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花錢也是績效與工作意義

有些職務扮演的角色是賺錢
另一些職務扮演的角色則是花錢 

當該花錢的單位把賺()多少錢當成是自己的績效時,其實應該被譏笑與擔憂,而非誇獎 

賺錢不簡單、是門學問
然而怎麼樣懂得花錢與用錢,更是考驗大家的智慧與人格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人生的意義

人生有何意義,人為何存在?

柯P : 
思考以上問題正是人存在的意義

 



西方智慧眼中的生命意義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證照、教育與就業出路

先看以下對於證照與技職教育體制的批判文章
(這位高職生的覺醒反思程度可能很多研究生都比不上)
摘錄:
證照這種東西可以說是用時間與金錢來換取一張護貝紙的交換遊戲。以資處科為例,上述所有的證照若通通照單全收,在考量到其證照還有「階級」之分的情況之下,假設甲生就讀的學校規定其TQC檢定皆須達「進階級」認證才承認該生所考的檢定,而該生在TQC所辦理的多項檢定中,假設WoreExcelPowerPoint這三項檢定都因等級因素考了兩次才達到進階級的認證,而該生畢業前也順利地拿到學校規定應拿的所有證照,則該生獲得的證照量是17張證照/檢定,則該生在不考慮其考照用書的情況下光是報名費就將近12000元。

換句話說,一個被教育部、高職學校所表揚為積極求取專業知識並考取多張證照的證照達人,即便只有考國內的檢定、證照,在考慮證照用書後光是高職三年,起碼得花上一萬六千塊以上的錢來換取17張國內政府、民間機構所辦理的認證、證照。這些證照值得嗎?就筆者詢問從事資訊業的相關人士後得知,TQC大大小小的認證,在業界可以說是「零作用」,而勞動部辦理的證照檢定在現今早已淪為換取學分、升學管道資格的鑰匙。 

當教育部、學校高層歡天喜地的表揚一個證照達人並封為技職之光時,可曾想過技職體系崩壞的元兇之一,或許就是一個被利益、金錢所綑綁的證照、認證/檢定制度?如果,部長與那群決定技職體系方向的大人們還有一絲絲的良心,請將這個被金錢與利益凌駕的證照制度,大刀闊斧的改革並放在技職再造的第一項,也請將教學現場脫離證照與檢定認證的荼毒,讓實習課不再為了考取證照、認證而生。

 

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筆記-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下)


3 人類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

中心隱喻: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人在道德、政治、宗教上表現出來的行為,絕大部份可以解成一種遮遮掩掩追求自私自利的手段;然而人又有一部分看似不理性的團體歸屬與無私付出行為 

這本書讓人對於自己的道德偏見與成見又多了一分意識與警覺
只是依舊無法擺脫對人事物的第一印象與感覺的影響(還是會很認真和老婆吵架、和親友計較動怒)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筆記-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中)

這本書很重要,所以要分上中下三集 

作者Jonathan Haodt在紐約大學(NYU-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網頁介紹
http://people.stern.nyu.edu/jhaidt/
在商學院講述道德與經營自己的道德事業

 

 

2 道德不光是傷害和公平而已 

中心隱喻:正義之心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
保守派人士不見得比自由派來得道德,但從選民的道德價值判斷而言,保守派人士比自由派吃香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筆記-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上)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9638



作者TED talk

 

道德先天內建於腦神經,而且直接做出判斷與反應(系統一)

跳脫所謂左派右派的刻版印象來認清自以為是的道德盲點,目的是希望了解人類,而非憎恨人類

 

道德心理學三大原則
1.直覺先來,策略推理後到
2.道德不單只是(個體的)傷害與是否公平(還涉及團體與社會的凝聚)
3.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工業安全管理哲學

是說有幸和資深前輩請益聊天

聊到他的經歷見聞、八卦與收穫

  

Disclaimer: 以下為個人片斷的記憶與偏誤的感想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筆記-快思慢想(上)

人遠比自己所想像的更容易受到愚弄




 

這本書買了之後一直完好如初的放在書櫃,因為聽說翻譯….看了之後,果然….被道德魔人糟蹋惡搞了,還好有把書看完,得到有不少收穫與啟發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HRM Architecture (2)

這集來看$與績效評估

很多人資實務工作人員(受到老闆影響還是學校教的錯誤觀念?) 眼中只有$沒有人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HRM Architecture (1)

工安橫跨了兩個領域
一邊是設備的管理=>工業工程與生產管理
一邊是人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站在HR學術巨人的肩膀上,看看如何Framing (這抽象的)人力資源管理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Can Accidents Be Predicted or Prevented?

一些田野調查與工廠參觀的感想




是說配合官方,推行自主輔導與稽核交流活動,拜訪見識了不同的產品製程與廠房設施,感受各式各樣的人員風格與組織氛圍。 

行前官方幫擔任/扮演輔導員的人員進行教育訓練、提供相關查檢表單

主辦官員說:這種輔導稽查有如中醫望聞問切….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筆記-請問侯文詠: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楔子-有問題的請舉手
那些我無法回答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隨著年紀漸漲、經驗累積,逐漸明白:自己知道、或者能做的,其實很有限

人生要面對許許多多無法圓滿回應、解決的問題;遑論工作職責中有許多必須回答去沒辦法好好回答的問題,讓人覺得渺小與茫然。

在理直氣壯回答的過程中,油然浮現的是始料未及的忐忑。
 

答案是種有機體-會隨著時間、經驗的累積,不斷成長、變動。 

一個作家應該帶著問題和讀者一起思索,不斷追求更好的答案,而不是提供答案,讓讀者與自己感到滿足,從此停止對問題的思考。
善哉斯言,老師亦同!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3):敵我之間






敵我之間,如此難辨;禍福之間,難以預測。

看起來是夥伴的人卻能(背叛)讓你失敗,看起來是敵人的人卻加速了你的成功。 


「不識其君,則視其使。」要知道領導者是個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用人。而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除了看他本人的條件外,還要看他碰上了什麼樣的對手。 

任何一個成功都是一連串客觀因素與主觀抉擇的組合,缺一不可,所以很難複製別人的成功。與其學習別人的成功,不如研究別人的失敗=>失敗是抉擇與判斷錯誤的結果,能夠慎思明辨避免別人一半的錯誤,成功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而這種抉擇的判斷力,通常只能是在面臨困境時掙扎思考時磨練出來 

歷史的功用在於
1.提供情境與困境,讓人練習抉擇與明心見性;
2.讓人知道人生其實可以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選擇,而不是只有一種標準答案!
3.什麼樣的抉擇造就什麼樣的果報與因果循環的天理。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官方(由上而下計劃經濟)與民間(由下而上市場機制)的距離


從所謂的貴稀資源與進口原物料的永續管理來看
 

永續物料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研討會

 
談資源永續循環 廢棄物資源化
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 吳天基處長

 
永續物質管理 馬鴻文

 
台灣稀貴金屬回收現況 顏鳳旗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爸爸和孩子的對話


教育543與應該學習的普世智慧

 

晚上睡前和讀國中的孩子聊天,孩子的成績還可以,但是他說每天上課生活乏味、只想著距離六日放假還有幾天、趕快下課&晚餐要吃什麼….

 

我說:嘿嘿,老爸當兵的時候也不惶多讓,早上起床跑步的時候,想著吃早餐,早上操課的時候,想著趕快中午用餐休息;下午操課的時候期待吃晚餐、洗澡與打茫的自由時間與晚上睡覺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同學聚會感想


是說某位優秀、在米國當教授同學回來台灣,趁著他會回母校演講環境永續方面的議題,順道邀請他過來敘舊暨分享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八仙塵爆543紀錄


工安與公安的進步,是一部建構在血淚苦痛之上的悲劇歷史。

轉載紀錄 一些相關片段的報導與社論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已經登上職涯的頂峰時,該何去何從?

是說FB社團與相關網站上,除討論工作業務的一些543外,很多新鮮人談論與在意的就是薪水與步步高升 

普天之下,誰不貪名、誰不好利,即便是國際大學者,到了諾貝爾獎提名季節,也難免惶恐焦慮;鐵飯碗官員,也會為了升官而汲汲營營、馬屁動作不減。
遑論更平凡、更沒有保障的普羅大眾,在意名利與升遷,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吧。 

年過四十,開始逐漸清楚人生與人性,換言之看得比較遠一些。
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是跟大家一樣,有好多的不滿與疑惑,只是也一路傻勁地走、悶著頭作事。 
人生其實可以多一些想像、看得遠一些(不要只有薪水與頭銜)。 

以下分享一位優秀學長的心路歷程

 

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

筆記-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你拿什麼定義自己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73646

這本書幾年前就看過了,年過四十再看,感觸/共鳴隨著人生歷練又再多了一些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筆記-反脆弱(三)

黑天鵝問題的圖譜



 

這本書的難度、深度與廣度絕對可以列為博班的教材

 
 

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杜邦百年的智慧、秘密與陰影

是說同業對杜邦的安全水準往往非常的崇拜與羨慕
約了在杜邦任職服務過的捧油TY兄,分享杜邦的工作經驗,也特別感謝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鞠躬)

以下為個人片斷、不負責任的感想紀錄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筆記-反脆弱(二)

作者Nassim Nicholas Taleb's Home Page



Employment/Posi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Polytechnic Institute,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Risk Engineering, (since 2008).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Paris (Dauphine), PhD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BA 

Select Academic and Industry Board & Advisory Activities
Scientific adviso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risk of tail events); Faculty, 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9; Faculty, Harvard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2010, Hard Problems in Social Science; Advised central banks; Currently member various commissions; Member of the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Defense Highland Cross Disciplinary Panel; the King of Sweden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global warming, etc.  

Businss Positions
BNP-Paribas, 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 (independent trader), UBS, Credit-Suisse First Boston, Bankers Trust, CIBC, Banque Indosuez, Empirica Capital LLC- tail hedging program (founder), Universa Investments (scientific advisor, since 2007, passive involvement).
Personal Hobbies:
philology (ancient languages).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筆記-反脆弱(一)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0630

 

前言
如何與隨機和不確定性共同生活? 

有些東西(經濟體系、生態體系、個人身體健康與心智成長)會在隨機、混亂與充滿壓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去除掉波動性、隨機性與外部壓力因子,反而會傷害這些東西

反脆弱的事物,喜愛變動,時間越長,越能突顯
脆弱的事物,討厭變動,時間越長,越會遇到意外例外

 

不同的風險管理哲學

研判某樣事物是否脆弱,遠比預測什麼情境下它會受到傷害來得簡單(研判事物耐受破壞的閾值threshold,比想出哪些情境與風險機率會這事物失效來的簡單),

只要耐震強度、損益平衡點能夠比對手低,那麼從隨機事件當中得到的利益就能夠多於對手(少輸、少賺為贏)=>透過減少脆弱性(評估脆弱程度,而非預測風險大小,越稀有事件的風險越難衡量),得到反脆弱的特質優勢

造成社會危機與脆弱的各種罪犯(有權無責),包括:官僚、銀行家、高階主管、空談理論與模型的學者、各種組織的代表與代理人=>成就自己的名聲與利益,而讓整個社會與普羅大眾承擔錯誤後果與損失。


大自然才是黑天鵝事件的最佳管理者,而非使用powerpoint投影片與機率公式的各種專家學者(因為黑天鵝事件難以預見與評估,結果這些專家學者反而對自己越有信心)


大自然靠多樣性、備份與隨機演化決定贏家與存活至今(柔韌耐受無常),而非正確的計畫與精準的預測(誤差與無常是計畫的大敵,越是堅固與精準的計畫死得越慘)


在實際世界與生活當中,要盡量建立與利用反脆弱的特質&理解自己知識的侷限,而非變得堅固(=僵固)或避免外部波動(用自己的理論套用去看世界)

脆弱的推手(=元兇)
醫學(否認人體自然痊癒的能耐、過度醫療)、政府官員(奉行干預主義)、直升機父母(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計量經濟(奉行風險模型,結果讓銀行體系風險更大)

 

三個不同特質事物的範例
脆弱(最好的狀況與保護下才能work):達摩克里斯的劍、朋友、法規、企業員工、中產階級、直升機父母

堅固(最好與最糟的情況下都不會受損):不死鳥鳳凰、血親、原則、專業工作者、最低薪資工作者

反脆弱(最糟的情況下還能存活、work):九頭蛇、吸引力、道德、計程車司機、貴族或游牧民族、街頭生活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先說結論是:
  1. 不用羨慕官員
  2. 不用羨慕大廠的最高主管
  3. 不用羨幕跨國企業

 關鍵字:汙泥、外商

2015年5月9日 星期六

Street觀點的RM


是敝人說針對Risk Management BCP的推行過程當中關於BIA/RA等等school smart but street stupid的手法相當感冒,意外在
當中,看到林俊男先生2006的大作-營運持續計畫邁向企業恢復力

很具體地寫出混street現場人所需要與想要的東西,意者請自行下載(檔案稍大20M)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筆記-黑天鵝效應(下)


很難得有一本書的後記與附錄註腳,能夠比本文更精華與讓人看見作者淵博知識背後底下的冰山XDD
 

後記隨筆-談堅強與脆弱,哲學和實證上的深層思考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筆記-黑天鵝效應(中)


作者的網頁



 

第二部 我們就是不能預測

事件發展未來結果的可能性,往往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預測未來極為困難;然而我們還是呆呆地相信那些協助我們探索未來與不確定的人,無論他們是算命仙、著作等身的學者或使用數學詐欺的公僕。

 

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筆記-黑天鵝效應(上)


黑天鵝效應

 

大家都引用,背後有著非常深的哲理的一本書;從事與談論風險管理必看的一本書(然而讀完與讀懂的人真的很少)。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BCP 543(2015風險瞭望與兩種方式)

2015BC風險瞭望報告
出處:


英國營運持續組織地平線掃瞄報告 (BCI Horizon Scan)針對全球760個企業於組織準備方面進行評估,發現四分之三(82%)的營運持續專業管理人都對網路攻擊事件心懷恐懼,81%擔憂無完善計畫的IT中斷,75%擔心如SONY 去年的資料外洩事件發生。一份近期產業報告1指出,平均全球每家公司於網路犯罪上的年度成本現為$760萬美金,且每年持續10.4%的成長。

供應鏈中斷則是躍升最快的顧慮,自2014的第16位上升至今年排名第五。近半數(49%)的受訪者普遍認為日趨複雜的供應鏈是一項重要威脅,讓他們企業可能因衝突或天災造成營運中斷,受到影響。