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核能正反思辨

是說對於政治人物的口水戰、喇賽炒作與操弄選民感到厭煩、噁心
本來對於這個議題打算視而不見(想到花了前一家公司的錢,到清華大學上輻射防護人員的課程,匪類happy了的一週)
然而因緣際會看到以下紀錄
裏面的影片與圖片震撼了我,也改變了我想對這個議題視而不見的心態
日本東海村JCO臨界事故簿 (警告內有血肉模糊的影像,請讀者注意與自行評估是否點入閱讀)
台灣原能會日本茨城縣東海村JCO核燃料處理工廠臨界事故報告

Disclaimer: 僅為個人思辯,非嚴謹的研究

先來看幾篇對立觀點的平衡報導
為什麼核電廠不能除役
無知者不配玩核電

在找資料驗證之前,一些電視名嘴與政客掛在嘴邊的假設(不知道是否正確):
1.核能很危險
2.核能發電成本很便宜、不會產生溫室氣體
3.台灣是島國,能源無法自給自足,所以需要核能(以防兩岸戰爭,石油供應變切斷封鎖)
4.風力與太陽能等替代性能源可以用來取代核能(但成本較高)

敝人不是核能安全的專家,不過也還好以上議題綜合起來,扣除掉人命、人性與道德的考量,只是個平衡與拿捏取捨的問題。

以下開始推理:
從經濟與生命發展的角度,能源等於是一種生產要素和必要條件=>人活著需要食物,如果想要過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有工業支持,而各項工業與經濟的成長,需要靠能源的投入支持

從Macro=>整個地球資源與人類社會總體的角度來看,能源的投入數量支撐了文明與生活水平
史前人類社會,學會生火,木材枯枝是主要的燃料
工業革命後,人類發明機械,開始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而近代科學進步,讓人類從質能互換的理論中,發明原子彈,也開始使用核能

因此從整個地球與人類社會的階層來看,只要人口繼續增加,GDP與生活水準要提升,對於能源的需求胃口只會增加和越來越大,不會減少;這個全球宏觀角度的前提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 (至少在下一個冰河時期、彗星撞地球等造成人類社會瓦解的黑天鵝事件發生之前,隨著人口增加,這個對於能源需求的趨勢應該不會反轉)

因此"要不要核能"只是個表面的虛假議題(pseudo-issue)
因為要成長與進行工業製造生產,一定需要生產要素的投入,也就是能源
而核能不過是其中一種的能量來源,是石油的替代品

換句話說,假設就國家領導人而言(對於家庭主婦亦同),在不犧牲經濟成長與生活品質的前提下:
假設石油越來越稀少,用石油發電的成本越來越高,要負擔的電費將越來越驚人
屆時如果核能發電的成本相對較低,則自然是改選核能發電,才是所謂的"理性"(不和自己的錢包過不去!)

 在這一前提下,台灣不用核能發電,或者不發展耗能產業,就國際貿易而言,則必須要向願意製造和生產這些耗能產品的國家購買,乃至於價格反應生產製造的成本與風險

當然就Micro國家個體的角度而言,先進國家的人命比較值錢、較重視生活環境品質,台灣當然也可效法所謂歐美先進國家,將污染、耗能工業遷往落後國家或投資當地企業等於把污染和核電廠的危害留在當地,台灣和歐美"先進"國家的人民花錢交換與享受他們所製造出的物美價廉產品

例如把核四遷往菲律賓,台灣在跟菲律賓購電即可,等於是某種能源殖民主義.....起來兩廂情願,骨子裏卻透露出一些邪惡與不對勁.....

就一個台灣人的角度而言,這樣做當然最能兩全其美:能享受能源帶來的便利,又毋須承擔能源的汙染與風險

然而就一個地球人而言,這樣的作法是不道德的一件事,理由與觀點請參照以下這篇精彩文章==>道德、賽局與騙局
裡面有提到衡量是否道德的四個準則,此一構想能否過關,顯然將存在爭議。


回歸到權責相符、污染者付費與各人造業各人擔的基本邏輯
雖然目前世界不是平的=>充斥著大國對小國的商業霸凌、地位不對等與人命不等值

以善盡地球公民責任而言,理想上,世界各國必須"自行"承擔耗用能源所連帶產生的汙染與風險;然而這全人類幾世代以來所積欠地球的環境債務,赤字還在持續擴大惡化中,乃至於目前如何將這些環境外部風險成本,經由價格機制內部化的努力,也還沒有出現讓人安心的徵兆與步上軌道。

想到以下有趣問題,或許可以去訪問那些反核與訴求非核家園的群眾(假設不會被蓋布袋的話):
  1. 廢掉核能需要額外花3300億(依據新聞報導),假設這筆費用需要所有2300萬島上的納稅人來共同承擔,相當於每個人要負擔一萬多元,請問各位是否願意多繳這一萬多元的稅?
  2. 沒有核能以後,台灣需要完全依賴火力、水力與風力/太陽能發電,請問電費增加多少%是您所能容許的範圍?
  3. 沒有核能以後,電費必須隨著用電量乃至於石油煤碳的國際價格機動調整(像現在的浮動油價機制),請問您是否願意忍受這項不便與更積極節約能源?
以上的問題不是想暗示大家贊成或是反對核能

我的意思是:
這件事與你我都有關,政治人物往往都只端出牛肉,卻從不告訴大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吃到牛肉就必須付出代價。
以這個例子而言,願意付出與承擔以上代價的人才是成熟的公民,否則只不過是人云亦云、被電視新聞嚇得走上街頭的鄉民。

負責任的官員與人民公僕應該幫大家把這盤牛肉的價格算清楚,要不要吃或吃多吃少則端視全體公民的選擇與自作自受;不是民選政治人物等代理人所能僭越與決定。


------------------以下為個人僭越的思考與推理-----------------------

各種發電方式的成本與碳排放量比較
迷之吃漢音:本來還想自己動手,結果Google發現已經有賢能的網友把資料整理好了,超讚的是也,想跟這位網友認識與結拜一下.....
要鑽牛角尖的話,必須質疑他沒考慮比較建廠的固定成本與life cycle total cost
找到一份報告在這裡
有趣的是,結論與前一篇完全相反

沒有拿到相關的數字與看到計算過程、假設前提和依據
不知道該相信哪一方
也許正反兩方的立論基礎假設都有些問題
乃至於都只是用片段的資料與數據在立論


最困擾的地方在於:
蓋核電廠與調整能源耗用&產業結構,不是一兩年的事情,時間的尺度是以一二十年為單位
不可能等到油價與電費飆漲才來發展替代能源與蓋核電廠
地球的石化燃料總庫藏有限,在可見的將來終有枯竭的時候
屆時還是必須要依賴能源(除非基因改造成功,人體皮膚可植入葉綠素,大家曬太陽就能活,成為名符其實的植物人....)
而能源的來源不外就是核能(核融合也算!)亦或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真實與未來的世界局勢變化情境像影片,沒有人能夠猜到未來的變化
換句話說,充滿著不確定因素,例如=>
石油的價格會不會再飆升?飆升到什麼程度?
未來地球村各國要不要搞碳稅?稅率多少?
以上因素都會影響核能與石化燃料兩者比較PK的結果


因此討論核能發電,問題不應該是要或不要
而應該是When=>
什麼時候石化燃料會無法支撐人類社會與文明的成長,
當那個時間點來臨時,替代能源是否準備好了?不論那個替代能源的形態與是否安全...
(有些科學家擔心核融合可能造成迷你黑洞把地球毀滅,說不定不是那樣瘋狂與杞人憂天....)
目前對於核能與替代能源的投入,應該視為一種對於未來的"投資"
而投資是有風險的!
長期來看,弔詭的是:以上正反的兩個觀點,在意和賭注的都是後代子孫與人類文明的未來
在現在的這個時間點片段看來,這個議題爭辯的不外乎環保和安全+成本

核能相對乾淨/碳足跡小,但現下的風聲鶴唳與福島黑天鵝,讓大家對核能的安全感降到歷史新低

就個人而言,花了好幾個小時思考與自我對話,我仍然不知道哪一種選擇會是"正確與合理"

回歸到個人的利益來想,不知此時反手買進核能概念股是否會在十年後大賺?!

1 則留言:

Wayne 提到...

福島核災應該賠多少錢?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335501/IssueID/201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