瑞典司機的服務品質較好
3.在瑞典開車要取的執照/管控較嚴(所需知識與技能高)
4.只是國家的保護與管制(管制移民、規定最低薪資與車資水準;不然應該很多會開車的印度人會前往瑞典謀生)
5.只是命運與運氣(生在瑞典比印度好命)
6.馬太效應與不對稱的流動:瑞典可接受M型兩端的移民:一是高學歷的教授和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另一是低階看護或搬運工人;但印度無法接受瑞典來的以上兩種移民
7.瑞典司機的薪水水準比較的對象是瑞典各行各業的薪資水平,而非印度同行的薪資
備註:本書只有強調4.(國家管制)& 7,其餘各點是我自己邊看邊想的idea
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窮人造成的
瑞典司機的薪水水準比較的對象是瑞典各行各業與國內勞動市場的薪資水平
瑞典知名企業Saab、Ericssen等企業的生產力甚至高過印度企業百倍,所以能夠負荷高過印度50倍的計程車資乃至於物價
想起比較利益法則、匯率與總體循環(匯率、利率..),理論上匯率的變動應該會抵消各國生產力的差異(讓同工趨近於同酬),實際上由於各種貿易障礙與各國央行操縱匯率等更複雜的因素,導致以上謎題現象的存在。
如同巴菲特1995受訪所言:我賺取的財富有相當程度要歸功於我所在的社會,碰巧給予我所做的事情非常優渥的獎勵,優渥到不成比例
市場的政治特性dominate一個人的報酬(而非這個人的才能)
(生在什麼的地點與時代會顯著影響一個人的命運與人生樣貌)
e.g., 在台灣電子電機理工肥宅可以進台積電領不成比例的高薪(對外靠腰自己夙夜匪懈)
在美國唸法律或MBA可以進投資銀行與法律事務所領不成比例的高薪(對外靠腰自己捐肝與承擔風險)
生命是機運──根據機運來規劃職涯的方法
Life is Luck — Here’s How to Plan a Career
Around It
https://www.hbrtaiwan.com
› blog_content_394
摘錄: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盡量降低遇到令人無法接受的結果的機率(而非當上總統、拿到諾獎/成為董事長與萬人迷大明星那種),那麼在必須作出職涯決定時,應該注意什麼?
1. 運氣在決定績效上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在特定領域或特定專案中成功,有多少比例是基於運氣。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技術人才失敗的可能性最高。這些不確定性的領域包括:未充分了解因果關係、背景環境經常改變,或是你無法在決定績效上扮演重大角色。
2. 成功所需的嘗試次數
搞清楚了解將行為與績效連結起來的因果機制時,以下做法有當幫助:在軟體實驗上縮短周期時間,可以進行更多實驗,進而產生更好的結果。分散投資可能會同時發生(從事投資組合,這個組合是由相同時區裡的許多投資所組成),也可能依序發生(從事一系列投資,這些投資在一段時間內平均起來等於一個組合)。
3.馬太效應(把簡單報酬轉為複雜報酬)
4. 降低職涯中不確定性的風險- 不要賭氣冒險
不要去搞不確定性高的案子(雖然no guts, no glory)
了解你在乎的事項/與生命中的優先- 以捨換得
透過掌握時機與順序來降低風險
建立產品組合(斜槓身分)
因時因地調整你的風險組成
具焦在你可以控制的項目(發生就發生了,認命)
第4件事
洗衣機改變世界的程度遠大於網路
他們告訴你的事
近年通訊技術革命性的發展,尤以網路為代表,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地球零距離」(death of distance)的現象隨之而起,並因此形成「無國界的世界,以往有關國家經濟利益和國家政府角色的傳统已不再適用。這項科技定義了我們所處的年代。除非國家(或公司,或與此有關的個人)以相應的速度配合改變,否則就會被淘汰,作為個人、公司、或國家,勢必要更有彈性,而這需要更大程度的市場自由化。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事
人們往往會把最近發生的變化,視為是最具革命性的,事實卻不是如此。近年來在電訊技術上的進步,並不比十九世紀末期所發生的變化(有線電報)更具革命性。
從日後經濟和社會出現的改變來看,網路革命(至少目前為止)尚不如洗衣機和其他家用電器來得重要,這些電器用品大幅降低了家事所需的工作量,讓婦女得以進入勞動力市場,並且幾乎廢除了家事服務等職業。当我們回顧過去時,不應該「把
望遠鏡拿反」,以免低估舊时代,高估了新時代,否則會導致我們對國家經濟政策、
企業政策,以及對自己的事業生涯,做出各種錯誤的決定。
在拉丁美洲,每個人都有一個女僕?
在貧窮國家,擁有女僕比例遠高於富裕國家
從橫斷面來看,ILO估計1990年代:埃及有9%的勞動力為家庭傭工、巴西約是8%;相對的在德國/美國只有0.6%、英國是0.3%、挪威是0.5%,瑞典則是0.005%
從時間縱斷面來看,1870-18,美國就業人口約有8%是家庭傭工,之後快速下滑
原因是因為- 工業革命透過機械解放了勞動力
進入洗衣機的時代
各種家電產品取代了仙度瑞拉與灰姑娘的工作(&老闆和女傭違反職場倫理的機會)
家電與電力、自來水和天然瓦斯的出現,改變男女的生活方式
1870年代米國婦女外出工作比例不高 & 約50%受僱為女僕與女服務生
目前外出工作比例高達80%
改變觀點
近年很多高大上人物呼籲降低數位落差,與其提供落後地區國家網路,不如提供自來水、電力=>把婦女從家務中解放出來
不要高估迷戀最新科技,而忽視低估已經普及事物的價值。
第5件事
如果你把人性想得最壞,就會得到最壞的人性
他們告訴你的事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有一句名言:「我們對於晚餐的期待,不是來自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傅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本身利益的關注。」
市場完美利用個人只考虑自己(或最多考慮家人)的自私帶來的能量,創造了社會的和諧。共產主義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否認了這一項人類的本能,以每一個人都是無私或至少大多数人是利他主義的假定,來進行經濟的運作。如果我們要建立持久的經濟體系,勢必要認定人性是最壞的(也就是說,他們只考慮到自己)。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事
多數人之中,自(self-interest)是最具影響力的人性特質。然而, 這不是我們唯一的驅動力,很多时候甚至不是首要的動機。事實上,如果世界上如經濟學教科書中所說,充斥菩追逐私利的個人,世界將會為之癱痪,因為在大部分時間裡,人們都在欺騙他人、試圖揪出欺騙者,以及懲罰這些被抓到的人。然而,整個世界之所以能夠如常運作,是因為人們並非自由市場經濟學所認為的,只是會追逐私利的主體。在承認人們是自私的同時,我們需要設計一個經濟體系,充分利用其他的人類動機,並激發人們最好的一面。如果我們認定人性是最壞的,得到的將會是他們最壞的一面。
如何(不)經營一間公司?
神戶製鋼的主管說
公司規模這麼大而且複雜,即便是我(位居高層)也不了解內部進行中半數以上的事務,其他各單位主管(財務會計或市場行銷)更沒有頭緒
我們只是(裝模作樣)照例批准員工所提交的各項方案,我們相信員工(作為是為了公司好);如果我們一直懷疑員工的動機,公司將停滯不前。
如果你懷疑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你將無法經營一個大型官僚組織。
哇哈哈,想起不久前的新聞,真是諷刺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20995
摘錄:
日本製品以優質形象橫掃世界近半世紀後,何以到了近年,卻陸續傳出品質問題?
事實上,品質問題十有八九是日本企業高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的結果。就以這次神戶製鋼品質數據竄改事件為例,神戶製鋼竄改歷史長達10年以上,早非一時的「便宜行事」。原因就是在於交貨期間緊迫,趕進度生產,不得不然。
一位在日本某製造業任職內部審查的日本朋友,曾經透露:「在我們公司,只要認真內部審查(internal auditing),全都有問題,但礙於交貨日期緊迫,我們也只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怎樣才能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審查部門事先告知工廠要審查的項目,讓工廠得以從容準備,等到審查人員來了,自然就是行禮如儀,照表操課,審查結果最多就是「這個文件不夠充實」、「那個標示不夠清楚」,小罵大幫忙了。
朋友還提到了一個特殊狀況:日本集團企業肥大化,工廠也跟著分布各地,各地廠長有其升遷壓力,A廠的產品達標,B廠的產品卻不達標,影響的即是B廠廠長的升遷,這使得各廠負責人無論如何都要千萬請託,務求內部審查通融,其結果犧牲的自然就是品質。
「你要說生產線上的人員,沒照SOP來,其實是胡扯。」朋友繼續解釋道:「SOP當然有,但是早經修改,成了另一個『內部版本』,不對外透露。有過幾次工安事件,外頭指責員工沒有照手冊來,其實外頭的人哪裏知道,員工當然是照著手冊來,只不過這手冊都是為了省時省事編出來的內部版本,與正式版本差了很遠。」
「神戶製鋼這次的品質問題,時間跨度10年以上、影響下游廠商200多家,有沒有高層主管介入,這還需要調查?根本不用!沒有主管帶頭,下頭的人敢這麼做?我們公司的品管問題,就是上層幹部帶著幹的!所以媒體披露神戶製鋼的品管問題,有高層授意,我完全不意外。」朋友說道。
自私的各行各業師傅可以透過市場競爭制衡,那麼自私的官員呢?
自私與偷工減料的各行各業與打工仔,會被同業競爭所取代,問題不大
問題最大的是監督別人的政府官員,誰來監督他們(裁判兼球員、逍遙法內)?
還好有新聞媒體與選票機制 and
人有其他動機(=天生內建的道德感與罪惡感):誠實、自尊、愛、信念信仰、同情、公共精神、相信會下地獄與上天堂…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5/11/blog-post_21.html
優秀的經理人知道:
1.人不是視野狹隘、唯利是圖的機器人
2.人有好的一面與壞的一面
3.傑出管理的秘訣在於放大好的一面與壓抑淡化壞的那面
各種官僚防弊規定會引發「按表操課」與「隱性罷工」的因應方式,預估減少30-50%的產出。
信任員工的作法與生產體系
戴明的新經濟觀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1/05/12.html
豐田生產體系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20/09/toyota.html
How to run a company with (almost) no rules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8/01/how-to-run-company-with-almost-no-rules.html
經濟學家的盲點
就是理性人假設(人唯利是圖)、忽略心理效用(人有罪惡感)與社會運作是連續賽局(有耳語+懲罰機制)
第6件事
更高的總體經濟穩定度並未讓世界經濟更穩定
他們告訴你的事
直到一九七O年代,通貨膨脹一直是美国經濟的頭號公敵。许多國家飽貨膨脹(hyperinflation)之苦。即使尚未達到惡性通貨膨脹的程度,但是由於通貨膨服
和波動,造成經濟不穩定,阻礙了投資,抑制了經濟成長。幸運的是, 1990年代以降,通貨膨脹的惡龍已被屠殺,歸功於政府對算赤字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並且持續推行政治獨立的中央銀行,可以不受拘束専心一志的控制通貨膨脹,有鑑於經濟穩定對於長期投資和成長的必要性,馴服通貨膨脹怪獸已為長期繁荣奠定了基礎。
他們沒有告訴你的事
通貨膨脹可能已經被控制住了,但世界經濟變得更不穩定。在過去的三十年中,
我們大肆宣揚成功控制價格波動的成就,卻忽略全世界經濟在這段期間異常動盪的現象。發生很多金融危機,包括了二〇〇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許多人的生活因為負債、破産和失業而毁於一旦。對通貨膨脹的過度關注,已經分散我們對於充分就業和經濟成長等議題的注意力。在「勞動力市場霊活性」之名,讓就業機變得更加不穩定,使許多人的生活不安定。儘管有人主張價格穩定是經濟成長的前提,但是在通貨膨脹問題應該已被控制的情況下,自從一九九0年代開始,意圖帶來更低通貨膨服率的政策,卻只是造成了經濟成長的疲軟。
那裡就是金錢所在之處?果真如此?
一戰後德國的惡性通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perinflation_in_the_Weimar_Republic
威瑪共和的經濟政策擺脫了賠款,也把德國百姓推向了希特勒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6508
簡單說就是
德國一戰戰敗,法國要求高額賠款(付德國馬克)
德國使出印鈔讓貨幣貶值的大絕招
法國發現自己拿到的的德國馬克越來越不值錢,於是不搶銀行(虛假的貨幣)出兵搶佔德國魯爾地區(有鋼鐵廠和煤礦的實質價值)
德國馬克表彰背後的實體資產更少,導致通貨膨脹更加惡化(存款越多的德國百性受傷越嚴重)
在一九二三年初,一美元還折合兩萬馬克;八月時的美元匯率已經突破百萬大關,又過了三個月以後進而突破千億大關。到了一九二三年底,一美元所能換得的金額已高達四點二兆馬克。德國實際上已經不再擁有貨幣了。
其他的賠款支付對象──英國和美國──如今已得出結論,不可以再這麼繼續下去。於是法國遭到施壓,被迫結束在魯爾地區的冒險行動;德國則終於完成早就應該在一九一九/二○年做出的事情,進行了貨幣改革(改發行以地租為基準與基金的貨幣)。
有了新而穩定的貨幣做為基礎之後,即可對賠款另訂規範。德國得以分期償付已調降的賠款金額,在起初不訂出賠款總金額的情況下,每年支付二十億馬克左右──但是為此必須以某些國家歲入項目做為抵押,其中主要是關稅收入,同時鐵路的管理權也包括在內。之後惡性通膨才有轉機
之後,近代政府知道不能亂印鈔票,通貨膨脹是個封印中隨時會爆發出來的酷斯拉
欸,金融大騙局
https://eshmanager.blogspot.com/2014/09/blog-post.html
呵呵,這章的爭議性太大,我看不懂當中總體經濟的論證與爭辯,所以本篇就爛尾吧!
來看看高手過招與大人吵架
朱敬一對張夏準的評論(我對經濟學的功力太淺薄,果然是被誤導的外行人XD)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92393?page=1
摘錄:
我要提醒讀者注意一些陷阱:
1.有些反例的文字敘述聽之合理,卻可能經不起稍微嚴謹的邏輯挑戰。若是如此,則即使論述一時有蠱惑眾人之效,但是難以持久。
2.即使例子中的論述經得起細密邏輯檢證,但是「一個例子畢竟只是一個例子」,離一般性推論還有些距離。準此,我們希望「例子之後」的推論能更一般化,能夠使讀者得到更大的啟發。如果沒有達到這樣的水準,只是說了許多「未必」的負面結論,偏偏就沒有正面歸納,那麼說服力就打折了。
讓我舉幾個錯誤推理的類型,逐一解析。
首先,分析現象不能只看單一因素,不討論其他的環境背景。例如,如果我們發現拉丁美洲有些國家(稱為A)在某些時期採行芝加哥學派的新古典自由主義做法,開放市場,減少政府角色。我們也找到另一組「不採行新古典自由主義做法」的國家組(稱為B)。由於B組的經濟成長比A組好,於是就跳到結論:「你看吧,新古典自由主義未必好吧!」
但是這樣的推論當然是有問題的,A與B除了採行經濟政策的差別之外,還有軍閥干政、國際壓力、政治穩定、外債爛攤、國際油價、國內社群等諸多因素的糾葛。我們若只拿一堆變數中的一個變數做斷首斷尾的分析,邏輯漏洞碗口一樣大,這樣哪裡有說服力。
其次,不能忽略時代的改變與差異。許多人經常用「踢走梯子」描述已開發國家。例如,美國早年都是「借用」(盜用)英國技術的、都是保護本國產業的,但是等到美國自己領先之後,就希望後進國家尊重智慧財產權(停止借用,或是借用要付費),以及要求別的國家停止政府補貼企業。論者認為美國是「爬上高牆之後就把梯子踢開」,故意阻礙後進國家,用心歹毒。
但是,這樣把相隔一百多年的事例兩相比較,完全忽略了時代的改變,欠缺說服力。一百多年前,許多國家還沒有智慧財產權法;或是即使有法律,也還沒有深植人心,那個時候當然是「天下技術一大抄」。可是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道德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希望尊重智慧財產權,一方面固然有智財先進國家的自利私心,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現代社會對人類創意的尊重。我不買盜版軟體,不是因為我愛新古典自由主義,而是因為我尊重原創人。這與梯子不梯子沒有關係。
教授生於長於韓國,對於韓國經濟知之甚詳。他在書中非常自豪韓國政府排除眾議,強推大鍊鋼業、汽車製造業的績效,認為那些是政府介入經濟運作的「成功」實例。同樣的邏輯,或許他也會認為中國的阿里巴巴、華為等也是成功案例。
但是,什麼算是「成功」呢?如果當初韓國選擇發展的是鍊鋁業而不是鍊鋼業,如今會不會「更成功」?政府全力補貼投入一家工廠,別的國家沒有這麼做,只要沒有貪汙舞弊,大概很難不成功吧?如果有ABCDE五個產業政府可以全力投入,為什麼後來選擇E,而非ABCD?這是一個產業選擇問題。在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中,資源流向哪個產業大概是「利潤導向」決定的,外界對於純粹利潤考量批評不少;但是在政治場域,產業選擇八成是政治人物裙帶決定的,或是在於政治領袖一個人的判斷。這兩種決策模式都有缺點,若說韓國鋼鐵業的選擇是成功的,其實是欠缺判準的。
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以「集團軍作戰」為特色,鋼鐵、汽車、半導體、家電皆如此。台灣曾經想模仿這樣的集團軍模式,但是橘逾淮為枳,我們學不像。集團軍模式發展下去,一定會出現超級大財團、財閥,不但集團領導富可敵國、頤指氣使,而且勞工權益、公民制衡等力量都受到壓抑。台灣沒辦法走韓國產業發展模式,其實是因為社會力的牽制。
《天下雜誌》曾經有幾次報導韓國財閥經濟下年輕人的苦悶與挫敗感,看起來比台灣嚴重許多。此外,韓國的所得分配不平均,也比台灣嚴重。台灣公民社會頗有規模,能夠擋下若干政府的產業規畫。所以,韓國在成功產業的背後,也有另一掛伴隨的社會問題。要論述「韓國汽車產業成功」,應該要比較整體面向吧?總不能只看「一將功成」,不看背後的「萬骨枯」吧?
民主與經濟發展,是同一位階嗎?
也有人認為新加坡淡馬錫是成功的國家介入產業,我有強烈的不同意見。淡馬錫是一個主權基金,全世界只有兩類國家能運作主權基金:是非常民主的國家,一切細節都透明且上軌道,如挪威;或是非常不民主的國家,沒有東西透明,任何人質疑任何細節也沒有用,如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淡馬錫的CEO是總理李顯
張夏準對資本主義的批評雖然水準普普,但國外還是有一些不錯的書評,大都是「淺顯易懂」、「文筆優美」、「平易近人」之類。唯一的經濟學專家史迪格里茲的評論卻是「充滿智慧、活力,以及具有爭議性的著作」。依我們學界的慣例以及我對史迪格里茲的了解,「具爭議性」是個關鍵字,我們必須理解其言外之意。
所謂科普,就是把科學知識普及化。寫科普的先決條件之一是「本科知識一定要精準掌握」,之二是「論述可以簡化但是不能扭曲」。所以科普像是給專業知識非本行的人或時間有限的人,提供摘要彙整。這是不容易的工作,需要功力。
有些人喜歡胡亂做財經政策建議,有些官員政客居然也胡亂接受。我給這些人的建議是:「要多做基本功,功力不到,不要亂唱流行歌曲」。批判或修正資本主義的論述,絕對不是街頭賣藝,要有理論基礎,否則不但不能健全民主,反而會傷害之。
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