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經濟學:宗教史上的競爭策略
第三篇 教會經營
9 地獄觀的行銷策略
地獄觀的功能
- 嚇阻反道德行為與想法的煞車器
- 襯托上天堂的好與不努力的下場
- 人性本賤:喜歡偷雞摸狗、為小惡無所謂
- 要讓信徒奉獻(出價),有兩種方法:出高價取得進天堂的門票,或出高價避免落入地獄
- 展望理論與損失趨避:上天堂的快樂,不如下地獄的痛苦(地獄觀的邊際效益>天堂關的邊際效益)
10 中世紀教會如何獨占經營?
教會=存在上千年的獨占屬靈企業
教會的運作模式
現在回頭想想,業界談論安全文化,其實本末倒置劃錯重點
- 當事人人云亦云(覺得這個詞很屌/涵蓋一切)+講安全文化彷彿站在某種道德制高點上,可以否定所有其他人(成就自己的高上)
- 重點不是各種安全儀式與行為ABC制約,而是訴求宗教般的價值觀
- 安全文化氣候不是科學的SEM問卷構念,而是組織文化大革命
- 安全文化(構念,學術界)各說各話,需要有如教會般的壟斷詮釋權與獨家話語權(想想大法官釋憲又何嘗不是)
- 安全文化與氣候的推廣(風險管理亦然),就是品質不確定的非價格競爭,如同企業老闆選擇風水國師,或者一般人老車選擇修車廠;不是一分錢與一分貨或藥到病除,而是彼此有緣,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
- 專家與上人要具備的惟一特質,就是讓客戶與信徒無法(或不能)反駁與懷疑(老闆主管、政治人物與律師醫師會計師亦然)
11 禁止高利貸的競租策略
表面上的理由
- 舊約明示貸款收取利息就是惡行
- 中世紀借錢不容易,高利貸惡行是當時常態(利息從10-300%)
- 高利貸受害者眾,從道德立場要加以壓制
- 時間是上帝的財產,沒有折現率這回事
實際上:操作資金與控制非官方借貸市場,才能創造教會的利益
呵呵,我的腦子又被打了大洞
教會跟宅男面對A片的反應一樣:口嫌體正直
講的都是敬天愛人,做的都是傷天害理
12 中世紀教會如何管制婚姻市場?
目、冥頑不靈+不聽老人言,想結婚就結婚,也不太理會老一輩關於婚禮的習俗=>繼續捍衛這種屬於無知的自由,不讓與不聽他人的543干預我的生活
管制婚姻的效益
- 避免近親結婚(近親結婚雖然會有遺傳問題,但可以讓家族財富不外流)
- 但透過管制近親結婚,正好讓教會可以介入皇室與貴族
- 教會透過婚禮祝福,賺到新信眾與手續費
- 越富裕的家族,越傾向於支持教會管制離婚(避免家族財富外流)
- 為了真愛想要近親結婚或離婚的,都需要賄賂教會(當時除了教會,沒有可靠的戶籍族譜+除了教會教士,識字的人也不多)
- 光靠婚姻婚禮市場,教會的收益匪淺(遑論之後的生老病死產品線)
13 羅馬教會與熙篤會的加盟合作
熙篤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istercians
上下交賊的合作,沉默的教士其實很有商業頭腦
不留現金改買土地,土地買再有水流的地方=>可以運用水利建磨坊
招募勞動憎侶(供吃住的廉價勞工),從事農耕畜牧,賺錢再去買土地
清貧起家的修道院富裕起來之後,引來了惡魔(當權者的眼紅)
人怕出名豬怕肥
14 為什麼歐洲的教堂要蓋得這麼大、這麼久?
奢華的大教堂≒公共建設≒振興經濟
戰爭也同樣可以振興經濟
經濟景氣可以透過無用(甚至有害)活動來振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